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的課件設計

時間:2022-07-13 16:13:09 課件 我要投稿

《竹影》的課件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竹影》的課件設計(通用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竹影》的課件設計(通用11篇)

  《竹影》的課件設計 篇1

  教學設計

  創意說明:以合作的形式,層層深入地探究,是本設計的特點。這篇自讀課文看似淺顯,不過是寫了童年時期一個有趣的游戲,其實作者在這個游戲的回憶中,有兩個發人深思的問題:藝術與游戲的關系;家長對孩子游戲的引導。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簡介豐子愷。

  二、小組探究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2.你認為作者主要是為了寫游戲,還是寫游戲與藝術的關系的,或者還有別的目的?

  3.你認為文中父親這一角色可有可無嗎?

  4.你有過夾雜藝術因素的童年的游戲嗎?與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課堂交流

  1.概括本文內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寫了一則童年游戲,它還包括在游戲中萌生藝術的興趣,以及大人對這種興趣的呵護。

  2.本文在寫游戲與藝術的關系時,處理得十分自然,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因為藝術與游戲的關系確實很微妙,若刻意為之,便會弄巧成拙,索然寡味。(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點中國畫理方面的知識。)

  3.父親這個角色不可忽視,這是一個很高明的父親,能給我們很多啟示。

  4.第4個問題,學生一定有許多感慨,但不要扯得太遠,要緊扣課文。

  四、語言品析

  兒子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畫,花、鳥、蟲、魚無所不通。向來抱著給兒子一個快樂童年的觀念,我對周圍人建議兒子進美術班接受早期培養的勸說無動于衷,由著他在紙上放馬馳騁,自由想象。

  兒子有段時期迷戀畫十二生肖,并且喜歡對我們進行提問。這下麻煩來了,因為紙面上十二個奇形怪狀的動物似是而非,讓人難以辨別。好在我發現了一個秘密:兒子畫的老虎無論像貓還是像鼠,額頭上無一例外地標著個王字。掌握了這一訣竅,每次提問,我都踴躍回答,搶先將老虎說出,贏得兒子一個贊許的微笑,剩下的難題留給老公。

  兒子對大陽有個貼切的比喻:大陽像個小刺猬。理由是大陽發出的光線看上去像刺猬身上的刺。這比喻令我大跌眼鏡,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兒子絕妙的比喻,不由對著那只刺貓發笑。

  兒子對說謊的人深惡痛絕。一次全家到公目玩,老公陪兒子玩海陸空游戲。管理員對老主顧實行優惠政策,老公假稱自己也是老主顧。兒子聽了大叫:爸爸說謊變長鼻子!

  某一日老公到0幼兒園接兒子,騎車走在路上,夕陽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長。兒子忽然對著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變長了!這一發現讓兒子重新記起老公在公園的惡行,恍然得出結論:原來說謊的人鼻子真的會慢慢變長呀。我和老公無語。兒子坐在車背后,詩興大發:小孩子說謊,大了變長鼻子;大人說謊,老了變長鼻子;老人說謊,死了變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無限的詩意在里面。兒子的文學才能初露端倪。我聽了感慨萬千:有兒如此,夫復何求?

  使用建議:選文與課文皆取材于童真童趣,然立足點正好相反,所表示的話題也同中有異。若將兩篇文章以及同學自己的某些童年經歷放在一起仔細探究,定然會發現一些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

  《竹影》的課件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A、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B、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C、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學習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表現的童真、童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A、初讀文,了解文大意。

  B、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本上。

  C、查找有關的豐子愷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展示自己的風采。

  (外積累“惜時“的名句)

  二、導語: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有美好的向往,當然也會有小小的煩惱。那么,我們為這仰慕的名人,他們的童年生活你了解嗎?

  前面我們已經學過幾篇這樣的,誰能說給大家聽一聽?(例如:——)

  三、信息箱:

  請同學們談談你對豐子愷的了解。

  四、整體感知:(看誰說得棒)

  請同學們速讀文,感知文大意。

  A、你認為哪些字容易讀錯?給大家提示一下。

  B、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文的內容。

  C、文題為“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D、本文除寫人物活動外,作者在體文中究竟要表現什么樣的中心?

  (過渡語)童心童趣是天真爛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牽動了天真無邪的心,孩子們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們開始本能的畫畫,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藝術功底的基本特征。讓我們也來領略一下這種寓教于樂的匠心美。

  五、你品味到美了嗎?

  再次瀏覽文,勾畫文中你認為最美的語句,并試著說明理由。(分組合作,每組選代表發言)

  (總結)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借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也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較鑒賞(了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點)

  《竹影》的課件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體會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童稚的活動中。

  2、理解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藝術。

  教學時數: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同學們提前要預習課文

  2、準備相關的課件:豐子凱圖片與簡介;幾幅名家的竹畫;幾幅中國畫和幾幅外國畫;有關竹的詩句……

  導入新課:

  師:偉大的雕塑家羅丹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蓖瑢W們,你們有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呢?我們不妨用我們這一單元所學的兩篇文章來檢驗一下:請同學們用:“我發現了……的美,因為他(她、它)美在……”說話。

  同學A:我發現了平橋村很美,因為它美在有優美的自然風光,美在熱情淳樸的民風民情,美在友好好客的村民和小伙伴……

  同學B:我發現了黃土高原上演的腰鼓很美,因為它美在場面的壯闊與豪邁,美在后生們的活躍與強盛,美在舞姿火烈與迅疾,美在聲音的沉重與磁撞……

  師:幾叢青竹,在皎潔的月光下,投下斑駁的影子,它美不美呢?這節課我們將從《竹影》中找到答案。

  合作達標:

  一、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師:速讀課文,請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師指導:寫了哪幾個人物,他們各做了什么事?

  生答: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爸爸給我藝術的啟蒙。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二、品味朗讀:體驗美,發現美師:再讀課文用“我發現了……美,因為他(她、它)美在……”說出你的發現。

  師提示:人物(爸爸、小伙伴);事件:小伙伴們畫竹、爸爸評畫;事物:小伙伴們畫的竹、名人畫的竹;中國畫、外國畫;描寫等

  師舉例:我發現了小伙伴們畫的竹很美,因為它美在自然,美在隨意,美在小伙伴們的童真童趣。

  師引導: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這些游戲對你現在的成長有幫助嗎?

  學生C:我童年時與小朋友玩積木,讓我認識了多種圖形,現在對我學習幾何很有幫助。

  學生D:我小時候對什么都很好奇,對小鬧鐘每天叫我起床感到很奇怪,總以為里面肯定有一個人,所以有一天我把它拆開了。雖然被父母罵了,但我認識到了鬧鐘里根本就沒有人,因此就對這些小機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下決心一定找到它工作的原因。

  師:通過本文的作者和兩位同學的經歷,我們從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示?

  學生E:童年的游戲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

  師總結:對,藝術和創造往往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游戲中。

  學生F:老師,我發現文中的爸爸很美,因為他美在關注孩子們的游戲,美在他善于啟發,善于誘導,讓孩子們對藝術有了初步的認識。

  師:這位同學的發現非常好,這位好爸爸對我的成長有沒有幫助呢?這里我們要介紹一下我們這篇文章的作者:豐子凱屏幕顯示:豐子愷的圖片,豐子愷原名豐潤,浙江桐鄉人。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

  師:從豐子凱的成長和爸爸的引導中我們受到什么啟示?

  學生G: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引導;

  學生H:童年對一個孩子的未來成長很重要。

  師總結:啟蒙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生I:老師,我認為名人畫的竹很美,因為它美在講究集合的形體,講究竹葉的方向,講究疏密,講究濃淡,講究肥瘦……

  師:同學們老師這里有幾幅名人畫的竹,我給同學們展示出來,請同學們欣賞。(大屏幕展示幾幅名人的竹)名人的竹畫得很美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熱愛生活,細心觀察生活,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學生J:我發現中國畫美,因為……

  另一學生打斷:我認為外國畫美。

  師:我這里也有幾張中國畫,也有幾張外國畫,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和圖畫來談談它們各自美在哪里?

  生:中國畫象符號,更注重神似,它關注的是神而不是形,這是一種比較高的境界。

  生:我認為外國畫更美,因為它畫得和真的一樣。否則外國許多畫就不會成為名畫,如蒙娜麗莎的微笑,如凡高的向日葵……

  生:我們不能說哪一種畫最美,因為每一種畫都有它各自特點,各自美點,我們就應該有不同的眼光去欣賞它們。

  師:這位同學說得對極了,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是不同的,我們不能一把尺子去衡量它們,這就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優點和自己的不足,我們必須要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它。

  師:除了以上同學們的發現外,你還發現了文章的什么地方比較美?

  生:本文的語言很美。如“天空好像一乏了油的燈,紅光淅漸的減弱”這句話把天空比喻成一乏了油的燈,形象生動的寫出天空中的光線越來越暗的過程。

  生;再如“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入人們的眼中!边@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我們透過竹葉去看月亮的情形。

  師總結:本文描寫很美,許多修辭的運用真是恰到好處,另外本文的語言很閑散,但正是這樣的語言使文章更具有童真、童趣。幾叢青竹,在皎潔的月光下,投下斑駁的影子,它美不美呢?它很美,我們已經從中找到了美的事物,美的理由。竹不僅畫家喜歡,詩人也喜歡,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竹的詩句嗎?

  三、欣賞延伸

  (1)名人與竹:搜集關于竹的名句,名篇。同學甲: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同學乙: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須教此地生。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

  師:這種寫竹的詩還有許多,如果同學們有興趣可以上網去的搜一搜,將你喜歡的寫到你的積累本上。許多人喜歡竹,因為他不僅喜歡竹的外形,更喜歡竹的氣節。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認識就不同,如:有這樣一幅對聯:墻上的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的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F在你能從正反兩方面談對竹的感悟嗎?

  (2)竹之悟:有人說,竹——每前進一步都要做一個小結;

  也有人說,竹——外強內干。

  同學丙:竹,總是虛心向上;竹,你是一個厚臉皮的家伙。

  師:請同學們選取兩種事物,分別從正反兩面三刀方面來談對這個事物的認識。這是我們的課下作業。

  四、歸納小結

  師: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獲嗎?

  生你一言我一語:藝術并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游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

  師: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蔽蚁M瑢W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贊美生活的美。

  《竹影》的課件設計 篇4

  【教學思路】

  本文篇幅較長,內容豐厚。要在一課時內授予學生,難度較大。所以我以為應該略枝葉而直取本根。此文收入《藝術卷》而非文學卷,可見豐子愷先生寫此文主要目的是對孩童進行美育,所以我想在課堂引導學生反復探究“創造與模仿的關系”。

  【課前預習資料】

  豐子愷《兒童的畫》、《學畫回憶》、《圖畫與人生》,《素質教育在美國》節選,《倚天屠龍記》節選,朱光潛《談美書簡》文選。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文與可谷偃竹記》,鄭板橋《題畫詩》、《題竹石畫》,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加點字注音并理解詞義

  彌漫眼梢愜意汀蘸

  縷口頭禪碩士參差不齊

  2.概括課文內容。

  二.整體感知,初步探究

  出示圖片“竹影”,討論:竹影是誰畫的?

  思考:

  1.我們四個人在這里起了什么作用?

  我們把月亮畫的畫——了一份。(填一詞)

  2.在我們的資料中除描影外還有哪些復制圖畫或類似復制的方法?

  3.小結:描、印、放大、臨摹都是復制的一種,不是創造。朗讀黃全愈的一段話作為小結:

  黑板——學生的眼睛——經由學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樣板“畫”下來。由于沒有“心”的參與,這只能是一個簡單的由眼睛到手的過程,

  可以說那是一個類似“復印”的過程。

  4.討論:爸爸說我們這不是畫竹,“不過好玩罷了”。學某類西洋畫的人能把自然描摹到幾乎一樣,這是不是繪畫呢?

  5.出示五幅西方油畫,討論西洋畫的優缺點,并用豐子愷的話小結:描得像真的東西一樣,頂多也只抵得一張照相,現在照相機很便宜,三五塊錢也可以買一只。我們又何苦費許多寶貴的鐘頭來把自己的頭腦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塊錢的照相機呢?

  三.生成新疑,深入探究

  1.討論:描、印、放大、臨摹、模仿大自然都不是真正的繪畫,那么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做這些事,他們做這些事有何得失?

  2.以下文字作為小結:

  a.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嵃鍢。

  b.模仿只是創造的始基;沒有做到這步功夫和做到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創造。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旃鉂。

  四.創設情境,體驗感悟

  1.設若一個人已經完成了模仿階段,現在他要真正的去創作,比如說他站在一叢竹前,現在要你來告訴他怎么畫,你會說些什么?

  2.如果是豐子愷的父親站在他面前,他會說些什么?

  3.出示鄭板橋竹圖與真竹照片,比較照片與圖畫的區別,討論:鄭板橋對竹作了哪些改動?他為何作此改動?

  4.竹可以表達各種各樣的性格。文雅、清高、虛心、堅韌……有許多詩人贊美它;當然,也有人愛唱反調,說:竹似偽君子,外堅中卻空,根細好鉆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現在站在竹叢前的人是你。綠、紅、黑、黃……眼前擺著無數顏料,你會選哪一種顏料?你會把竹畫成什么樣?

  五.作業

  把你心中所畫的竹圖寫出來。

  《竹影》的課件設計 篇5

  【設計原由】

  《竹影》原收錄于《豐子愷文集·少年藝術》一章中。很顯然這是給少年人講藝術的,藝術是原文的主題。但本文先寫了小孩子的活動,由活動引到藝術問題,這種對現實的真實描摹使我們讀者發現了孩子的游戲與藝術的關系,正如席勒所說的:藝術起源于游戲。個人認為孩子的童心與藝術兩個方面傾向于任何一方面都不足以表現原文的精神。于是根據豐子愷同時代人對他的評價,根據豐子愷散文與漫畫的特點,由本文入手,探討豐子愷作品中所蘊含的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美學家朱光潛對豐子愷的評價。

  二、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全文,回答本文有哪些美的地方?(明確:環境描寫、孩子的行為體現的特點、父親的言行、中國畫的特點等等,只要圍繞課文談美,言之成理,就予肯定。)

  2、獨立思考三分鐘。

  3、四人小組內交流,每人談一點美的地方。小組內推薦出最好的一點建議,派代表發言。

  4、全班交流,教師即時評價。

  三、課外拓展

  感知豐子愷藝術對美的追求。

  問題:仔細觀賞幻燈片上豐子愷的漫畫,說說你認為美在哪里?

  觀賞兩分鐘,全班交流。

  四、總結

  1、根據對課文的閱讀和漫畫的賞析,請總結:你認為什么是美的?

  明確:可以歸納為生活、藝術、自然三方面。

  2、教師總結語:

 、胚@節課所接觸的知識;

 、仆瑢W們所表現出的各種能力以及閱讀中應注意的問題;

  ⑶美是需要靠發現的。散步的時候可以偶爾在路旁折到一枝鮮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別人棄之不顧而自己感興趣的燕石。──宗白華《美學的散步》

  《竹影》的課件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2、過程與方法: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主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三、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四、課前準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本上。

  3、查找有關的豐子愷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用多媒體展示兒歌《影子》,請學生齊讀兒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展示后,教師語:兒歌中的我和影子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許我們都曾是愛玩影子的人,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影子有關的文章——《竹影》。(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

  1小組內交流搜集的豐子愷的漫畫作品、散文。

  2請同學在班上介紹豐子愷的情況,明確豐子愷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在繪畫及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a.學生讀完課文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生字、詞及其注音。

  b.要求學生用一句最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教師可作提示:課文題為“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2討論、明確中心

  問題:本文中除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么樣的中心?

  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四)研讀賞析

  1再讀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為最生動形象的描寫,并試著說明理由。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找生動形象的描寫句,并陳述理由。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共同解決。

  (五)拓展延伸

  1、述說一段童年往事,要求用語簡潔,盡量表現童真、童趣,時間不超過2分鐘。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述說,然后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2、教師小結: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你們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一片枯葉,一葉殘貝,一抹斜陽,都能讓你激動流連,受益匪淺,祝愿同學們永遠快樂充實!

  (六)布置作業

  豐子愷的成功與其父的教育引導有關嗎?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給了你怎樣的啟發?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為題寫一篇短文,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字數不限、體裁不限)。

  《竹影》的課件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竹影》教案設計。

  2.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大膽,對充滿童稚的游戲有切身的體驗和濃厚的興趣,但他們往往忽視了游戲中蘊涵的藝術和美。讓他們結合自身的實際體驗,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故確立了第一個教學目標。中西方藝術博大精深,學生了解一些它們的差異,可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價值觀,從而提升人文素養。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難點: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教學準備]

  1.收集整理有關作者的資料。

  2.師生共同制作多媒體課件。

  [設計思路]

  1.“語文課要給學生一點什么?”我認為應是讓學生的心靈得到自由放飛,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讓學生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視聽效果,采用“激趣——感知——品讀——欣賞——遷移”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覺得語文課不僅有語言的文學美,而且有畫面的藝術美,覺得上語文課既是知識的獲得過程,又是一種美的享受過程。

  2.改變以往語文課知識的構建方式,由單純的教師傳授轉變為師生雙方參與的互動,營造師生間和諧、平等、民主的語文課堂。學生自主地讀、說、悟,教師恰當地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合作交流學習中,師生共同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蘊含的藝術和美。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游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竹影》教案設計》。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本文的熱情,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一個良好的心理準備。)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么,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后在小組內朗讀,然后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范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后,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伙伴們從一次無意的游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并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借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借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熏陶,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竹影》的課件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能讀準字音,分辨字形,知道意思。

  2、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教學重、難點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領會蘊涵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影子的文章——《竹影》。

  2、簡介作者:豐子愷先生從游戲里、生活里創造了藝術之美。他是一位在音樂、繪畫、散文等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是如何從游戲里、生活里創造出了美呢?今天我們走進豐子愷的《竹影》,一起從游戲里、生活中去發現并領略美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抽生讀,齊讀,記住這些詞語。

  2、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

  思考:

 。1)課文題為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人物活動),然后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主要敘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涼時看竹影,描竹影的游戲,聽爸爸給我們講解中國畫知識,得到了一次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2)本文表現了怎樣的主旨?明確:本文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一篇古文《童趣》,描寫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寫孩子眼中的世界。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涼時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研究天空中光線、顏色的變化;討論人影頭上有煙氣的原因;用畫筆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三、品味賞析,體驗童趣課文寫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為什么?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1、第二、三小節的幾處描寫最有趣:

  A、華明“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還笑。而大人這時候往往就會趕緊趁無人注意,把這影子涂掉,因為會覺得這是一種丑化。)

  B、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

  C、門口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

  D、他不待我們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劇烈地搖他的兩腳。

  2、作家在寫作時往往會運用能顯示自己獨特風格的語言表達方式。

 。1)傳神的用詞。(豐子愷先生學過佛理,性格內斂,因而語言顯得古樸簡約,力求明白易懂。)

  A、“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薄半[”字把月亮完全人格化,將月亮像人一樣很害羞的樣子形象地表達出來。

  B、他從身邊摸出一枝半寸長的鉛筆來,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薄盁嵝摹倍直緛硎怯米鞔藨B度,但用在這里,非常新鮮,同時又成功地描述了華明認真的模樣。

 。2)精巧的修辭修辭運用使文章生色不少,本文中幾處比喻就寫得非常傳神

  A、“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形象地把天空上的光線變化過程展現出來。

  B、“門口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既突出了小孩的頑皮勁兒,又較好地點出光線不明給我們視覺帶來的模糊印象,符合生活常理。(這些比喻被作者運用得如此生動,一方面是作者平時注意觀察生活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想像力豐富的原因。)

  3、總結: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借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也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

  4、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童年,也有過充滿童趣的心靈和思維,只是許多人在長大后就漸漸把童心丟失了。我們在童年時常常做游戲,用泥巴捏小動物,偷磚頭壘房子,在墻壁、在地上到處畫畫……還可能因此被家長、老師責怪。其實這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如果有人在這個時候關心你、引導你,也許你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也許日后,你就會在這些方面有所成就。文中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很好的引導者。讀一讀文章中對父親的描寫,評價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父親的善于引導,簡要地作些評價。(爸爸能從孩子的游戲引入藝術的教育,說明他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三處:

  A、第3小節: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父親早就來了,卻耐心地在一旁觀察孩子的作為,在合適的時機參與話題,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引導孩子。)B、第3小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著他說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能細心體察孩子的心情,并為他們解圍,這真是難能可貴的長者風度。)

  C、第8小節:我回到堂前,看見中堂掛著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覺更有意味。那些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似乎都有意義,表示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童年時的作者活學活用,審美水平馬上有了提高。這正是有了實踐經驗作為指導的結果,勝過多少空洞的理論教育。)

  總結:由此可見,大人對孩子的指導,特別是引導孩子步入藝術的殿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豐子愷有這樣一個好父親,也許,這就是他后來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大家的原因之一吧。四、拓展欣賞2、豐子愷的父親是怎樣說明西洋畫和中國畫的區別的?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中國畫與西洋畫區別的語句。討論一下,結合自己的認識,歸納一下。

 。1)中國畫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

  (2)顏色方面:中國畫以墨和朱砂為顏料

  西洋畫則以事物的本來顏色為顏色

  歸納:中國畫重神似、神韻;

  西洋畫重形似、寫實。

  五、拓展延伸,走入生活

  1、這次描寫畫竹影的童年趣事,我們領略到了如此精妙藝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云,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是否也曾經進行過一種藝術上的創造,是否也有藝術上的發現呢?學生思考交流,教師適時點評。堆雪人、堆積木、玩泥巴——建筑雕塑藝術過家家、老鷹抓小雞——戲劇表演藝術涂鴉、在身上畫手表、在手指頭上畫人臉——繪畫類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丟手絹——舞蹈類起外號、編故事、猜謎語、瞎掰歌詞——文學類剪紙、做紙船紙飛機——手工藝

  2、藝術并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游戲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贊美生活的美。

  3、最后讓我們一起朗誦一首詩,在朗誦中結束這堂課。時光帶走我們的童年,讓我們長大;歲月增長我們的閱歷,讓我們成熟。但只要我們懷著一顆純真的童心,睜大聰慧的雙眼,展開想象的翅膀,那么一片綠葉是一首詩,一抹斜陽是一首歌,一個游戲是一種創造……

  六、作業設計搜集有關竹的名句名篇。

  板書設計:

  竹影

  “我”、弟弟、華明父親

  描竹影中國畫

  游戲藝術

  中國畫:神似、神韻

  畫

  西洋畫:形似、寫實

  《竹影》的課件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本文生字詞。

  2、熟讀課文,復述課文。

  3、掌握本文的主要人物活動,體會本文突出的童真、童趣。

  4、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

  教學重點:

  1、文中“爸爸”的領路人作用

  2、本文主要人物活動

  教學難點:

  本文人物活動的分析以及童真、童趣的體現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方法:

  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進入今天的新課之前,請大家猜一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打一事物)謎底(影子)。在這個世上不僅人類有影子,動物、植物以至于宇宙萬物都有影子。我們曾學過“猴子撈月”的故事,講的是月亮的影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一課,講的是《竹影》。(1分鐘)

  二、常識了解

  文學指:散文、小說、詩歌、劇本四大文學樣式。

  藝術指: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竹影》是一篇散文,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散文的特點:散文的特點在于取材廣泛,表現形式不拘一格,主題思想集中而又統一,這就是所謂的“形散神聚”!耙磺芯罢Z皆情語”,情景交融是散文的又一特點。一篇優美的散文使人陶醉,這就是美的享受。下面讓我們進入豐子愷的《竹影》這篇優美散文的學習,體會作者在全文中所表達的童真、童趣。(1分鐘)

  三、字詞過關(3分鐘)

  注音:Piězhànyōuqiè

  撇蘸幽暗愜意

  cháncēncīxiāo

  口頭禪參差不齊蕭蕭

  tīngjièpáihuái

  水門汀芥子園徘徊

  詞語解釋: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彌漫:遍布。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

  包羅:包括(指大范圍)

  口頭禪:指經常掛在口頭上的詞句。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決,也比喻事物在某個范圍內來回浮動、起伏。

  四、知人論事(1分鐘)

  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浙江崇德人,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散文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

  他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多以兒童為畫面的主人公,內涵深刻、耐人尋味,深受人們喜愛。(展示兩張豐子愷的漫畫)

  他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率真集》等。這些作品大多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ㄒ唬┱埻瑢W們快速朗讀(10分鐘)課文,用一句最簡潔的話概括文章內容。(2分鐘)

 。ㄎ覀冊谠鹿庀驴粗裼,畫竹影,聽爸爸給我們講解中國畫的知識.)

 。ǘ┱埻瑢W們填寫下表(5分鐘)(找學生回答)

  時間一個夏天的晚上

  地點我家屋后的院子里

  人物“我”、弟弟、華明、爸爸

  人物活動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畫竹影、談藝術

 。〞r間、地點在第一自然段。)

 。ㄈ宋锘顒酉扔赏瑢W自己尋找,其他學生補充,最后教師補充。提示同學:人物活動可以從看和做兩方面來尋找。文章中的人物看了什么,做了什么)

 。ń處熣故緋pt。直接展示出人物活動。也可大致講一下。)

  (三)課文題為“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找學生回答)(2分鐘)

  明確:

  1、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游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

  2、人物活動。

  (而且景物描寫所占的篇幅較少。)

  (四)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么樣的思想?(3分鐘)

  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在聽過爸爸講述中國畫的知識后對吳昌碩的墨竹的體驗。前文已經介紹過藝術包括音樂、舞蹈、美術、戲劇。墨竹屬于美術,是一種藝術,因此作者的感觸應當是藝術的體驗。)

  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本文的主要內容是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畫竹影、談藝術的人物活動以及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而這些人物活動正體現了兒童強烈的好奇、心細致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極強的模仿力。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五)文中寫道“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背著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來得很久了!边@句話中以及后來爸爸的表現,你覺得爸爸是個怎么樣的人?(學生討論,三分鐘的時間討論。前后左右動起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答案只是參考)(5分鐘)

 。ㄎ闹械摹鞍职帧笔且粋好爸爸,他隨意、平和,尊重孩子的天性。爸爸對孩子描竹影的游戲是支持和鼓勵的,爸爸善于保護孩子的童真、童趣,善于保護孩子的創造力。“爸爸”是以藝術領路人的身份出現,他適時地利用孩子的游戲因勢利導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爸爸的作用))

 。┖⒆觽兣c父親一同探討中國畫,哪句話最能體現西洋畫和中國畫的區別?(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3分鐘)

 。ㄎ餮螽嬒裾障啵袊嬒穹。)

  照相是對事物真實的反映,

  符號是抽象地指稱事物。(符號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內容,二是形式。關鍵是內容,而不是形式。)

  由此可見出:

  中國畫重寫意,重神似,

  西洋畫則重寫實,重形似。

 。ㄖ袊嫼臀餮螽嫷男蕾p)(2分鐘)

 。ㄆ撸┱n文寫幾個小伙伴看天看月看竹影,充滿童趣.品味文中生動的語言,并說說好在哪里?

  用“—————句好,好在————————————”這一句式評點。

 。剀疤崾荆嚎蓮哪硞詞、句式、修辭、寫法等方面進行品評。說得越多越好。)

  (八)作業:

  喜歡畫畫的,給童年生活畫一幅畫。

  擅長寫作的,將童年生活寫一篇文。

  愛好唱歌的,給童年生活寫一首詞。

  懂得寫詩的,給童年生活寫一首詩。

  《竹影》的課件設計 篇10

  知識與能力:

  1、把握文章內容,體會為文章所表現出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3、味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把握課文內容。

  2、通過合作探究,老師點撥深入感受繪畫之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確藝術并非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把握文章內容,體會為文章所表現出的童真、童趣。

  2、難點: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本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童年時,你最感興趣的事情是什么?學生說童年。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的童年生活,了解他的童年趣事。

  二、預習檢查

  1、作者簡介。

  豐子愷,浙江崇德(今桐鄉)人。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和翻譯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

  他的文章風格雍容恬靜,漫畫多以兒童作為主人公,幽默風趣,耐人尋味,深受人們喜愛。

  2、字詞

  愜意、水門汀、口頭禪、撇、蘸、參差不齊、徘徊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2、課文題為“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明確:

  1、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游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

  2、人物活動。

  四、研讀課文

  1、梳理父親講述的中國畫特點及有關畫家的一些知識,了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點。

  2、本文除寫人物活動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么樣的中心?

  3、課文寫“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為生動?試著說明理由。

  五、點撥提升

  1、梳理:

 。1)中國畫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

  (2)顏色:中國畫以墨和朱砂為顏料;西洋畫則以事物的本來顏色為顏色。

  歸納:中國畫重神似、神韻;西洋畫重形似、寫實。

  補充:中西方在畫法方面的基點區別:

 。1)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

 。2)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

 。3)中國畫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畫人物畫很重解剖學。(藝術解剖學)

  (4)中國畫不注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

 。5)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

  2、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孩子們的游戲之中蘊藏著他們獨特的“藝術”創造。

  3、如: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

  六、拓展延伸走進童年。

  1、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做游戲,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編花環……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進行著一種藝術上的創造,是否也有藝術上的發現呢?

  2、說出自己熟悉的一種藝術形式(如:音樂、舞蹈、繪畫等)以及它帶給你的樂趣。

  七、小結

  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不僅運用生動、形象的詞語,同時借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正如法國著名雕刻家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八、作業

  1、識記字詞。

  2、填《練習冊》習題。

  3、喜歡畫畫的給童年生活畫一幅畫;擅長寫作的將童年生活寫成一篇文章。

  《竹影》的課件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動而充滿童趣的描寫。

  2、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3、了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4、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對藝術的向往和熱愛之情,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教學重點:

  1、文生動而充滿童趣的描寫。

  2、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教學難點:

  1、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

  2、在文學中體會藝術的美,在藝術中體會文學的美。

  教學方法:

  誦讀法;鑒賞;討論;比較閱讀;提問;點撥。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豐子愷兒童漫畫導入其文(《竹影》)。

  二、學生簡介作者豐子愷。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朗讀新字詞。

  2、概括課文內容。

  四、品味課文,體驗趣與美。

  1、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并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2、小伙伴和爸爸的談話主要圍繞哪兩個方面來進行?你對這兩個方面是怎么認識的?

  一方面:竹是否難畫的問題

  另一方面:畫竹所用的顏料問題

  五、欣賞。

  爸爸和孩子們的談話涉及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現在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幾幅中外名畫,討論它們有什么不同。

  六、比較閱讀。

  將本文與上冊書中的《童趣》比較閱讀,談談它們的異同。

  七、拓展延伸。

  這些文章讓我們感受到作家童年時的童真童趣,同學們,想一想你在童年時都做過哪些游戲?

  八、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獲嗎?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九、作業。

  發揮想象,用優美的語言寫一篇短文,充分體現童趣。

【《竹影》的課件設計】相關文章:

《竹影》課件設計05-03

《竹影》的課件03-13

《竹影》課件03-30

竹影的課件內容-參考05-14

《竹影》教學設計04-02

《竹影》教學設計06-03

《竹影》教學設計12-18

竹影教學設計11-10

竹影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 | 欧美九九久久精品黄 | 亚洲中文字幕网站你懂得 |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 欧美亚洲另类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