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8-17 15:15:46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科學教案范文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科學教案范文5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收集、閱讀有關黃河的資料,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

  2.培養學生應用對比試驗研究事物相互關系的能力,認識水、土、植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

  3.能結合課文中的資料,認識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壞,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和通過現象分析本質的能力。

  4.培養學生保持水土、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黃河的各類資料。

  2.小組準備:水槽兩個,長木板兩快,土,草皮,噴壺。

  教學過程

  一、情境生疑問

  1、初步了解黃河的有關情況

  (1)師: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你從電視或其它途徑見過黃河嗎?你能說說你心里的黃河嗎?

  (2)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心中的黃河。

  (3)師:看來課前同學們了解了不少關于黃河的資料。

  2、閱讀課本中的資料

  (1)師:關于黃河,課本中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資料,大家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2)學生閱讀資料并回答

  (3)師:通過這些資料,你知道黃河下游的河床發生了什么重要變化嗎?

  (4)師:你能猜出這些變化是怎樣發生的嗎?學生猜測

  (5)師:我們知道土會被水沖走。黃河水這么黃,是不是黃河水中有很多泥沙?這些泥沙是從哪里來的呢?請同學們看書本43頁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組內討論、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組內討論、交流。

  4、分組匯報。

  師:剛才,同學們討論得非常熱烈。現在每組請一名代表將討論結果向全班同學匯報一下。

  生:黃河水中的泥沙是黃河水流經黃土高原時沖下來的;無植被保護,土壤隨雨水流失的多……

  二、探究釋疑

  1、完成模擬實驗。

  (1)師:為了驗證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確,我們將以小組為單位做一個模擬實驗。大家先看書。

  要求:①弄清實驗目的,準備哪些器材;②設計操作的步驟及方法;

  (2)指導學生準備器材;

  (3)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現象;

  (4)學生分組歸納、小結,得出結論。

  (5)每組的派一名同學向全班同學匯報實驗現象和結論。

  生:從有草皮的長木板上流下來的水比只有土的長木板上流下來的水多一些。

  生:從有草皮的長木板上流下來的水比較清亮,只有土的長木板上流下來的水較渾濁。

  生:從有草皮的長木板上流下來的水比較清亮,說明水中含有的泥沙少;只有土的長木板上流下來的水較渾濁,說明水中有較多的泥沙。……

  教師總結:當往只裝有黃土的木板上澆水時,黃土很容易和水一起形成渾濁的水漿流走;而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澆水時,植物的根牢牢地把土鎖住,土壤被保護起來,所以流下來的水還是比較清的。看來,剛才同學們實驗后認為“植物對土有保護作用”是正確的。通過這個實驗,你還想到了什么?

  生:黃河中上游流經黃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禿禿的,土質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黃河的水是渾黃的。

  三、閱讀資料,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1)、師:同學們都知道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那么它一直是現在這個樣子的嗎?黃土高原上的植被都到哪里去了呢?請閱讀書本44面的資料,說說你的想法!

  (2)、學生閱讀資料,分析黃土高原植被缺少的原因。并全班交流

  (3)、師:如果這些行為一直持續下去,你認為會有什么后果?

  (4)、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你認為我們應該做些什么?你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條件受到了破壞和保護嗎?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比較目測法和點數法在計數速度和準確性方面的差異 2. 感知數字8的數量守恒 3. 運用已學過的群數法進行快速計數

  活動準備:

  1.7只小鳥圖片

  2.8只老鼠和8只大象圖片

  3.畫有8只小白兔排成一橫的圖片和8只小灰兔圍成一個圓形的圖卡各一張

  4.氣球16個 5.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 比較目測法和點數法在計算速度和準確性方面的差異,復習群數法

  (1) 教師出示畫有7只小鳥的圖片,請幼兒說說圖上有幾只小鳥

  (2) 請幼兒一一點數,最后確定小鳥的正確的數量

  2. 排除物體大小干擾,感受8的數量守恒

  3. 排除物體排列位置的干擾,感知8數量守恒

  4. 打開幼兒用書,完成練習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通過網上閱讀、觀察、討論等認識月球,了解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及月球的認識;激發網上閱讀、討論、想象等多種方法收集信息的態度與能力;

  2、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及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二、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

  三、教學難點:增強對月球知識的了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及空間想象能力。

  四、教學準備:

  月球探秘網頁。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探究。

  1、談話: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從古代神話故事嫦娥奔月——人類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0日人類終于成功登上了月球,并拍攝了許多照片。到1972年12月,人類先后6次登上月球進行了探索研究。月球是我們人類的鄰居,美麗而又神秘,你最想了解哪些有關月球的知識?(學生質疑)

  2、這節課,請你做一個月球探險家,去探索月球的無窮奧秘?好嗎?

  (二)、分組自學,自主探究。

  1、引導討論,提示學法。

  你想通過哪些方法來探索有關月球的知識?

  2、分組自學,指導探究。

  下面請同學們自由選擇學法獲取有關月球的知識。

  網址:百度網站中的月球探秘。

  3、組織討論,課內交流。

  學生互相交流對月球的認識。

  課文重點知識:

  (1)月球是個球體,是地球的衛星,距離地球約38.4萬千米。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個月球才有一個地球大。

  (3)月球不會發光,我們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陽的光。

  (4)月面高低不平,有高山、平原,還有許多環形山。

  (5)月球上沒有大氣,沒有植物、動物,沒有生命。

  (6)晝夜溫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180℃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當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輕飄飄的。

  4、在進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5、我們雖然已經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知識,但人類并沒有停止對月球的探測,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月球將會有新的發現,科學家已經設想在月球上建立人類生活基地(出示圖片),如果讓你設計,你看需要哪些設施(要適應月球上的自然環境)。

  6、如果哪一天實現了,請你想一想,未來的月球將會是什么樣的?

  (三)、總結探究,延伸課外。

  1、同學們想的很好,我想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目標一定會實現。此時,你能用一兩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學習感受嗎?

  2、科學的探索是無窮無盡的,一個個未能解開的難解之謎等待著我們去探索,我們要好好學習,認真探索,一步一步開啟科學知識的大門。

  3、假如我們去月球旅行,應該做哪些準備?

  4、作業:課后進一步搜集有關月球的知識,把所掌握的知識用網頁、幻燈片等形式反映出來,下節課舉行一個月球探秘展示評比活動。

  教學后記: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掌握較好。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實驗、使學生能夠用科學實驗的證據來說明斜面的省力原因。教學重點: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利用科學實驗的證據來說明斜面的省力原因。

  教學難點:學生自主制定一個簡單的對比實驗研究計劃并進行定量分析。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指導學生學習進行自主制定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來研究斜面。

  學情分析:在前兩年學習科學己有基礎上,學生己有一定操作能力。但是學生對學習科學興趣很濃,接受能力快。本課教學內容趣味性、操作性強。斜面應該是生活中接觸最頻繁的一種簡單機械了,雖然嚴格的標準斜面并不多,但是很多變形的斜面卻一直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在教學中,應該認真分析這些變形的斜面。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尊重事實依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逐漸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使學生樂意與同學之間進行合作實驗。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關于斜面的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關于斜面的相關資料、搭斜面的材料(長度不同的木板)、測力計、一塊木頭上釘一顆鐵釘和一顆螺絲釘、螺絲刀、鐵錘。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感知問題

  1.出示飲水桶

  談話:今天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請一位同學幫老師把這桶水搬到講臺桌上來,誰愿意幫助老師?

  2.找一位同學來搬飲水桶。

  3.找兩位同學來搬飲水桶。

  4.提問:那么,我們一個人有沒有辦法把飲水桶搬上去呢?

  5.讓剛才那位同學利用木板再來試一次。

  6.提問:這位同學兩次搬飲水桶有什么不同?

  7.小結:像這種斜搭的木板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種簡單機械,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斜面。(板書課題)

  學生紛紛舉手。

  一位同學沒有把飲水桶搬到桌上。(很吃力)

  兩位同學把飲水桶搬到桌上。(還是很吃力)

  學生思考:利用木板。(若學生想不出教師可提示)

  學生利用斜搭的木板獲得了成功。

  學生回答:一次利用木板,一次直接搬。。

  通過教師與學生親切自然的交流,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感受斜面的作用,引出課題。

  斜面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簡單機械,設置一個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發現周圍的生活現象存在著科學道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探索體驗解決問題

  一、探究斜面的作用

  1.提問:斜面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2.組織學生匯報各組的猜想。

  3.提問:那么,我們能不能利用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呢?

  4.組織學生匯報各組的研究方法。

  5.談話:各組同學開始行動吧!

  6.組織學生匯報研究的數據和結果。

  7.組織學生對數據進行分析。

  8.小結: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了斜面確實可以省力。(板書:斜面可以省力)

  實驗記錄單:

  實驗內容測力計讀數

  直接提重物

  利用斜面拉重物

  二、不同傾斜角度的斜面的對比實驗

  1.提問:請大家再來觀察我們剛才得出的數據,你還有什么發現?(教師可適當用不同顏色的筆劃出直接提起測力計讀數相同,利用斜面讀數不同的數據)

  2.提問:造成這種現象可能和什么有關系呢?

  3.提問:我們再如何進行研究呢?

  4.組織交流各組的實驗方案。

  5.談話:下面就開始我們的研究吧!

  6.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根據情況,適當進行指導。

  7.組織學生匯報各組的研究數據和結果。

  8.總結:在不同傾斜角度的斜面上拉動物體,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板書: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實驗記錄單

  傾斜角度測力計讀數

  三、鞏固應用斜面的作用

  1.談話: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斜面這種簡單機械。斜面有什么作用?斜面省力的.多少與什么有關系呢?

  2.出示斜面的應用圖片(變形斜面)。

  談話:請大家觀察斜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3.談話: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

  學生思考。

  小組交流。

  提出猜想。

  匯報交流。

  各小組利用實驗器材設計實驗

  集體交流研究方法。

  學生進行探究活動。

  學生交流各組研究的情況。

  分析各組數據,得出結論。提出研究的問題。

  交流各組提出的猜想。

  學生仔細觀察數據。

  根據提示思考。

  發現:這幾個組利用測力計時讀數完全相同,但利用斜面后雖然都省力,可省力的大小卻不相同。

  學生思考,回憶剛才的實驗,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和傾斜角度有關系)

  回憶三角板的角度。(主要是30度、45度、60度)

  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匯報交流,互相補充。

  學生進行探究活動。

  學生匯報。利用已有數據,發現新問題。

  學生思考后回答。

  學生觀察、思考、匯報。

  自由發言。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科學的過程和方法。

  培養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

  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歸納概括能力。

  適當的引導,放手讓學生大膽猜想,利用材料設計不同坡度實驗。培養學生好奇好問的習慣。

  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對比試驗是科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實驗。

  這是對知識的鞏固與拓展,進一步使學生認識體會到科學即生活的道理。

  整個學習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交流時要注意傾聽,對學生大膽創新、仔細認真的學習進行表揚,并積極指導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加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小組之間的交流討論。提出問題

  1斜面有什么作用?

  2猜想

  3制定實驗方案

  4實驗

  ①分組實驗做記錄

  ②分析數據

  ③交流整理

  5得出結論

  實驗驗證斜面越平緩越省力。

  1引導學生用長短不一的木板墊起同一高度進行實驗,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并記錄下來

  2引導學生比較木板的長短與彈簧測力計讀數的關系,得出規律。

  3總結兩次實驗記錄,得出結論。

  拓展延伸應用創新師:有一座很高的塔,要修建一個能登上塔頂的梯子,要求梯子既容易攀登又占地面積小,應該怎樣修?

  學生思考設計。學生思考后回答。

  自由發言把課堂探究進一步擴展為課下探究。使學生明白科學就在身邊,培養科學服務于生活的意識。怎樣才能較容易的騎自行車上陡坡?

  板書設計:

  18、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

  傾斜角度越小,斜面越省力

  教學反思:

  斜面是日常生活中接觸較頻繁的一種簡單機械。但究竟什么是斜面,為什么要用這些斜面,斜面在生活中都有哪些應用等卻是學生所陌生的。在本課教學中,我以盤山公路為切入點,按照“做中體驗—探究發現—交流總結—應用”的思路進行教學,介紹了有關斜面的知識。

  科學教學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用科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研究自然、探索科學的興趣和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研究自然、探索科學的興趣和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教學準備:

  不同顏色的小動物玩具,圖片等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師:我們在這么美的大自然中,親近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秘密。同學們的心情怎么樣?

  2、組織學生交流。

  二、課中體驗,深化感悟

  1、師:老師這兒有幾樣物品,你能提出小問號嗎?

  師出示:黃色、紅色、綠色的玩具、小車等。誰來提問?學生自由提問(只要學生能夠根據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問題即可,不管問題有沒有答案,問題是否科學,都可以。)

  2、師:是啊,小車為什么能跑,青蛙為何能跳,這一個個美麗的小問號是多么有趣啊!我們來說說聽聽。學生各抒己見。

  3、師:我們可以自愿組合成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分組,選好組長)

  4、全班匯報:

  5、看課本第五頁的圖畫,你有哪些“小問號”?

  (1)彩虹是怎樣形成的,有哪幾種顏色?

  (2)鳥類是怎樣繁殖的?、、、、、、

  (3)全班匯報,共同揭秘。對于可以解決的問題,老師可以積極發動學生,師生一起解決。

  三、拓展活動(課后作業)

  在課后進行觀察,把自己的“小問號“記錄下來,我們下一節課討論。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婷婷五点开心六月综合基地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 天天影视色香欲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自拍一区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