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課件
導語:為你精心整理的地理必修一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喜歡就請繼續關注我們的后續更新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宇宙中的天體、天體系統的概念,繪圖說明天體系統的級別大小,確定地球在天體系統中所處的位置。
2.認識太陽系的成員,確定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的位置。運用資料說出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
3.利用資料證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閱讀知識窗“多樣的天體”等圖文信息,認識各類天體的主要特征;通過觀察實踐、利用網絡等媒體,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強對宇宙環境的感性認識。
2.通過閱讀“天體系統示意圖”,設計相應的簡明框圖,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3.閱讀“太陽系模式圖”,歸納九大行星繞日公轉的共同特點;利用資料證明太陽活動對地球產生的影響。
4.運用相關學科知識,從溫度、水、大氣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尋找外星人的依據。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樹立宇宙是物質的科學宇宙觀。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2.通過尋找外星人的探討活動,一方面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體驗自主、合作、創新探究過程和團隊意識。另一方面,培育珍惜、愛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只有一個地球”的意識,增強關注人類未來生存空間的責任感。
3.通過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確立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觀點;
4.通過觀賞天體照片等相關視頻信息,激發地理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天體、天體系統的概念;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學難點】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探究、交流互評。充分利用教科書搭建的平臺,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構建新知。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設置問題,引入課堂情景:
憑著你的認識,你怎樣向別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學生交流,盡情暢談,插入讀圖1-1-1“人類信息圖”,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答案分類匯總引入到: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的內容安排、知識結構:宇宙——太陽——地球)[圖1-1-1解析]1972~73年美國“先驅者”10號、11號探測器攜帶的鍍金鋁板鐫刻的圖案.
二.新知學習
宇宙的客觀、準確的說宇宙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閱讀P4“知識窗——‘當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探索無止境”,我們來看看目前最簡潔最經典的結論:
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體,是運動、發展和變化著的物質世界。知識點說明:
這句話表明:?宇宙是時空的總和。?宇宙有三大特點:物質性、運動性、發展性。?宇宙是時空的總和————“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
【地理必修一課件】相關文章:
地理必修一課件04-18
地理必修一3.4課件04-18
地理必修一課堂課件04-18
必修一地理主題課件04-19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課件04-20
地理必修2課件04-18
地理必修3課件04-19
高一必修2地理課件02-23
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課件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