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學生文明禮儀大全
禮儀是個人心理安寧、心靈凈化、身心愉悅、個人增強修養(yǎng)的保障。小編整理了高校學生文明禮儀,歡迎欣賞與借鑒。
高校學生文明禮儀一:校園禮儀
一、尊師禮儀
中國乃禮儀之邦,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老師在社會上承擔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
(1)見老師主動問好,分別時說“再見”;
(2)進出校及上下樓梯給老師讓行;
(3)進辦公室要喊“報告”,聽到“請進”后方可進
(4)指出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
(5)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接受師長的教育;
(6)對老師說實話、真話,不欺騙老師。
尊師典故:程門立雪。
宋代有位聲顯赫的大學問家,名叫程頤,同代人楊時對他十分仰慕,早有拜他為師之意.時值隆冬大雪,程頤正在房中睡覺,因此楊時只好在門外恭敬等候.等到程頤醒來,門外積雪已一尺多深,楊時也成為一個雪人。程頤為楊時至誠至真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其為弟。
二、著裝禮儀
《弟子規(guī)》中有言:“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即穿的衣服貴在整潔大方,而不在于華麗;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還要和自己的家庭條件相適合。
(1)以休閑、運動裝為宜,穿著整齊,舒服自然。但不同場合不同時間應靈活對待,合理穿著。
(2)在一些重要的會議、鄭重的場合提倡穿正裝。
(3)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如實驗室、宿舍、求職等,必須按有關規(guī)定進行著裝。
(4)著裝應適宜不可太怪異。
三、升降國旗禮儀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
(1)聽到出旗曲時,應注視旗手、護旗手護送國旗的過程。
(2)無論何時何地,看到升降國旗都應停止一切活動,立正、脫帽,行注目禮,并注視國旗緩緩升降。
(3)唱國歌時態(tài)度應嚴肅,歌詞要唱準確,音調準確,聲音洪亮、整齊。
降旗時,所有經過現(xiàn)場的師生都應面對國旗,自覺肅立,待降旗完畢時,方可自由活動。
四、互幫禮儀
(1)當同學遇到困難時,應主動、熱情地前去幫助。
(2)當同學有煩惱、受委屈時,應該真誠地去開導和安慰他(她)們。
(3)同學間互相幫助應該發(fā)自內心,不求回報。
(4)幫助別人應量力而行。
(5)得到同學或他人的幫助時不忘感謝,并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幫助別人。
五、謙讓禮儀
《易經》認為:“謙受益,滿招損。”可以說,謙恭禮讓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一美德的形成,是與幾千年來中華禮儀對于中國人民的長期熏陶分不開的。
(1)與同學相處時有了矛盾,要學會自我反思,多換位思考。
(2)遇到問題,共同尋求解決方法,學會互相禮讓,增進友誼。
(3)與同學相處,要時時想到別人,為別人考慮。
(4)別人無意間傷害了自己,要予以諒解,不宜得理不饒人。
(5)面對別人的禮讓,應表示感謝。
謙讓典故:孔融讓梨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孔融四歲的時候,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筐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漢朝。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樣。
六、尊重禮儀
蘇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饋贈來獲得一個朋友,你須貢獻你誠摯的愛,學習怎樣用正當的方法來贏得一個人的心。”可見在與人交往時,真誠尊重是禮儀的首要原則,只有真誠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誠尊重,方能創(chuàng)造和諧愉快的人際關系,真誠和尊重是相輔相成的。
(1)每位同學都需要被他人關愛,被他人尊重。
(2)尊重他人人格。不給他人起綽號,不傷害他人人格。
(3)要尊重他人的生活習慣。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就等于對他人人格的尊重。
(4)任何人的付出都是辛苦的,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尊重典故:
戰(zhàn)國時期,齊國宰相晏嬰聽說賢人越石文被主人賣給別人當奴隸,就花錢將他贖了出來。與他乘車回府,沒有給越石文讓座,下車時也自己先回家。越石文見晏嬰不尊重自己就要離開。晏嬰意識到這點,立即請他進屋作得力助手。
高校學生文明禮儀二:家庭禮儀
一、尊重禮儀
家庭是最具私人性的場合,但這并不改變一般的人性需要,例如尊重的需要,講必要的禮儀,就是尊重他人,不僅不會使人尷尬、陌生,而且使人感到精神上的滿足。
(1)在家里,要主動關心問候,早上要向長輩問好,晚上要向長輩問安,長輩外出或下班也要問候,當長輩生病的時候,在端藥送水的同時,要時時加以勸慰和問候,過新年和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要向長輩問候和祝福。
(2)聽從父母的教誨,孝和順總是相聯(lián)系的,沒有順也就沒有孝,尊重長輩就應該聽長輩的教誨,不要隨意頂撞,有不同想法應和父母商量,要講道理。
(3)關心父母健康,當父母勞累時,應主動請父母休息,當父母生病時,要主動照顧,問寒問暖。多說寬慰話和隨同就醫(yī),長輩生病后要主動關心,對父母的病痛要體貼入微,講話態(tài)度,語調,方式,都要親切和藹,盡可能在精神上消除父母的痛苦和不安。
二、感恩禮儀
心懷感恩之心,禮儀自然養(yǎng)成。
從真實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將“感恩”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從內心深處迸發(fā)出孝敬父母的情懷。經常對父母說說體貼的話,如“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讓父母舒心;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父母省心;勤奮學習,積極進取,讓父母開心。這樣從點滴的小事做起,感恩自己的父母。
三、環(huán)保禮儀
(1)積極學習環(huán)保知識,在家庭中大力推廣環(huán)保理念。
(2)節(jié)約用水的行為禮儀規(guī)范。洗手擦肥皂時一定要關上水龍。做家務或打掃衛(wèi)生時,用盆去接水,不用長流水。
(3)節(jié)約用電的行為禮儀規(guī)范。隨時關掉不用的燈,不開長明燈。白天盡量利用自然光,在自然光線充足的地方學習。盡量用掃帚和抹布打掃衛(wèi)生,減少吸塵器的使用。盡量不裝空調或少開空調,用風扇防暑降溫,比空調節(jié)省幾十倍的電力。使用節(jié)能燈,它既可以使屋內光線充足,又可節(jié)省電力,還比普通燈泡耐用。
(4)控制噪聲污染的行為禮儀規(guī)范。養(yǎng)成輕開輕關、輕拿輕放和輕行輕走的文明禮儀習慣。使用電器、樂器時,注意不要把音量調得太大,也要注意時間的控制,不要打擾鄰居的正常休息生活。
(5)節(jié)約糧食的行為禮儀規(guī)范。珍惜糧食,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
四、助人禮儀
(1)鄰里之間有事應互相幫忙、互相照顧。
(2)鄰居有喜事真心替他高興,并恭喜他。
(3)第一次拜訪鄰居,最好選擇在周末的白天,也可給鄰居帶份小禮物。
(4)鄰里之間若產生矛盾,多換位思考,有效地進行溝通與交流。
(5)積極參加樓道組織的各項活動,增進鄰里感情。
五、尊老禮儀
(1)常懷感恩之心。做兒女的應該不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盡量在物質和精神上予以報答。
(2)不干涉老人私事。老人也有自己的社交空間和人情往來,更有自己的感情寄托,作為晚輩的不可越俎代庖。子女應將心比心,為老人晚年幸福著想,切忌粗暴gan涉。
(3)在細節(jié)上體貼入微。經常噓寒溫暖、問安侍奉,及時添衣備藥、祝壽報喜;盡量幫父母掃掃地、刷刷碗;陪他們聊天、散散步,揉揉肩、捶捶腰。
六、節(jié)日禮儀
(1)出門拜訪親戚之前,要對長輩的稱呼有所了解。向長輩拜年時,要恭敬有禮。
(2)路上遇到熟悉的人,應面帶微笑、恭賀節(jié)日。
(3)遇到親朋好友,當他們送你小禮物時,應雙手接過,并表示感謝。
(4)親朋好友要送你貴重的禮物或壓歲錢,應禮貌地拒絕。
高校學生文明禮儀三:社會禮儀
一、行走禮儀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
(1)走路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樓、過樓道靠右行,出入辦公室,會場等按指定線路走,不擁擠,出入各功能室輕聲慢步,不影響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需要交談,應靠路邊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
(4)行人互相禮讓,主動給長者讓路,主動給殘疾人和又需要的人士讓路;
二、詢問禮儀
在詢問時要注意態(tài)度,不要讓對方感覺到不舒服。當別人詢問時,要認真耐心地回答。如果不希望對方知道,可以委婉地避開。
向別人打聽道路,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年輕人問路應選適當稱呼,然后再問路;聽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說:“謝謝您!”。如果被陌生人問路,則應認真,仔細回答,自己不清楚,應說:“很抱歉,我不知道,請再問問別人。”
三、等候禮儀
排隊,簡單來說,就是人們按照先來后到的順序一個挨一個的排列成隊,以便依次從事某事。在排隊時,應當遵守的禮儀規(guī)范有幾條:
(1)自覺排隊。排隊的時候,要保持耐心。不要起哄、擁擠、夾楔、或破壞排隊。即使前面有你熟識的人,也不要去插隊。排隊自覺與否雖系區(qū)區(qū)小節(jié),但卻能反映出人格的一個側面。
(2)遵守順序。排隊的基本順序是:先來后到、依次而行。排隊時,一定要遵守并維護這一秩序,不僅要自己做到不插隊,而且還要做到不讓自己的熟人插隊。
(3)保持適當間隔。排隊時,大家均應緩步而行,人與人之間最好保持0.5米左右的間隔,至少不能前胸貼著后背,否則會讓人很不舒服,甚至會影響他人所辦的事情。
(4)不橫穿排好的隊伍。如果別人排好了隊,不要從別人的隊伍里橫穿過去。不得已的情況下,請先說聲“對不起”。
四、聚會著裝禮儀
聚餐的時候可不能穿的隨隨便便的,要注意場合。
(1)要根據聚會的類型選擇合適的衣服,不宜穿拖鞋、背心等,服飾的色彩搭配要合理,最好不要超過三種。
(2)參加聚會之前,要檢查自己的服裝,如果發(fā)現(xiàn)衣服上的紐扣、拉鏈等配件掉落了,應及時補好。
(3)在聚會過程中,應時刻注意保持服飾的整潔。如發(fā)現(xiàn)不妥,可去洗手間略做整理。
五、民俗禮儀
習俗禮儀是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各樣的禮儀規(guī)范,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
(1)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我們要了解彼此之間的文化差異,了解他們不同的風俗、交往習慣、宗教信仰,并給予尊重。
(2)不可圍觀,不要在背后指指點點,小聲議論。
(3)去其他國家或少數民族地區(qū)時,我們應入鄉(xiāng)隨俗。
(4)與他們交談時,表情要自然,語氣要和氣親切,表達得體。可適當做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
【高校學生文明禮儀】相關文章:
高校學生宿舍03-12
高校學生軍訓個人總結09-27
高校學生工作總結03-09
高校學生宿舍(集合)03-12
高校學生資助總結(精選13篇)11-30
高校學生獎學金申請書12-13
高校學生工作總結優(yōu)秀02-20
高校學生登博格達山總結12-01
高校學生休學申請書03-03
高校學生自我評價(精選12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