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5-13 18:51:54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科學教案 篇1

  【單元分析】本單元共有八個課題,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觀察研究熱和熱傳遞現象,后半部分則重點探究由熱引起的燃燒現象。“熱”部分的主要活動有:了解生活中有哪些熱源,我們的身體可從哪些途徑獲得熱能;觀察熱傳遞的過程;感知不同材料物體的傳熱速度;選擇使用合適材料控制熱傳遞的速度等。“燃燒”部分的主要活動有:觀察燃燒現象;探究燃燒與溫度和空氣的關系;了解人類對火的利用;學習如何安全用火等。

  【課時分析】本課教學內容非常有趣,對學生的思維發展也非常有益。教學中安排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教學蠟燭能燃燒多久,第二課時教學怎樣讓蠟燭繼續燃燒。第一課主要安排兩個探究活動,蠟燭在杯子里熄滅上節課學生做出了這樣的解釋:杯子里的氧氣被燃燒完了。真的是氧氣被燃燒完了嗎?這節課的探究就從這里開始。探究活動一:用一個玻璃杯罩在一支點燃的蠟燭上,計算蠟燭在杯內燃燒的時間有多長呢。這部分的教學教師著重于數據的處理上。探究活動二:分別在2個杯子和1個杯子中,比較兩支長短不同的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這部分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觀測與現實的矛盾沖突,從而不斷地進行思考及修正已有的認識。教學的拓展安排2個小實驗,在鐘罩里,兩支長短不同的蠟燭會怎樣?如何才能使蠟燭繼續燃燒呢?實驗結果出乎學生意料之外,學生帶著問題結束這一課的學習,并為第2課時作鋪墊。

  【課時目標】

  1、經歷一個對蠟燭會熄滅與保持蠟燭燃燒的探究活動過程;

  2、經歷一個不斷否定與糾正自己的推測的思維過程;

  3、能夠設計一些實驗解決自己不斷產生的疑惑,并且形成自己的實驗報告;

  4、使學生明白杯子里的蠟燭熄滅是由于杯子中的氧氣不足;

  5、在活動過程中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思路】

  1、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測,作出假設,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形成認識、鞏固認識、否定自己不正確的認識、形成新的正確認識的科學思維過程。

  2、教學對象五、六年級的學生,教師要盡可能地壓縮自己的活動,留較多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研究。

  3、努力使學生在課堂內帶著問題來,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

  4、教師力求以科學實驗的魅力、教師語言的幽默來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經歷一個對蠟燭會熄滅與保持蠟燭燃燒的探究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能夠設計一些實驗解決自己不斷產生的疑惑。

  【實驗器材】學生:兩個玻璃杯、兩支長短不一樣的蠟燭、火柴。教師用:棋子若干、玻璃鐘罩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實驗鋪墊導入新課

  1、師演示2個實驗:熱汽球上升、二氧化碳滅火。

  2、如將一個玻璃杯罩住這支蠟燭,會有什么變化?

  為什么會熄滅呢?老師把同學們的意見寫在黑板上(杯中的氧氣燒完了)

  3、蠟燭在杯中能燃燒多久呢?(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蠟燭能燃燒多久。

  (教學思路:兩個演示實驗,活躍了課堂氣氛,避免學生課前的緊張情緒,使其在輕松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進入課堂教學;也為后面的教學作知識鋪墊。)

  二、科學探究過程

  ㈠、一支蠟燭的研究

  1、猜測:這支蠟燭在杯內燃燒多久才會熄滅?做一做,用實驗來證明。(出示實驗報告一)

  (教學思路:在猜測的基礎上進行實驗驗證。教師根據學生的意愿來確定記時標準,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能為后面學生的動手實驗定一個記時的標準。)

  2、討論:什么時候開始計時。

  3、小組分工好:計時員,實驗員,記錄員,匯報員。說明實驗一次可能不準確,建議實驗5次。

  4、學生實驗,完成實驗報告(一),并把結果寫在黑板上。

  5、學生匯報:說說每次測的結果,最后的結果是怎樣出來的?有些差別很大,說說是怎么做?(在實驗中給杯子換氣)

  6、討論:看了這些數據,你有什么問題?為什么一樣大小的杯子,蠟燭燃燒的時間差別這么大?

  7、再實驗2次,并討論:為什么差別那么大?小組商量一下,要不要修改你們的數據。

  8、學生匯報:除計算的準確性、火苗的大小等原因外,還發現了不同的小組蠟燭有長有短。(學生講到火苗有大小時,提示用剪刀修整)

  (教學思路:再次實驗,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科學的一絲不茍,探究過程中要注意科學性。要不要修改你們的數據,體現了尊重學生。)

  ㈡、兩支蠟燭的研究

  1、燃燒的時間和蠟燭的長短有關系嗎?你可以設計一個什么實驗來讓同學們、老師相信?(兩個蠟燭,同時用兩個杯子罩住,然后進行比較)

  (教學思路:課前有意識地把學生實驗的蠟燭分成長、短兩種,在討論中,學生肯定會考慮到蠟燭的長短問題。怎樣進行實驗,學生第一個想法就是用兩個杯子兩根蠟燭進行。雖這里可以通過長短不同的兩組數據進行比較,但還是讓學生實驗,眼見為實,才能使學生信服。)

  2、你還可以怎么做更簡單一點?(兩根蠟燭用一只杯子罩住進行比較)

  3、領取蠟燭及實驗報告(二)。

  4、學生實驗,兩個實驗各進行4次,并思考:從實驗現象中你知道什么?

  5、學生匯報:說說蠟燭滅的先后順序,你是怎樣想的?

  6、比比賽賽:從剛才的數據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研究些什么問題?比哪個小組想的多!

  (教學思路:怎樣做更簡單點,怎樣提高研究的實效性,學生很自然地會想到用一只杯子罩住兩根蠟燭。安排兩個實驗一起做,目的是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行研究,避免過多在間隙、過多的匯報、過多的打斷學生研究思路。)

  ㈢、研究討論杯中氧氣燒完了嗎?

  1、通過實驗,兩支蠟燭在一個杯子里先后滅掉,看到這個現象你發現了什么?

  2、假設在杯子里,再放一支更長一點或更短一點的蠟燭,同學們猜猜會怎樣?

  3、說明:杯子里的氧氣并沒有燒完。

  (教學思路: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自我推測和發現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在實驗中發現自己以前知識的缺陷,并不斷地實驗、修正,這也是科學課的任務所在。為什么會這樣?這個原因課堂上難解決,留給學生課外解決。)

  三、課外拓展、教學鋪墊

  1、在大鐘罩里,放上2支長短不同的蠟燭,猜想會怎樣?為什么這個實驗結果和小杯子做的實驗結果不一樣呢?今天課堂上老師不告訴你道理,你自己課外去研究,找到了,問問你們的科學老師,或向他們請教。

  2、怎樣讓杯子中的蠟燭能繼續燃燒呢?教師用三個棋子墊演示:這樣蠟燭還會熄滅嗎?

  3、怎樣讓蠟燭在杯子中燃燒的時間更長久呢?或者讓蠟燭一直燃燒下去?同學們好好地思考一下,下節課我們再研究。

  (教學思路:科學課的特點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2個實驗的結果,都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現實與矛盾的沖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這也正是科學課學習的意義所在。如有時間,怎樣持久燃燒展開一下,組織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四、整理器材

  發放教材,組織學生整理好實驗器材。

  (教學思路:整理好器材,這個環節也很重要。一方面在日常教學中為教師準備下節課教學節省不少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一個有效手段。)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2、通過游戲,復習已學過的顏色:紅、黃、綠,嘗試認識紫、金黃色。

  活動準備

  1、實物:蘋果、香蕉、香梨、葡萄、桔子各一小袋,裝于大口袋。

  2、紅、黃、綠、紫、金黃色寶寶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歡迎圣誕老公公

  1、教師:小朋友看誰來啦?

  2、與圣誕老公公互相問好

  二、復習紅、黃、綠,學習紫、金黃色

  1、圣誕老公公派發禮物

  引導幼兒復習已學習的顏色;紅、黃、綠。

  2、圣誕老公公再次送禮物,引導幼兒認識紫色、金黃色。

  三、游戲:顏色寶寶找朋友

  1、介紹游戲玩法:

  (1)帶上頭飾。

  (2)找找與自己顏色一樣的朋友

  (3)一起說:我們是ⅩⅩ色寶寶,我們是好朋友。

  2、幼兒游戲,師重點指導紫色、金黃色寶寶的對話。

  四、結束

  1、送顏色寶寶回家。

  2、與圣誕老公公道別。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測量水溫的方法

  測量水溫,首先要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測溫計。教學時,可讓學生圖文結合閱讀理解每一操作步驟的要求。同時教師一定要進行正確的操作示范,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的技能學習主要是以模仿為主的。

  第二部分:測量水的溫度

  這部分的第一項活動是學習用水溫計對三種不同溫度的水進行測量,并記錄測量數據。第二項活動:每隔2分鐘,測量一杯熱水的溫度,并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活動的主要意義在于通過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使學生認識水在自然降溫時的一般規律:水在降溫的過程中速度是先快后慢。

  第三部分:推測水溫的變化

  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引導學生推測,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一杯熱水的溫度將會與室內溫度一致。

  學情分析

  《冷熱與溫度》是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也是繼前一課《溫度和溫度計》學習的延續。本課我將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實際練習測量物體溫度和識讀攝氏溫標。學生在這一課將分別測量涼、溫、熱三杯水的溫度,并每隔2分鐘連續測量10分鐘內一杯熱水的溫度變化。本課中每位學生都將有比較多的實踐機會。因此,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要讓學生理解每一條規定的意義,并掌握每一步驟的操作規程,以保證后續測量數據的相對準確。為后續學習(五年級的“熱”單元)打下基礎。對一個物體來說,溫度下降,說明物體的內能減少,溫度上升,說明物體的內能增加。熱量是描述內能轉移的物理量。但內能這一概念對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學生通常使用的熱量的說法。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根據不同的測量范圍和使用需要,人們設計制作了不同的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要根據不同測量對象,選擇合適的溫度計。

  2.對一個物體來說,物體失去熱量,溫度下降,物體獲得熱量,溫度上升。通過測量一個物體的溫度變化可以知道這個物體失去熱量還是獲得熱量。

  【過程與方法】:

  1.觀察不同溫度計的測量范圍,選擇合適的溫度計(刻度范圍在0℃~100℃)用于測量水的溫度。

  2.間隔相同時間(2分鐘)連續測量和記錄3杯不同冷熱的水的溫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在觀測、記錄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

  2.進一步鞏固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

  【教學難點】間隔相同時間連續測量水的溫度

科學教案 篇4

  冀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學期科學《常見礦物》教案PPT課件教學設計

  常見礦物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從多角度描述礦石的特點。

  2.能根據礦物的不同性質對礦石進行分類。

  3.能舉例說明每一種分類方法(或標準)的優缺點。

  4.能用科學的方法測量各種礦物之間的相對硬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礦物。

  2.能舉例說明什么是礦物的條痕。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1.能舉例說明礦物在人類生活中的用途。

  2.能舉2個以上的實例說明寶石的用途

  教學準備:常見礦物、刻刀、 磁鐵、無釉瓷片、銅鑰匙、銅幣、鐵釘、玻璃片、砂紙等。

  教學過程:

  1、談話:地球上的巖石大多是由多種礦物組成的。礦物是人類生存所需的重要自然資源。關于礦物,你都知道些什么?

  2、出示各種常見礦物。

  3、討論:你希望研究礦物的什么性質?需要什么養的工具?采用什么養的方法?怎樣記錄實驗結果?

  4、交流。

  5、閱讀教材:77頁

  6、提問:怎樣觀察礦物的顏色?

  7、講解:條痕就是礦物再無釉瓷片上刻劃留下的痕跡,是礦物的粉末,能夠轉為準確地反映礦物的顏色。礦物條痕的顏色與礦物的實際顏色是有一定區別的,條痕的顏色才是礦物的準確顏色。

  8、認識摩氏硬度計。

  9、分組活動、做好紀錄。

  10、交流觀察和實驗的結果,比較各種礦物的特征。

  11、根據對礦物的觀察和實驗結果,選擇適當的標準給礦物分類。

  12、交流各族的分類標準和結果,比一比誰的分類標準更科學。

  13、評價學生和分類活動。

  14、講述:有些礦物經切割和磨光后可制成美麗的'寶石,關于寶石你知道些什么?

  15、認識一些寶石及其用途。

  16、布置作業:搜集寶石及寶石的用途。

  附板書:

   形狀

   顏色

   光澤

  17.常見礦物 條痕

   硬度:摩氏硬度計

   磁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背景分析】

  通過三年級上冊“植物”單元的學習,學生對植物的認識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已初步領悟到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是會發生變化的。本單元是繼三年級上冊“植物”單元的延伸學習。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種子有自己特殊的結構,盡管外部特征不同,但在適宜的條件下都可以萌發生長成一株植物。

  過程與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鏡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特征;根據植物生長的已有知識,預測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發關注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領學生產生問題并積極思考,能用適宜的方式將自己的認識清楚地表達出來,并能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教學難點】:觀察各種植物的種子。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向日葵小苗的圖片或向日葵的一生ppt課件、各種植物的種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麥、玉米、菜豆等)、白紙、放大鏡。(學生準備)各種植

  物的種子、白紙、放大鏡。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作業布置】:

  家庭作業:準備今天要求的材料。

  注:有種植條件的學校請學校后勤幫忙提前一天對種植基地松好土,施好肥,澆足水。

  學習評價:你怎樣觀察種子,有什么發現? 記錄表2:種子觀察記錄

  經過觀察,我們發現這些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 。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的“植物”單元已經開始引領學生有意識地關注植物的有關問題,并且通過對向日葵一生的介紹,注意到植物一生的變化。但發生了什么變化?其他植物是否也會發生同樣的變化?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變化的認識是間接的,對其他植物的生長變化的認識也是零散的、模糊的。本課的教學就是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植物的種子和做好播種前的準備工作等活動,激發學生對植物生長變化觀察的興趣,引發學生種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的根據已有認識進行預測的意識與能力。

  今天是開學的第二課,通過第一節課的激發和鼓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當我來到教室是許多學生向我展示他們帶來的各種各樣的種子,那種興奮勁就別提了。音樂響起學生們馬上做好,等待課堂的開始。

  本課主要有兩項活動:

  活動一:記錄自己的想法——學生用圖畫和文字記錄所知道的一株綠色開花植物一生的生長過程。

  首先我們進行了想象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這個環節學生進行較困難,有的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對于植物自己從來沒有認真觀察,看到這情景我首先對學生說:“我們只有認真的對待每一次的觀察,才能夠了解植物的發育現象。你們想一想植物最初有什么發育,然后先長什么?細細思考生活你所見到和發揮自己的想象你認為它是如何發育的?”之后,我在黑板上先畫了一粒玉米種子讓學生想象往下該如何發育。通過我的引導學生已經開始在《活動手冊》上進行描繪自己“植物“的發育過程。我在學生之間巡視發現有些學生畫的還是很有生活基礎的,能夠基本描繪出植物的發育過稱“生根、發芽、成長、開花、結果”。本節課的開頭基本獲得成功。

  活動二:觀察種子,也是本課的核心活動。

  在對種子外部觀察前,先引導學生思考:觀察種子的哪些方面?對于觀察形狀、顏色、大小學生都能談到,這時,我再引導學生回憶上學期觀察大樹的方法,學生就能想到通過聞、摸等方法能獲得關于種子更多的信息。通過外部觀察,學生認識到種子的形態、顏色、大小各不相同。對于三下的學生,僅僅觀察到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表面的光滑度還不夠。于是,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十分重要,我認為時間要充足,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的觀察向縱深方向發展,也能幫助學生建立種子相同特點的認識。學生通過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種子,發現它們還有一層薄薄的皮,而且種子還能掰成兩瓣,一瓣上還有小芽。通過觀察、梳理,學生認識到種子有種皮,還有胚根和胚芽。值得提醒的是:在第一個教學班上課時,我忽略了一個問題,所帶的黃豆、綠豆未經過浸泡,導致種子不易掰開,即使掰開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希望各位科學教師在備課時、準備材料時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樣的錯誤了。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合集五篇】相關文章: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六篇05-09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五篇05-07

【精品】科學教案合集6篇05-11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匯編6篇05-10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集合5篇05-06

【精品】科學教案范文合集5篇05-06

科學教案模板合集8篇05-04

【精品】科學教案7篇05-08

【精品】科學教案四篇05-10

【精品】科學教案范文7篇05-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中文字幕连续高潮 | 亚洲另类视频免费看 | 在线国内在线播放 | 永久字幕天天综合 | 亚洲国产呦萝小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