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5-20 09:37:16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科學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科學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通過一定的裝置里,流水能夠用來計時;通過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鐘更加準確的計時。

  過程與方法:設計制作一個自己的水鐘;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鐘嘗試計時。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科學制作帶來的樂趣;意識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體會到科學制作是一個不斷改進完善的過程。

  【教學重點】設計制作水鐘

  【教學難點】控制漏水速度

  【教學準備】一些以前學生制作的水鐘實物、學生自帶制作水鐘工具材料、鐘表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回憶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古代水鐘和滴漏實驗。

  2、師介紹以前學生制作的水鐘。

  3、揭題:我的水鐘。(板書課題)我們能用兩個塑料瓶制成一個能夠計時10分鐘的水鐘嗎?

  二、設計“水鐘”:

  1、我準備做一個什么類型的水鐘?

  2、怎樣控制漏水的速度?

  3、如何來劃分10分鐘的時間刻度呢?

  4、用畫圖的方法把我們的設計方案表示出來。

  三、做一個“水鐘”:

  1、制作一個滴漏。思考:怎樣制作一個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

  2、標出時間刻度。

  確定合適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計時,在容器壁上標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鐘和5分鐘時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時間,分別標出1分鐘~10分鐘的時間刻度。

  3、小組討論后,進行制作。

  四、用水鐘計時:

  1、用做好的水鐘與鐘表對照,我們的水鐘計時準確嗎?

  2、討論:影響水鐘計時準確的因素有哪些?

  如:盛水容器的形狀、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劃分的準確度等。

  3、思考:怎樣改進我們的水鐘?

  4、實踐嘗試、改進。

  板書設計:

  我的水鐘

  設計水鐘:受水型?泄水型?

  制作水鐘:滴漏?刻度?

  使用水鐘:準確嗎?

  改進水鐘:哪些因素?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2

  課題:小學三年級科學《 熱脹冷縮》

  28、熱脹冷縮

  教學目標

  1.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2.觀察認識多種液體在受熱受冷時的體積變化,理解體積的變化可反應出物體的冷熱。

  3.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知道大部分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并進行探究實驗。

  教學準備

  小燒瓶、細玻璃管、橡膠塞、大燒杯、水槽、暖瓶(內裝熱水)、抹布、紅墨水、各種液體——每組一杯(如:食鹽水、白糖水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孩子們:先請大家設法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好嗎?

  (出示3個踩癟了的乒乓球)誰能幫我使這3個踩癟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來?

  用什么法子?請先說說打算。

  真行嗎?請你上講臺試試。

  還有一個呢?

  仔細看看,是什么原因?

  為什么有裂縫就鼓不起來了呢?

  真是這樣嗎?假如我不相信怎么辦?

  當別人不相信,那你就拿“事實”給他們看。我先幫你設計一個實驗。

  (演示)我用這鹽水瓶比作乒乓球,這瓶口便可當作“裂縫”。再用一個氣球套住瓶口,然后浸入熱開水中,如果瓶里的空氣受熱后真的會從瓶口擠向氣球里,氣球就會因此而鼓起來,是嗎?

  (澆開水,氣球果真鼓起來)事實怎么樣?

  那么,我們還能換個角度再提出些問題來研究嗎?

  提得好,我們先作個假設怎么樣?

  說得好。尤其是運用了“也許”這個詞充分體現這僅是一個“假設”。但是,光有假設還不夠,還應當設計個實驗來證實。誰能設計? 教師歸納并板書:熱脹冷縮

  動眼——發現問題;動腦——作出假設;

  動手——實驗驗證;動口——得出結論。)

  二、新課

  剛才大家對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進行了一番研究。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是要運用“四動”法(動眼、動腦、動手、動口),通過“發現問題一作出假設一實驗驗證一得出結論”四步來探究物體是否也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

  例如液體——水,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嗎?讓我們打開課本,邊閱讀課文,邊通過實驗來研究。

  (按四人實驗小組,配備 3 個小藥瓶裝滿水,為了看得清楚,加了一點紅墨水染成紅色。在瓶塞上鉆個眼,穿上一根空圓珠筆芯,把瓶蓋塞緊。燒杯兩只,熱水瓶和冷水桶各一只)

  (學生邊學邊實驗,教師邊巡視邊輔導,糾正錯誤動作,引導小組開展“四動”式的探索和研究)

  請各組按下列提綱進行匯報,關于“水是否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的研究。

  空氣是氣體的代表,它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水是液體的代表,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么固體呢?固體是否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呢?怎么研究?

  好!我給各組兩套材料,鋼球、酒精燈、火柴、一杯冷水,還有一個正好通過銀球的鐵環圈。請大家動眼、動腦、動手、動口來設計實驗,驗證作出的假設。

  (學生動手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歸納,得出結論,然后請各小組匯報)

  我們也同樣發現固體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課后延伸

  今天我們這節課主要是探索了氣體、液體、固體三種典型物體的熱脹冷縮性質。熱脹冷縮現象無處不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運用,只要你仔細看,認真想,大膽做,就能揭開它們的奧妙。例如,路旁架設的電線,為啥總是松松地垂懸著,不繃緊?

  對!這是電工叔叔為了防止冬季電線受冷收縮繃斷而故意拉得松松的。

  教師評價。在平時的生活中還碰到這樣的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板書設計:

  熱 脹 冷 縮

  動眼——發現問題 氣體

  動腦——作出假設

  動手——實驗驗證 液體 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動口——得出結論

  固體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⒈了解楊振寧的相關知識。

  ⒉了解二百年來,世界科學發展的歷史。

  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勵創新上的異同。

  [重難點]

  重點:了解作者解說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發明層出不窮原因,科和技的關系兩方面)

  難點:中美教育在鼓勵創新上的異同比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從簡介首位獲諾貝獎的華人科學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

  二、作者簡介

  楊振寧,美籍華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讀書獲碩士學位。1945年赴美求學,1948年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7年與另一位華人科學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因此與李政通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71年以來,他多次到中國探親、訪問、講學。分別受聘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學的名譽教授。在促進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還努力幫助中國學者在美進行科研和學習。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⒈學生快速默讀全文(師強調:光纖、撓頭、聘用、彌補、膽怯)

  ⒉教師出示結構圖,學生找出文中相應段落。

  四、課堂練習

  ⒈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作者認為兩百多年來產生許多新事物的原因。(第3段中“工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人類的生產力”)

  ⒉第4段綜合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

  ⒊作者對于“科”與“技”的關系持什么看法?

  (明確:二者誰更重要些的問題,沒有簡單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國家制宜。)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個互相關聯的環節推動前進的,用“→、←”表示出三者的關系。明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⒌閱讀課文第15段,完成下列問題。

  ①解釋詞語: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談什么問題?(明確:分析中美兩國的異同及適應對象)。

  ③中美教育哲學的共同點是什么?(都能鼓勵創新)

  ④就適應對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適合哪一部分學生?

  ⑤就學習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國教育的學習方式屬按部就班的訓練,美國是跳躍式學習)

  五、閱讀附文,加深認識。

  給合你自身素質及學習成績,你認為自己更適合哪種學習方式,應注意哪些關鍵能力的培養。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于在水中玩球。

  2、觀看小球從水底向上浮的現象,對這一現象產生好奇。

  3、學說“小球躲起來了”、“小球浮上來了”。

  4、體驗與同伴一起玩水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在水箱中接滿水;乒乓球若干。

  2、石頭一粒。

  3、玩水前將幼兒的長袖外套脫掉或卷起衣袖。

  活動過程:

  1、師出示一粒石頭和一個乒乓球,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王老師手里有寶貝呢!你們猜猜看我手里拿著的是什么?(幼兒自由猜測)2、觀看沉浮。

  師:這兩個寶貝都喜歡在水里玩,你們來看看石頭在水里怎么玩的?

  (很明顯一看就知道石頭沉下去了)師:那你們說乒乓球在水里會不會沉下去?(幼兒自由猜測后教師示范)3、敢看游戲“小球躲貓貓”。

  (1)師:小朋友聽,什么聲音啊?(配班老師發出小貓的聲音)哇,乒乓球可害怕小貓了,這可怎么辦啊?它浮在水上肯定會被小貓看見的。(幼兒自由發言)(2)師示范游戲:雙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將球摁入水中,邊摁邊說:“小球躲起來了。”見沒聽到小貓的聲音后,師放開雙手,邊放邊說:“小球浮上來啦!”

  (3)師示范游戲第二遍,鼓勵幼兒一起說:“小球躲起來了。” “小球浮上來啦!”

  4、分組游戲。(師講明游戲規則:聽到貓聲就躲起來,沒聽到了就浮上來。)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解剖的方法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構造。

  2、通過油菜花的觀察活動中獲得親近自然的情感體驗,產生探究各種各樣的花的濃厚興趣。

  3、說出花的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在對一顆油菜的花進行觀察后能推測花的變化過程,并用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二、教學重點:

  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構造。

  三、教學難點:

  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組成名稱。

  四、教學準備:

  學生個人和小組觀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鑷子、放大鏡若干,油菜花變化過程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開了,桃花開了,蒲公英花開了……花草樹木以白花盛開的形式宣告:創造新生命的工作開始了!同學們,平時有認真地觀察過花嗎?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來了解花的世界好嗎?

  (二)探究過程。

  1、觀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顆油菜,說說油菜長得怎么樣?

  (2)區分油菜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

  (3)從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觀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鏡觀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組里描述所觀察到的這朵油菜花。自己解決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稱的詞匯問題。

  (2)學習使用鑷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觀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個部分。

  ①關于鑷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順序;

  ②關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類擺放

  ③關于“油菜花的觀察記錄表”。

  (3)交流。

  (4)小結: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個部分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時開放的嗎?

  (2)數數一棵油菜上有幾朵花?幾個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謝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觀察并推測花蕾的變化。

  (1)觀察一個花蕾;把這個花蕾畫下來。

  (2)推測這個花蕾未來的變化;說說推測依據。

  (3)畫除花蕾未來變化連續圖(或排列花蕾的變化連續圖照片)。

  (4)課后尋找一個花蕾進行實證性觀察。

  5、交流與小結。

  (1)關于油菜花,我們知道些什么了?

  (2)對于各種各樣的花,我們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結。

  板書設計:

  2.1 油菜花開了

  1、觀察一棵油菜

  2、觀察一朵油菜花

  3、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2、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許多。

  過程與方法:

  1、經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2、通過加熱液滴和調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

  3、學會給液滴加熱的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的性質,需要很多的證據。

  【教學重點】

  經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的性質,需要很多的證據。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一個馬鈴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組實驗:每組一個馬鈴薯、酒精燈、不銹鋼調羹2個、濃鹽水、40克食鹽、40克白糖、2只燒杯、一根筷子。

  【教材處理】

  考慮到學生往往已經有鹽水能讓馬鈴薯浮起來的認知,在演示實驗中教師有意識的把另外一個杯子里溶解味精,當然也可以采用糖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這樣就避免了讓學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馬鈴薯的沉浮:

  1、觀察馬鈴薯的沉浮。

  (1)推測馬鈴薯放人水中是沉還是浮。

  (2)把馬鈴薯輕輕放人清水中,觀察它的沉浮狀況。

  (3)把馬鈴薯從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輕輕放人另一個杯子中,觀察它的沉浮。

  怎樣解釋馬鈴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響馬鈴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釋馬鈴薯的沉浮現象?

  二、觀察比較兩種液體:

  1、觀察兩杯液體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熱實驗,教師先指導加熱的方法,然后從兩個杯子里各取幾滴液體,分別滴在不銹鋼調羹上加熱,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跡。(液滴加熱:各取一滴液體來觀察一下:把液體滴在不銹鋼調羹上,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觀察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跡。加熱后,其中一個不銹鋼調羹上會留下比較明顯的白色顆粒物。)

  3、觀察兩種留下的痕跡,有什么不一樣,兩種液體一樣嗎?能使馬鈴薯上浮的液體有什么特點?

  三、調制一杯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

  1、提問: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質就能夠使馬鈴薯浮起來呢?

  2、每個小組調一杯鹽水試試,馬鈴薯在鹽水中能上浮嗎?

  注意調制鹽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鹽,食鹽溶解后,放人馬鈴薯檢驗是否浮起來,并做好記錄,直到馬鈴薯浮起來為止。(提示:這里不要學生一下子把全部食鹽倒人杯中,如果這樣,學生就探索不到液體濃度與馬鈴薯沉浮的關系了。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質就能夠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濃度不夠、液體的密度不夠大,馬鈴薯是不會浮起來的學生在調制的過程中,一次次地加鹽,馬鈴薯沒有立即浮起來,當食鹽溶液的密度超過馬鈴薯的密度時,馬鈴薯才浮起來。)

  實驗記錄

  水的量 食鹽的量 沉浮情況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3、如果時間允許,讓學生用同樣方法,制作一杯糖水進行檢驗,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進行檢驗。(設計目的:不局限于用食鹽做實驗,調制不同的液體來檢驗學生的猜想,這樣對學生形成嚴謹的思維有很大的幫助。)

  4、思考:從實驗現象和結果分析,怎樣的液體才會使馬鈴薯浮起來。

  四、閱讀資料:

  閱讀本課的資料,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

  板書設計: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液滴加熱

  調制液體

  觀察—發現—推測—驗證

  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玩一玩,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其他顏色。

  2.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探索中來,對新事物有濃厚的興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顏料桶若干,小桶(每組一個),調色盤、調色筆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紅、黃、藍三種顏料,幼兒觀察。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了三種顏色,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加入情景,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師:今天我們可都是厲害的魔術師,要來變一個厲害的魔術。

  3.老師操作實驗,引起幼兒興趣,并請幼兒觀察顏色的變化。

  (將紅色顏料和黃色顏料倒在一起,用調色筆攪拌一下,讓幼兒觀察其中的變化,再跟之前的顏色做對比)

  4.讓幼兒來說說實驗的變化,什么顏色和什么顏色變成了什么顏色。

  5.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給他們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感知顏色的變化。

  6.用自己“變”出來的顏色畫畫。

  師:哇,你們都變出神奇的顏色啦。那讓我們用這些神奇的顏色來畫一幅畫吧。

  (給幼兒提供紙張,讓幼兒作畫)

  7.和幼兒一起將作品展出,欣賞他人作品。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配置吹泡泡的溶液;

  學會提問題并分析問題,從眾多的問題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比較問題研究的可行性,找出問題的核心。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敢于提問,善于選擇問題,樂于合作與交流,樂于探究的行為。

  教學準備:

  1、吹泡泡游戲需要用的配料:洗潔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鐵絲。

  2、乒乓球、尺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盡可能多的提出問題。提問題也是有訣竅的,如我們可以在仔細觀察各種現象中提出問題,也可以在科學小制作的過程中提出問題,還可以對一些已有的結論提出懷疑。在提出更多的問題后,我們當然要想辦法尋找問題可能的原因,因為這是科學探究的必經過程。那么如何在眾多的問題中選擇出適合我們小學生研究的問題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的問題。

  引入課題(板書)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

  二、玩游戲提問題

  通過玩吹泡泡的游戲,要求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出新問題。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氣要均勻。

  3、用細鐵絲彎成各種形狀的框制造泡泡。(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樣越多越好

  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你發現了哪些問題?把它們記錄下來:

  1、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2、怎樣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

  3、怎樣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

  ……

  三、如何尋找問題的答案

  啟發學生思考:為了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你會怎么做?

  介紹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的方法。

  1、到圖書館或上網查資料

  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記憶,我們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導學生看課文中的信息卡,指導學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內容和怎樣呈現。

  2、自己通過觀察和實驗找答案。

  指導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關,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四、如何選擇我們能研究的問題?

  1、多提可能通過觀察、實驗、調查能夠找到答案的問題。

  2、多提與科學知識有關的問題。

  和生物有關,和物體的運動變化有關,和地球天文有關的知識都是科學知識。

  3、多提不涉及復雜知識的問題。

  4、想辦法把暫時不能研究的問題,轉化成可以研究的問題。

  五、拓展

  依照以上的標準,選一個自己能夠研究的有關吹泡泡的問題。

【有關科學教案范文合集八篇】相關文章:

有關科學教案合集7篇05-13

有關科學教案合集九篇05-12

科學教案范文合集5篇05-13

科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05-09

科學教案范文合集六篇05-19

【必備】科學教案范文合集9篇05-18

【精選】科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05-16

關于科學教案范文合集9篇05-16

【實用】科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05-15

【必備】科學教案范文合集5篇05-1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欧乱色熟女一区二区 | 丝袜屁股在线国产 | 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a∨ | 亚洲精品自产在线 | 中文字幕国产第一页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