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完美課件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
將相和完美課件
一、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人不畏*,機智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負重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2、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互相交流討論,弄清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準備工作:
1、課文插圖投影。
2、課文有關的成語故事錄像,《負荊請罪》。
三、教學過程:
1、簡要復述一個故事。
2、說說相如是個怎樣的人?
3、前一節課同學們已經學習第二個典型事例。現在我們緊扣人物的言行特點分析討論第三個故事。
4、廉頗說的三句話:
1)、“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功勞”——廉頗的確是戰無不勝的將軍,但看出他居功驕傲;
2)、“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說明廉頗很不服氣;
3、“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可以知道廉頗準備報復。
5、大家認真想一想,廉頗不服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引導看課文)
(回答:真正的原因是藺相如封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我贊同這個見解。如果說是因為藺相如立了功引起的,前次藺相如“完璧歸趙”立功時,他怎么沒有不服?)
(廉頗說“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就是職位比他高。這引起他的不服。)
7、認真讀書分析,就不難理解。廉頗要給他個下不去,主要原因是藺相如職位比他高。我們繼續從他們的言行體會人物內心境界。
8、廉頗的話傳到藺相如的耳朵里,藺相如對廉頗又是“避開”,又是“……把車往回趕”,連他手下的人都看不下去。聯系藺相如的話可以知道,他不是怕廉頗,為的是不削弱趙國的力量,維護趙國的利益。
9、藺相如說“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就因為我們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可見他并沒有瞧不起廉頗,能正確對待廉頗的功勞。他認為如果兩個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他一心想保衛趙國的利益,藺相如的思想是好的,品質是高尚的。小結:是啊!如果不以國家利益為重,沉不住氣,就容易鬧不和。因此,小利益服從大利益。這種品質是高尚的,值得學習的。
〔教師有機滲透思想教育〕
10、廉頗有錯,后來他怎么樣?
(藺相如的話傳給了廉頗,廉頗能“靜下心想了想”還認為自己“真不應該”。可以體會廉頗還能虛心考慮別人的話的.。)
(廉頗“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也說明他誠心認錯的。)
小結:荊條是古代一種鞭打的刑具。“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引導看圖)說明他內心痛悔自己過錯的程度是很強烈的。
〔圖文結合得合適〕
11、從那些詞可以知道廉頗知錯的?
(“于是”用“于是”連接下句說明知錯就改,不遲延;“脫下、背上、到”表示真心實意,非親自去請罪不可。
小結:人都會有錯誤,但知錯就改很重要。對作者用心遣詞能認真推敲。
12、廉頗上門請罪,藺相如怎樣呢?說明了什么?
(“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連忙”、“熱情迎接”表現藺相如不計較個人得失。)
小結:藺相如胸懷寬廣。名言名句(“宰相肚里能撐船”。)從此他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祖國。
13、給這個故事加上小標題,說說這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課外作業:對,他們都有熱愛祖國的精神,都要維護國家的利益。我們學習這一課,受到什么啟示和教育嗎?(略)總結談話(略)
四、板書:
完璧歸趙淹池會負荊請罪
起因:秦王騙壁隨之赴會廉頗居功自傲
經過:勇智斗秦王逼秦王擊缶相如回避
結果:送壁回國再次立功將相和好
人物藺相如藺相如廉頗
特點:機智勇敢不顧個人的安危知錯能改
五、課后記:學習藺相如顧全大局,足智多謀,廉頗知錯必改。
六:作業、
1、文中的人物你喜歡誰,為什么?
2、抄寫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