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8-04 09:47:16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科學教案匯總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科學教案匯總10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七年級下冊的最后一章,該章內容對科學用藥、保障健康進行了探討。本章涉及的內容有家庭藥箱建立的原則,大眾用藥存在的問題,重點是科學用藥的方式、方法等。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通過學生經歷過的事例進行探討如何科學用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通過讓學生收集和整理藥品標簽并引發討論,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同時獲得一些終身學習的能力。通過科學用藥的常識性知識,讓學生了解和改進衛生方面的不良習慣,培養學生關愛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識。

  學生分析

  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已經對藥物的使用和管理等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為本章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 礎,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對藥箱 的建立原則、治療感冒的某些不良做法(如超劑量服用)、某些藥的用藥時間、用藥方式,學生是可以通過思考找到答案的,而部分內容由于涉及到藥理知識,學生對此接觸較少,因此需要教師的進一步講解,如頭孢霉素是一種抗生素,對病毒引起的感冒不起作用;藥物聯合使用會有不良反應;用果汁或茶水服藥為什么不科學等。

  設計理念

  (一)

A.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B.(1)基于構建主義的學習理論,安排了圖片、資料分析多個探究活動,組織討論,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自己構建知識。

  (2)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倡導學生合作學習。

  (3)創設開放性課堂,嘗試設計開放式的作業變“釋疑解惑”為“起疑生惑”。提出問題,建議學生自己尋找答案,有利于教師創造性的教和學生創造性的學。

  (4)通過大量展示、問題討論,增加感性認識,從而突出重點。

  (二)教法

  A.綜合啟發式教學:應用個性化處理的網絡資源輔助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中心,通過多種方式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有爭論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可以發表不同的觀點,形成正確的評價觀。

  B.引導發現式教學:創設學生“有所發現”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盡可能的參與到知識的產生、發展的過程中去,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以此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學法

  A.自主探究法:課前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收集藥品標簽和了解標簽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感性知識,培養學生自主獲取課外知識的能力。

  B.交流討論法:依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邏輯推理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就 “科學用藥時間、服藥方式”、“營養藥多多益善嗎 ?”等問題展開討論,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勇于陳述自己的觀點,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舉例說出一些常用藥的名稱和作用 。

  2.舉例說出常用藥的正確服藥方法。

  3.概述安全用藥的知識及急救方法。

  技能性目標:嘗試收集、處理資料。

  情感性目標:認同協同配合的團體協作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一周指導學生收集家庭常備藥的標簽,保留有參考價值的,以備課上與同學交流、討論;教師準備課上用的,包括:導入(方案一)、家庭常備藥、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治療感冒的種種做法、服藥時間、服藥方式、營養藥多多益善嗎、想一想、錯誤的服藥方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提示和建議

  導入(方案一):動 畫展示(幻燈片一)

  觀看畫片,聯系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進入學習情境。所有附在最后

  導入(方案二):生病吃藥,這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藥物能治病,也能產生不良后果。有資料顯示,我國有逾3億人濫用藥物,藥品不良反應已成為繼心臟病、癌癥、腦卒 之后的第四大殺手,全球死亡病例中,1/3屬濫用藥物造成的,由此可見,科學用藥以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問題。

  由此引出本節課題“科學用藥,保障健康”。領悟資料內容,進入學習情境。

  組織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好的常備藥 標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對收集的藥品標簽進行分類,統計出家庭常備藥的名稱,并將自己的統計結果與其他組進行交流。

  根據不同組統計出的不同結果,教師總結,并用(幻燈片二)展示一般家庭常備藥。

  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分組討論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并推薦出小組發言人在班內交流,闡述本組的看法。各組之間相互評議。

  根據得到的反饋信息進行總結,并用(幻燈片三)動畫展示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并提議建立自己家庭藥箱貯存的常備藥。依據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及自己家庭成員的實際情況,擬定家庭藥箱常備藥并呈現自己的擬定結果。對三的補充:以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時令性疾病的 藥物為主;急救藥放在易拿到的地方;藥箱要定期檢查。

  問題探討: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得病,不同的人得病之后有不同的做法,請大家分析以下治療感冒的做法哪些合理,哪些不合 理。(幻燈片四)展示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及生活經驗對教師給的例子進行分析,并呈現結論。頭孢霉素是一種抗生素,但有些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之不起作用,還會引起藥物性發熱,合并真菌感染。

  不合理的用藥不僅不能治愈疾病,還可能使病情加重,那么如何才算科學用藥呢?就用藥時間、用藥劑量、服藥方式等談談你的看法。根據所學的有關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闡述自己的觀點。

  根據反饋信息進行小結,并用(幻燈片五)、(幻燈片六)展示。注重觀察畫面,積極思索,領會相應的道理。某些藥物之所以飯后服,是因為胃中食物可減輕藥物的刺激性。

  藥物嚼碎可增大與胃的接觸面積,潤喉片含化可發揮對咽部的止痛、消炎作用,硝酸甘油含化1—3分鐘緩解心絞痛。

  講述:除了需 要注意以上這些正確的服藥方法外,藥物在聯合使用時也要注意科學性。研究表明:同時接受1~5種藥物的患者中,18%受到藥物 毒副作用的危害,同時服用5種以上的藥品的患者,發生藥毒反應者高達80%以上。因此不合理的聯合用藥會降低藥效,甚至發生意外,因此不要認為服藥越多、時間越長就越好。

  提出議題:(幻燈片七)展示(注:幻燈片處有相應的議題)討論并闡述自己的觀點。七中將議題與舉例分成兩部分,等學生討 論之后,舉例以動畫效果出現。

  對議題進行闡述并列舉事例。

  小結:藥物和其他事物一樣具有兩重性,除了有益的治療外,往往伴有各種副作用。這就充分證實了“藥物能治病也能致病的道理”。

  組織學生總結“科學用藥”包括哪些方面,實際用藥應注意些什么?各組根據所學的知識內容和各自的生活體驗,小結出本組的意見,然后在班內交流, 同時要相互評議,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

  想一想:(幻燈片八)(注:幻燈片處有相應的問題)學生思考、 回答問題。答案設成動畫。

  布置作業:很多人平時這樣服藥(幻燈片九),你認為正確嗎?組織學生課下查閱相關資料說明原因。對九中這些錯誤的服藥方法的解釋設成動畫,待下節課展示。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影響物體在坡面下滑速度的重要因素。

  2、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合作設計和實驗,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紙板、小車、紙、毛巾、長條木板積木);

  2、記錄表A、B,鉛筆。

  【活動過程】

  一、從日常生活導入。

  提問:你們玩過滑滑梯嗎?滑滑梯由哪些部分組成?

  1、教師出示不同坡度的兩個滑滑梯斜坡,將同樣的兩輛小車放在滑滑梯上。

  提問:哪邊會跑得更快?

  2、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學習使用。

  提問:怎樣制作記錄表,把實驗和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引導幼兒使用圖示法)

  二、幼兒合作操作,師觀察指導。

  1、幼兒自由組隊,3~4人一組,進行斜坡搭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2、幼兒合作探究相同小車在不同斜坡高度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記錄在記錄表上。

  3、分享實驗結果。

  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怎樣才能讓小車贏呢?

  小結:原來斜坡的坡度越平緩,車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積木越多,坡度越陡,小車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4、幼兒繼續探究相同小車在不同光滑度的坡面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記錄。

  5、歸納小結實驗結果:

  提問:這次你們又發現了什么秘密呢?

  小結:原來我們的小車速度的快慢,也跟斜面的光滑度有關,表面光滑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會快,表面粗糙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慢。

  三、探索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現在我們找到了小車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規律,在日常生活中,這些規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你能想出哪些例子呢?

  請幼兒找一找斜坡帶來的方便和不方便的地方,一起分享。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將活動材料投放于探索區內,鼓勵幼兒繼續合作探索。

  2、請家長配合共同探索記錄,探究使賽車下滑速度最快的斜坡和斜坡材質條件。

科學教案 篇3

  本周的主題是以兔子為主,這節課上目標是讓小朋友觀察兔子的外形,并且能夠大膽的說一說兔子的外形特征。

  活動第一環節是以談話來吸引幼兒的興趣,引出“兔子”。第二環節是通過摸、看、聽等對兔子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并能說一說兔子的耳朵是長長的,尾巴是白白的,摸起來是毛茸茸的。第三環節是播放小兔子的視頻,讓幼兒對兔子的`生活習性有著更全面的了解。

  本次活動的進行,總體還是順利的,但在環節二中出示真兔子讓幼兒來觀察、感受,有利有弊,雖然幼兒能夠更真切的感受到實物所帶來的觸摸上的感覺,但同時也影響了整個活動的秩序,幼兒一下子都興奮起來,今后可以嘗試把這個實物兔子放在后面一點環節試試,看看效果會不會更好。

  領 域

  科學

  活動類型

  觀察探索

  活動內容

  親親小兔子

  活動目標

  1、觀察小兔的外形特征,了解她的生活習性。

  2、樂意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喜歡小兔、樂意接近小兔。

  活動重點

  觀察小兔的外形特征,了解她的生活習性。

  活動難點

  樂意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動準備

  1、小兔子一個。2、小兔視頻一個。3、食物若干。

  活動過程

  教學反思

  活動環節

  預設時間

  一、引出主題

  1、師:小兔子你們見過嗎?它長得怎么樣的?是不是這樣的呢?(出示小兔子)打個招呼吧。

  二、觀察小兔的外形特征。

  1、小組活動,讓幼兒先和小兔玩一玩,自由觀察。(通過摸、看、聽,引發幼兒對小兔子的興趣,幼兒相互交流)

  2、你觀察到小兔子怎么樣的?頭上有什么?耳朵是什么樣的?它的眼睛又是怎么樣的?嘴巴有什么特別不一樣的地方?

  3、兔子身上長了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說軟軟的、毛茸茸的)它長了幾條腿呢?它的尾巴怎樣的?

  三、視頻“小兔子”

  1、師小結(播放視頻,科學總結)

  四、給小兔子喂食

  師:你們知道小兔子喜歡吃什么?我這里有好多食物,我們來一起喂喂小兔子吧。

  3分鐘

  5分鐘

  3分鐘

  4分鐘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 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寫一個科

  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一、復習檢查

  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 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⑴出示思考題:①開文迪許的“怪”表現在哪幾個方面?②他為什么有這些“怪”的表現?

  ⑵學生帶著問題自讀第2---5自然段,①讀后討論:衣著不考究

  布置很特別珍愛圖書珍惜時間②理解“考究、特別、珍愛、珍惜”等詞語。理解重點詞句,指導朗讀理解“一般、過時”等詞。③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理解“家當”一詞比較句子: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別。

  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很特別。

  指名讀句子,聯系課文說說哪句話表達的意思準確些,為什么這里要用上“也”。

  ④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出示:他自己從書架上拿走一本書也要辦理一下手續。自由讀上面的句子,說說“也要”在這里強調了什么?

  ⑤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

  ⑥自由練讀第5自然段,說說哪些詞句最能突出開文迪許的“怪”。

  ⑶指名讀第1、6自然段①說說這兩段告訴我們什么?②這兩段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2. 細讀第二段⑴出示思考題:為什么說這位“科學怪人”并不“怪”?

  ⑵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讀后討論,可聯系上下文舉例說明。⑶齊讀課文。⑷小結段意三、作業1. 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珍愛 打擾 慕名來訪 遺著迫不得已 諸如此類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科學教案 篇5

  訓練主題:本單元以“科學家”為主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速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阿基米德愛動腦筋、熱愛科學的精神,激發學生對科學家的敬仰和對科學的熱愛。

  3.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事件,表現人物特點的。 4認識5個生字,正確書寫8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體會阿基米德熱愛科學的精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知識鏈接: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出生于西西里島的敘拉古。阿基米德到過亞歷山大里亞,據說他住在亞歷山大里亞時期發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后來阿基米德成為兼數學家與力學家的偉大學者,并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流傳于世的數學著作有10余種,多為希臘文手稿。

  第一課時

  【預習案】

  1.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默讀課文,邊讀邊把課文中的生詞畫出來讀。

  3.通讀全文后,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4.說說課文主要講了阿基米德的幾件事。

  5.自由地朗讀課文,圈畫本課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對不理解的詞語結合語句可通過反復讀、聯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書弄懂意義。把喜歡的詞語抄在積累本中。

  【探究案】

  1、從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樣?

  2、怎樣才能讀出他的沉著、冷靜、果斷?怎樣讀才能體會到人們戰勝羅馬軍隊的喜悅? 3.通讀全文,畫出文章的中心句。

  【檢測案】

  一.讀拼音,寫詞語

  yě mán chuài kāifān péng wéi gǎn ( ) ( )( ) ()

  jiū zhùdāo jiàn wēn dù xiào mī mī() ( ) ( )()

  二.選詞填空

  平靜安靜鎮靜冷靜寧靜 1、我們應當( )地對待別人的批評

  2、阿基米德推開羅馬士兵,指著地上的圖形,十分()地說?? 3、夜,()得想一池春水,燈光朦朧,樹影婆娑。 4、他很( ),入黨時的誓言還響在耳邊。 5、熱鬧了一天的會場,漸漸( )下來。

  第二課時

  【預習案】

  1、再讀文,從每件事中可以體會出阿基米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探究案】

  1、畫出阿基米德愛動腦筋的特點并談談你的感受 2、畫出阿基米德熱愛科學的特點并談談你的感受 3、等一下殺我,這幾條幾何定理我還沒有證明完呢!” 這句話讓你感動嗎?為什么讓你感動? 4、再讀全文,說說從阿基米德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啟示?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膨脹現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

  3、萌發對物體膨脹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1、海帶每組一份;

  2、紫菜、木耳、壓縮海綿、銀耳每組分別一份;

  3、癟的乒乓球每人一個;

  4、錄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欲望。

  教師出示海帶,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膨脹的現象。

  二、感知物體遇水膨脹的現象。

  1、幼兒操作并觀察海帶遇水膨脹的現象。

  2、請幼兒交流操作結果。

  3、教師小結:干海帶放進水里有,體積慢慢變大了,這種現象叫吸水膨脹。那么你在生活中還看到哪些物體吸水后體積變大,產生了吸水膨脹的現象。

  4、請幼兒講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脹的現象。

  5、幼兒分組操作,觀察所提供的物體吸水膨脹的現象。

  6、分組派一名幼兒來介紹實驗結果。

  7、教師小結:海帶、紫菜、木耳、壓縮海綿、黃豆、紅棗、茶葉等這些物體放到水里后,體積就慢慢大了,它們都產生了吸水膨脹的現象。

  三、感知物體遇熱膨脹的現象。

  1、教師出示一個癟的乒乓球,請幼兒想想怎樣才能讓它恢復原樣?

  2、幼兒操作并觀察、比較。

  3、小結:癟的乒乓球,受熱發生了膨脹。物體隨著溫度升高,體積慢慢變大了,這種現象叫做遇熱膨脹。你們還知道哪些物品遇熱膨脹?

  四、幼兒觀看錄像資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熱膨脹的現象。

  五、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一起發現了生活中有許多吸水膨脹和遇熱膨脹的現象,下次活動我們再來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現了遇冷膨脹的現象。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后,繼續尋找哪些物體遇水、遇熱會產生膨脹的現象,并請幼兒將尋找到的物體投放到班級的科學角中,從而產生資源共享。

  大班科學教案:食物的旅行

  中班科學探究:神奇的肥皂膜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毛毛蟲和蝴蝶,體驗觀察的樂趣,培養探究的品質。

  2、簡單了解蝴蝶的成長的過程,知道這是一個變化的過程。

  活動準備:

  1、讓幼兒參觀蝴蝶標本展覽。

  2、錄像《美麗的蝴蝶》。

  3、毛毛蟲和蝴蝶的形態特征。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說一說自己認識的小動物,說一說它小時候和現在的有什么不一樣。自己飼養過的寵物,有小貓,小狗,小雞,烏龜,小白鼠等,小的時候,身體非常小,軟;長大了毛色會變化,像小雞長大以后和小時候就不一樣了,四肢也不太一樣,會變得越來越粗壯等等。

  多媒體出示小貓、小狗、小雞剛出生的樣子和長大以后的圖片進行比較,找一找相同和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有一個腦袋,四肢。腦袋上有一雙眼睛,兩只耳朵、一張嘴和一個鼻子。不同之處身體的大小,毛色的不同等。

  出示蝴蝶圖片,斑斕的色彩,飛舞在百花從里,真漂亮!在欣賞綠色的毛毛蟲,尖尖的小白牙,蠕動著真難看,這兩種東西怎么可能聯系在一起呢?

  師提出問題:在展覽室內找一找毛毛蟲、蛹和蝴蝶。先認識這些標本。之后提出問題,這三種東西有什么關系?

  生猜測、討論、回答。

  有的說這幾樣東西根本沒關系,因為一點也不一樣,有的認為肯定與關系,要不老師怎么這樣問,還有的或許是聽爸爸媽媽講過,蝴蝶是毛毛蟲變成的。

  在不確定中看錄像。

  2、觀看錄像《美麗的蝴蝶》

  (1)讓幼兒復述錄像內容。

  (2)師生達成共識,解決問題。毛毛蟲是蝴蝶小時候的樣子,美麗的蝴蝶會變化,經過了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才變成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

  3、講述故事《美麗的背后》

  (1)蝴蝶小時候你覺得美嗎?

  一個小米粒一樣的卵長成毛毛蟲,之后變成不吃不動像個小桶一樣的蛹,最后才蛻變成五彩斑斕的蝴蝶。

  (2)蝴蝶長得美,還能傳播花粉,它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嗎?

  4、像蝴蝶這樣會變化的昆蟲你還知道那些?

  飛蛾、菜花蛾,大米里也有蛾,會唱歌的蟬好多好多呢。讓幼兒講一講自己熟悉的昆蟲是怎樣變化的,老師和孩子作補充。分享生活的體驗。

  5、告訴幼兒只要我們多觀察、多學習會知道許多動物的有趣故事。

  課后反思:

  組織幼兒在展覽室尋找自己熟悉的小動物,利用已有的認知回憶以前和現在的外形對比,有的一點也不一樣,有的有些相像,引起幼兒興趣,問題的進一步提出明確了這節課認知的重難點,通過討論猜測更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也為毛毛蟲和蝴蝶的認識做好了伏筆,在此基礎上觀看錄像,初步了解了蝴蝶的成長過程,蝴蝶與植物關系,為什么是人類的好朋友,而后又延伸到了其他昆蟲不僅激發了興趣,而且培養了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小班科學教案:“美麗的蝴蝶”》摘要:時候,身體非常小,軟;長大了毛色會變化,像小雞長大以后和小時候就不一樣了,四肢也不太一樣,會變得越來越粗壯等等。 多媒體出示小貓、小狗、小雞剛出生的樣子和長大以后的圖片進行比較,找一找相同和不同之處。...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滑輪組能夠改變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過程與方法:結合對滑輪組的研究,解釋起重機的工作原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科學實驗和游戲活動并與同學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學重點】

  用實驗研究探究定、動滑輪的作用。

  【教學難點】

  認識起省力的大小關系和規律。

  【教學準備】

  鐵架臺、線、滑輪、鉤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導入: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家村,都有許許多多的建筑工地,參觀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們會有很多的發現。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見的,并說說自己有些什么問題)

  起重機是怎樣把那么重的物體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 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1、 滑輪組的定義引入

  原來,起重機內發揮作用的是滑輪組,那么什么是滑輪組呢?(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

  觀察結構圖P14,理解滑輪組的構造。

  2、 實驗探討簡單滑輪組的作用。

  a) 小組合作組裝一個最簡單的滑輪組。

  b) 試用這個最簡單滑輪組吊起一個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請學生猜想,

  c) 學生分組實驗,分別用這個滑輪組吊起不同重量(學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該重物的力比較,能發現什么?

  (實驗要求:1、明確分工。

  2、擬定實驗計劃草案后實行。

  3、進行實驗并作好實驗記錄。

  (4)匯報交流,說說有一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在這里可能會出現重物比較輕的時候省力效果不明顯,但隨著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顯,越趨向于省一半的力)

  3、實驗探討有2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

  (1)提出疑問:如果增加滑輪組的數量,(例如用2個動滑輪和2個定滑輪),用力大小會怎么變化?

  (2)用與前面實驗相同的方法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情況,并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三、游戲體驗

  小個子戰勝大力士:游戲規則見教材P15

  1)出示游戲器材,找2個大個子學生和一個小個子學生參加游戲。

  2)要求沒有直接參加游戲的同學對數據進行記錄,尋找其中的規律。

  3)、說出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發現并從這個游戲中明白了什么?

  從我們的研究中明白為什么起重機能夠吊起那么重的物體。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能正確數出圍成圈的物品總數。

  2.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知道蔬菜是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3.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活動準備:

  1.《南瓜爺爺找鄰居》PPT。

  2.幼兒作業單,紅筆、黑筆。

  3.餅干、胡蘿卜、鴨子等十張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誰的家——引起興趣、說明要求

  1.這是誰家?從哪里看出來的?

  2.南瓜爺爺家來了很多客人,數數一共有幾個?小結:今天的數數方法跟以前的不同,今天的東西排成了一個圈,所以要數清楚的話,就要先找一個起點,再挨個兒數下去,數過得不要再數,就能數清了。

  二、我是誰——觀察圖片、發現交流

  1.猜猜這些客人是誰?

  2.出示正影一一認識。

  3.是什么事情讓這么多的菜來到南瓜先生家呢?

  4.原來是要找鄰居(簡單了解“鄰居”的概念)。小結:原來鄰居就是在自己隔壁的,或是樓上樓下的人。

  三、找朋友——幼兒操作、知識轉化

  1.南瓜爺爺會找誰做鄰居呢?

  2.第一次操作,根據自己原有經驗勾出感覺是蔬菜的東西。(簡單交流結果)

  3.南瓜爺爺要找蔬菜的朋友,什么是蔬菜?小結: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4.第二次操作,觀察情況。(用紅色的筆重新圈出是蔬菜的東西)

  5.依次講評7種菜,究竟哪些是蔬菜。小結:原來土豆、青菜、胡蘿卜、黃瓜等都是種出來的、可以燒成菜的植物。

  活動延伸:

  南瓜先生只準備了5 幢房子,怎么住下7個鄰居呢?誰和誰住在一起比較好? 引導幼兒拓展思維。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粒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下能發育成一株植物,并結出許多種子;綠色開花植物通過種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過程與方法:用估算、制作統計圖表等數學方法研究科學問題;通過整理觀察記錄,發現植物生長的規律;用適宜的方法陳述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生命的神奇,激發學生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體會資源共享的快樂,提高合作意識;樹立用證據表達觀點的意識。

  【教學重點】:

  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

  【教學難點】:

  整理觀察獲得的信息,發現鳳仙花生長的規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為每組學生準備一株碩果累累的鳳仙花,一張大白紙;幾張主要生長階段的鳳仙花照片。(學生準備)個人的觀察日記或觀察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經過幾個月的種植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收獲。今天,整理我們觀察獲得的信息,開個成果展示會吧。

  2、生:贊成。

  二、我們收獲了種子

  1、師:統計一下,你觀察的一株鳳仙花大約收獲了多少粒種子?

  2、生:(對著自己的觀察記錄表)匯報。

  3、師:引領學生用估算的方法進行統計。(通過統計活動,學生獲得了一株植物結出的種子數,意在讓學生通過數據真切感受“收獲”,體會植物物種得以延續并壯大的原因。)

  三、我們獲得了植物生長變化的數據

  1、師:引領學生把觀察鳳仙花植株高度的數據制作成折線圖,通過分析折線圖,了解鳳仙花在哪段時間里生長最快。(見書P17頁制作折線圖的方法)

  2、師:指導學生根據觀察記錄,掌握鳳仙花從種子到結出新的種子的生命周期。

  3、師:指導學生填寫書上P17頁上的表格。

  4、師:引領學生掌握鳳仙花的主要生長過程:種子、種子萌芽、幼苗、開花、結果。

  5、師:引領學生了解植物的六種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6、師:引領學生通過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了解植物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等條件。

  7、師:根據單元起始課學生記錄的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組織學生自我評價,經歷了這樣的種植活動,對植物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有了哪些提升。

  【作業布置】:

  家庭作業:閱讀“資料庫”里《鳳仙花》和《多種多樣的莖》兩篇。了解鳳仙花的有關知識;了解“直立莖”、“纏繞莖”、“攀緣莖”、“匍匐莖”。

  【板書設計】:

  7.我們的大豐收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

  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關于科學教案07-24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 | 午夜au在线网站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看免费 | 欧美日韩成人一区精品高免费专区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