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白天和黑夜》含反思(通用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白天和黑夜》含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白天和黑夜》含反思 1
活動目標:
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轉換關系。
2、對探索自然現象有興趣。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1、地球儀、手電筒各一個。
2、32K大小的黑卡紙每人一張、筆。
3、白色和黑色卡紙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個。
活動環節:
一、念詩歌《我喜歡長長的夜》。
(1)教師引導語:前幾天諸老師和我們一起學習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叫什么呢?你們覺得這首詩歌聽起來怎么樣?
(2)幼兒用溫馨好聽的聲音來把詩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秘密。
(2)長長的夜晚那么美好,你們知道夜晚是怎么來的嗎?
(3)教師將打亮的電筒固定在離地球儀有一定距離的一側,在地球儀的中國地域上貼一紅五星,我們來看一個實驗,地球儀代表我們生活的地球,手電筒的光代表太陽光。當中國地域對著光源時,輕幼兒說說中國是白天還是黑夜?
(1)教師操縱地球儀自傳,當中國地域背離光源時,再請幼兒判斷中國是白天還是黑夜。
(2)教師繼續轉動地球儀,讓幼兒觀察并判斷白天、黑夜的轉換情況。
三、白天和黑夜的對話。
(1)白天和黑夜就是這樣,白天來了黑夜就走了,黑夜來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們永遠都碰不到一起。這天,“白天先生”想打個電話給“黑夜小姐”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2)教師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說。
(白天先生: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黑夜,你能告訴我你們那里是怎么樣的嗎?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從來沒有到過你們那里,也請你告訴我你們那里是怎樣的好嗎?)
(3)請小朋友幫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們那里是什么樣子的。
(4)請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后互相提問和回答關于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換角色扮演玩。
四、畫黑夜
(1)“白天先生”已經知道了許多關于黑夜的事情,他想畫一本關于黑夜的畫冊送給“黑夜小姐”,(出示幾幅黑夜的圖片)他已經畫好了幾幅畫,可是這樣幾幅能做成畫冊嗎?我們一起來幫助“白天先生”,把黑夜中美麗的景色和有趣的事情畫下來好嗎?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3)請幾名幼兒講講畫的內容,然后將畫頁裝訂成冊,放入活動區。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白天和黑夜》含反思 2
◆活動目標
1.理解白天與黑夜的含義。
2.能正確運用白天與黑夜的時間詞匯。
3.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白天黑夜》掛圖、《白天黑夜》游戲卡(見教具盒)。
◎《白天黑夜》操作單(見幼兒操作包)。
◆活動過程
☆感知依次出示《白天黑夜》中太陽、月亮、星星游戲卡,引發幼兒說出標志圖表示的時間。
教師:太陽掛在天空中,說明是白天還是黑夜?
月亮、星星什么時候掛在天空中?
☆討論1.與幼兒討論白天小朋友在幼兒園活動的情景,把白天區分為早上、上午、中午、下午。
教師:小朋友什么時候上幼兒園?
小朋友在幼兒園都做了哪些事情?
這些事是在白天的什么時候做的.?
2. 先討論黑夜活動的情景,再出示《白天黑夜(一)》掛圖。
教師:黑夜里你做什么事情?最后呢?
關燈了,你敢一個人睡小房間嗎?
你看到什么東西的影子?
☆分一分1. 出示《白天黑夜(二)》掛圖,請幼兒進行觀察區分。
教師:圖中畫的是白天還是黑夜?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 出示《白天黑夜》操作單,引導幼兒區分并涂色。
教師:下面四幅圖中做的事是發生在白天還是黑夜?
教師:發生在白天,給太陽涂紅色;發生在黑夜,給月亮涂黃色。
3. 教師說活動內容,請幼兒搶答來區分白天和黑夜。
◆活動反思
《白天和黑夜》是關于認識時間的數學活動。本活動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進一步感知白天和黑夜,并能正確區分和表達。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使用一些時間詞匯,所以時間對幼兒來說并不陌生,只是需要在活動中通過回憶、梳理,進一步明確和規范。由于小班幼兒思維比較形象、直觀,為了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表象來加強對"白天黑夜",尤其是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的具體感知,教師在活動前應結合本班幼兒在園的作息活動進行影像記錄。活動中通過形象化的視覺圖片,在視聽同步的感知體驗中,可以較好地幫助幼兒對時間分段的感知和認知。
通過看看說說影子,讓幼兒感受到雖然到了晚上,但是白天周圍的事物都在,只是光線變暗了看不清楚了,有的就是影子了。其實晚上并不可怕,看看影子也很好玩。引導幼兒不怕黑,做個勇敢的孩子。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白天和黑夜》含反思 3
活動目標
1、借助生活經驗,認識白天和黑夜。
2、能用空間思維觀察事物,初步建立時間概念。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請家長幫忙把幼兒在白天和黑夜的照片帶來幼兒園。
用硬紙板做的大轉盤
活動過程
1、從生活經驗中感知并理解白天和黑夜。
每個幼兒從家里帶來白天和黑夜自已活動的照片,教師請幼兒說一說上面的事情是發生在白天還是黑夜。
2、通過游戲,鞏固幼兒對白天黑夜的夜的認識。
大轉盤游戲:將在白天和黑夜照片粘貼在大紙盤 的格子里,請幼兒轉動后,指針停在哪一張照片上,就請幼兒說說照片是在白天還是黑夜發生的事情。
3、鞏固游戲:抓老鼠,進一步感知白天和黑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在設計思路上考慮到小班幼兒生活既是學習、學習既是生活的特點,認識白天、黑夜來開展活動。在設計活動形式時,我力求在避免數學活動枯燥化的前提下,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主體,自始至終貫穿游戲,以生活場景——轉盤游戲——模仿游戲等環節,讓幼兒從生活中多方面來理解白天、黑夜的時間概念。
我在每一個環節中力求充分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把活動的時間、思維的時間、交流的時間充分還給孩子。在第一個導入環節中使用了每個幼兒從家里帶來白天和黑夜自已活動的照片,教師請幼兒說一說上面的事情是發生在白天還是黑夜。大部分孩子都能用語言表述自已在白天或黑夜所做的事情。既放松了幼兒的情緒,又讓幼兒感知了活動的內容。同時在照片感知白天、黑夜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充分發揮聯想,將平時的生活經驗導入到課堂中來,在大轉盤游戲環節中,我創設了一個自由活動、交流的空間,引導幼兒在這個氛圍中爭論、探究。喜歡觀察事物,初步建立時間概念雖然小班幼兒這方面的能力還不是太足夠并沒有出現什么精辟的論點,但孩子獨具個性的發言還是讓我欣慰。他們說出了照片是在白天還是黑夜發生的事情。講出了人物活動的.內容,在抓老鼠游戲環節,讓幼兒模仿貓在白天睡大覺,晚上抓老鼠的情節動作,進一步感知白天和黑夜。幼兒在一個輕松的游戲氛圍中達到了教學預設目標。
數學活動的嚴密性還體現在教學概念揭示上,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對白天、黑夜的概念的描述進行了推敲,從視覺、人們的活動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在揭示方式上也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不僅使用了白天和黑夜的照片、轉盤,還使用了太陽、月亮兩個明顯特征作標記,幫助幼兒進行理解。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和幼兒概念比較清晰。
不足之處,有些環節組織過程中,沒有兼顧到全體幼兒,如果多投放幾個轉盤讓幼兒分組操作,就能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減少等待。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白天和黑夜》含反思 4
活動目標:
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緣由及轉換關系。
對探究自然現象有興趣。
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地球儀、手電筒各一個。
32K大小的黑卡紙和白色鉛畫紙幼兒人手各一張,油畫棒或蠟筆若干,膠水或雙面膠、短繩。
白色和黑色卡紙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討論、實驗:白天和黑夜
請幼兒討論:黑夜是怎么來的?白天和黑夜是怎樣輪換的?
教師出示地球儀,請幼兒找到中國的位置,然后將打亮的電筒固定在離地球儀有一定距離的一側。教師操縱地球儀自轉,并對幼兒解釋,手電的光就像是太陽光。當中國地域對著光源時,請幼兒說中國是白天還是夜晚。當中國地域背離光源時,再請幼兒判斷中國是白天還是夜晚。教師繼續轉動地球儀,讓幼兒觀察并判斷白天、夜晚的`轉換情況。
二、繪畫操作:白天和黑夜
請幼兒說說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教師給幼兒分發繪畫工具,請他們在白紙上和黑紙上分別畫出任意一個地點白天和黑夜不同的情景。
三、分享與展示
請幼兒展示和交流作品。
教學反思:
白天和黑夜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自然現象,大班孩子對于這一現象并不陌生,雖然自己每天都在經歷著白天和黑夜的轉換,但是卻不曾思考過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通過本次公開課,我們利用地球儀和手電筒模擬了白天和黑夜的形成過程,使幼兒能夠直觀地理解白天和黑夜的轉換關系。同時,通過繪畫操作,幼兒也能夠更好地表現出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景象。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試驗成功時的歡樂,也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白天和黑夜》含反思 5
活動目標:
知道白天和黑夜是輪流變化的。
能用繪畫表現在同一地點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景象。
活動準備:
課件《白天和黑夜》。
地球儀(在地球儀的中國地域上貼一紅五星)、手電筒。
黑色卡紙及白色鉛畫紙幼兒人手各一張,油畫棒或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么來的嗎?它們是怎么輪換的?
二、實驗與觀察
教師出示地球儀和手電筒,模擬白天和黑夜的形成過程。
請幼兒觀察并判斷當中國地域對著光源和背離光源時,分別是白天還是黑夜。
三、繪畫表現
請幼兒說說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請幼兒在黑色卡紙和白色卡紙上分別畫出同一地點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景象。
四、分享與展示
請幼兒展示和交流自己的`作品。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公開課,幼兒對白天和黑夜的輪換關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實驗與觀察環節,幼兒通過直觀地觀察地球儀和手電筒的模擬過程,理解了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理。在繪畫表現環節,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想象,畫出同一地點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景象。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積極參與,興趣濃厚,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白天和黑夜》含反思 6
活動目標
讓幼兒知道白天和黑夜是輪流變化的。
培養幼兒觀察、思考和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白天和黑夜》。
地球儀(在中國地域上貼一紅五星)、手電筒。
黑色卡紙及白色鉛畫紙幼兒人手各一張,油畫棒或蠟筆若干。
活動過程
討論與實驗:
請幼兒討論:黑夜是怎么來的?白天和黑夜是怎樣輪換的?
教師出示地球儀,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光照射地球儀,并操縱地球儀自轉,解釋白天和黑夜的輪換原理。
繪畫操作:
請幼兒描述白天和黑夜的不同之處。
分發繪畫工具,讓幼兒在白紙上和黑紙上分別畫出同一個地點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景象。
分享與展示:
請幼兒展示和交流自己的作品。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對白天和黑夜的輪換有了初步的認識。使用地球儀和手電筒的實驗直觀地展示了晝夜交替的原理,增強了幼兒的理解。繪畫環節激發了幼兒的創造力,讓他們通過實際操作加深了對白天和黑夜的認識。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幼兒對晝夜交替的科學原理理解仍有一定難度,后續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引導。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白天和黑夜》含反思 7
活動目標
讓幼兒認識白天和黑夜,了解它們的主要特征。
培養幼兒在游戲中的觀察和區分能力。
活動準備
白天、黑夜的大背景圖各一張。
畫有白天、黑夜特征的小圖片若干。
游戲大轉盤一個。
活動過程
認識白天:
出示太陽手偶,激發幼兒興趣,提問太陽什么時候出來,白天有哪些活動。
觀看白天的小視頻,了解白天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出示白天的背景圖,讓幼兒粘貼對應的小圖片。
認識黑夜:
出示月亮手偶,提問月亮什么時候出來,黑夜有哪些活動。
觀看黑夜的小視頻,了解黑夜人們的活動。
出示黑夜的背景圖,讓幼兒粘貼對應的小圖片。
快樂游戲:
使用大轉盤游戲,讓幼兒辨別圖片內容是白天還是黑夜。
找“白天”和“黑夜”的游戲,讓幼兒從口袋里摸出圖片并粘貼到相應的背景圖上。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直觀的圖片、手偶和游戲等形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了白天和黑夜。在觀看視頻和粘貼圖片的'過程中,幼兒積極參與,對白天和黑夜的特征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幼兒在游戲環節中表現出對晝夜交替概念理解不夠深入,未來教學中可以通過更多的互動和實踐環節來加強這一概念的理解。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白天和黑夜》含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輕和重》含反思05-18
《白天和黑夜》教案設計08-28
小班活動教案:白天和黑夜08-03
白天和黑夜詩歌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