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7-14 17:52:50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科學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科學教案模板合集8篇

科學教案 篇1

  一、課題名稱:魚兒的奧秘

  二、課型、課時

  1.課型:實驗課

  2.課時:1課時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研究,知道魚類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針對猜想制定并實施研究計劃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善于發現、樂于提問的科學態度及友好 對待研究對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小組自行設計研究計劃,討論活動規則,組織探究實驗,并 從中歸納魚類的共同特征;

  2.教學難點: 小組自行設計研究計劃,商議活動規則,在交流中指出不足, 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五、教學用具

  水槽、鯽魚、金魚、錦鯉、橡膠手套、食用色素、濕毛巾、蓋水槽的布、漁

  網、滴瓶、繃帶、皮筋、夾板、紗布套、課件

  六、教學方法

  談話法、探究法、討論法、歸納法等

  七、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觀察魚。 展示魚的圖片或黑板畫。

  問題:你認識哪些魚?這些魚都有什么共同之處?

  (一)交流觀察發現,提出問題和選擇問題魚是我們熟悉的動物朋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魚兒的奧秘! 你發現三種魚有哪些相同之處? 從魚的外表看,有哪些與其他動物有明顯不同的特點? 你在觀察中發現了哪些問題?(小組同學間進行交流。)我們來把大家提出的問題梳理一下。(學生總結回答,教師將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1.魚鰭

  你們認為魚鰭是起什么作用的? 怎樣才能讓魚鰭不動呢? 怎樣證明魚鰭與魚的游動有關?

  (提示:當有人骨折時,醫生希望受傷的部位不要動,以便盡快康復,會怎 么做?)

  2.魚鰓 魚的嘴和鰓一張一合是在做什么?

  如果是呼吸就應該有進有出,就像我們人呼吸一樣,那么魚吸進的水會從哪 里排出來呢?

  怎樣做才能清楚地看到水是從鰓里排出來的?

  3.魚的顏色 魚是什么顏色的?全身上下都一樣嗎? 魚兒身體顏色不同有什么作用?

  你在游泳時向水面望去時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引導學生從觀察中生成問題,并合理猜想,滲透“觀察到的現象要通過實驗 進行驗證”的科學理念,培養學生從觀察到的現象中發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 題的能力。

  (二)計劃與組織 問題是研究的起點。現在請每個小組確定一個感興趣的研究問題,并寫下你

  們對這個問題的猜想。

  1.課件出示制訂研究計劃的步驟:

  (1)明確成員分工;

  (2)選擇研究材料;

  (3)商議研究過程;

  (4)提出注意事項。

  使學生能根據所研究的問題,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制訂研究計劃。

  2.交流各研究主題的設計方案。

  現在,請各組成員來介紹一下你們的研究主題。針對這個小組的研究計劃,誰來說說你的看法?(在交流研究計劃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中發現不足,提出 有建設性的建議。)現在請把研究方案再補充、完善一下,之后請材料員拿著你們的計劃到材料 區領取材料。

  (三)觀察實驗,自主探究,搜集事實

  1.學生到研究區分組研究,教師適時指導,并關注各組進度;

  2.回到研討區,記錄發現與結論。

  (四)表達與交流

  不同的小組派出代表,介紹一下你們的研究吧。 你們的研究主題是……

  你們的猜想是…… 你們使用的方法是…… 最后得出的結論是……與你們的猜想一致嗎?

  (師隨即板書相關結論)

  (五)介紹魚類的繁殖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了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對魚兒的生存都至關重要,不過魚 兒要一代一代地活下去,還需要不斷的繁殖。

  魚兒是怎樣繁殖的呢?播放多媒體錄像,了解魚的產卵過程。

  (六)概括和總結魚的共同特征

  今天我們自己通過觀察和研究發現了許多魚兒的奧秘:身體表面有起保護作用的鱗;魚兒不斷地張嘴是為了配合鰓進行呼吸;魚用鰭和尾運動。這些特征都 是為了適應什么樣的生活環境?因為魚兒要終生生活在水中。

  八、課后反思

  生命科學領域的課比較難上,有關動物的課更是如此。許多難以控制的不確定因素使得這一領域的課很少成為公開課的選題。探究中要進行實驗,這難免要 打擾魚兒的正常生活,一不小心就會造成傷害,怎樣才能在“探究與保護”找到 一個平衡點呢?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

科學教案 篇2

  【課程安排】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層次上認識物質和制備新物質的一門科學。

  2.讓學生了解20世紀化學發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紀化學發展的趨勢,明確現代化學作為中心學科在科學技術中的地位。

  3.讓學生了解現代化學科學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階段將要進行哪些化學模塊的學習,以及這些課程模塊所包含的內容。

  4.使學生了解進行化學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讓學生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過探究課例培養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過對案例的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從而悟出學好化學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的

  1.通過化學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并欣賞化學科學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2.通過化學高科技產品及技術介紹,激發學生的科學審美感和對微觀世界的聯想,激勵學生培養自己的化學審美創造力。

  3.介紹我國科學家在化學科學的貢獻和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4.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思考“化學與社會”、“化學與職業”等問題,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關注與化學有關地社會問題,引領學生進入高中化學的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知道化學是在原子、分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

  【教學準備】

  金屬鎂、氧化銅粉末、活性炭、氫氧化鈉溶液、澄清石灰水、濃鹽酸、碳酸鈉溶液、氯化鈉溶液、石蕊試液、酚酞試液、PH試紙、酒精燈、火柴、試管、膠頭滴管、玻璃片、藥匙、砂紙等

  多媒體教學平臺

  【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

  【教學過程】

  電腦展示

  B、討論:什么東西是浮在水面上?什么東西不見了?不見的東西哪里去了?

  3、第二次嘗試A、讓幼兒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用小碗將盆里的水舀到小水桶里(提醒幼兒注意不要將水撒到外面)B、幼兒操作,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水底的東西。

  4、總結"我們把放到水里后不見了的東西這一現象叫沉,把放到水里后看的見東西的這一現象叫浮。"

科學教案 篇6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玩具,想不想一起玩一下?

  (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到講臺前打開玩具盒子)

  師:咦,怎么跳出來了呢?誰能解釋一下?

  師:(翻轉盒子)果真有個彈簧!課前布置大家收集各種各樣的彈簧玩具,大家帶來了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彈簧里的學問,板書課題:彈簧里的學問

  一位學生到講臺前打開玩具盒子

  (學生解釋原因。)

  用學生感興趣的小游戲導入新課,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要研究的內容上,同時為后面學生自己設計彈力玩具提供一個范本。

  利用彈簧做游戲,有什么發現?

  師:各小組把收集到的各種彈簧玩具放在一起,玩一玩,看看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師:哪個小組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們的發現?

  師:彈簧有力量嗎?彈簧在什么情況下有力量呢?

  師:當我們把彈簧壓縮或拉長時,它就會產生一種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就是彈力。

  我們周圍的物體,除了彈簧能產生彈力外,還有那些物體也能產生彈力?試著找一找。

  師:很多物體都能產生彈力,彈力有沒有大小呢?彈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

  師:你能想一個辦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嗎?動手試一試吧!

  師:彈力的大小與用力的大小有關,那彈力有沒有方向呢?他的方向朝哪呢?請大家體會一下。

  了解生活中的彈力現象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彈力?

  引導學生交流時著重分析這些彈性物體受力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怎樣產生了彈力。

  二、自由活動

  1、我們來設計利用彈力原理的玩具。

  師:彈力可以幫助人們做很多的事情,大家想利用彈力,設計一個小玩具嗎?

  你想設計一個什么樣的玩具?

  2、自我評價

  組織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與探究從“我的實驗,我的發現,我的設計”三個方面進行小組內的評價。學生玩彈簧,老師參與小組的活動,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或小組間交流游戲方式,讓學生盡情體驗游戲與活動所帶來的快樂,并從中有所發現。

  學生分組交流本組玩彈簧玩具或游戲的名稱、玩法,說出自己的感受和發現的問題。

  學生根據試驗現象及生活經驗交流

  學生自由研究、討論,發現產生了彈力的物體。

  學生猜測。

  學生利用試驗桌上的材料進行分組試驗。實驗結束匯報結論。

  學生自由研究,體會彈力的方向與用力的方向相反。

  學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彈力應用。

  學生小組交流設計計劃、并交流展示設計成果,教師給以相應的評價。

  在教學中順應學生的興趣指向,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有所發現,并對所提出的和彈性、彈力有關的問題進行思考、假設;然后再讓學生去有目的地玩游戲,以此來驗證自己的假設,使學生對彈性、彈力有所感悟,再通過在表達交流中闡述自己的發現、體會與收獲從而使學生意識到“什么是彈力”。在活動中著力培養學生樂于與他人合作,善于表達交流的意識,使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習慣,意識到玩中有科學。

  根據學生的愛好及手中準備的材料,引導學生設計利用彈力工作的玩具,培養學生樂于探究的興趣及動手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復習鞏固大小、長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養幼兒動作靈敏、反應迅速、動手動腦的能力。

  活動準備:

  大、小球(與幼兒人數相同)、大小盆各一個、長繩短繩各一條、長短毛線繩與幼兒人數相同、長橋短橋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個易拉罐)、大樹一棵(樹上有與小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小果子,樹下有與大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大果子)大圓點、小圓點的粘貼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附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自由選擇大圓點、小圓點進入活動場地。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導入。簡單說明戶外活動要求。

  (二)基本部分:

  1.復習鞏固區別大小。

  出示許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讓幼兒觀察。

科學教案:方位認知系列活動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病毒》10-1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综合在线区尤物 |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视频 | 曰本一区中文字幕在看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 色一伦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