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節拜年的禮儀參考
中國人春節拜年是很講究的,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那么拜年有哪些禮儀呢?拜年的禮儀常識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拜年的禮儀,希望大家喜歡。
【春節拜年基本禮儀】
1、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向長者拜年,最好安排在節日內以示敬重。
2、春節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
干干凈凈過節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 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者、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3、“吉利話”要說得適宜:
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4、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并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
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 拜年結束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贊美幾句。臨分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拜年的禮儀常識】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后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者拜年,祝長者人長壽安康,長者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 “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常見的春節拜年方法】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者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者,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者、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拜年的講究:
1、去別人家拜年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提前預約。讓人有時間準備和安排時間。給長輩或者領導拜年要選擇上午比較好,若過早登門拜年,容易主人措手不及。
2、傳統的拜年禮儀,給長輩要 叩拜,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叩頭。叩頭是晚輩給長輩的最隆重的禮儀,也代表給長輩最好的祝福,不過現在很多人已經不這樣了。現在最多的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雙手高舉 ,向前彎腰,腰彎越低,表示越尊敬長輩。以上這兩種是給長輩或者威望比較高的人的拜年禮。平輩之間多用拱手禮, 手勢和作揖禮相同,不用彎腰低頭, 相互祝福。
3、給長輩、領導、老師拜年要帶禮物,禮物不要太貴,得體就行,如果對方家里有孩子要準備紅包,要注意自己的穿著得體,盡量休閑時尚為宜,聊天要多說好聽的,吉祥的、祝福的,要先和老人打招呼,對老人長輩要多贊美健康、氣色、胃口方面的,中年和青年要多聊工作事業升職加薪和家庭幸福之類的,要夸女主人漂亮。對孩子要夸聰明有禮貌,多聊開心的話題,不要給人負能量,不要說抱怨的話。
拜年的禁忌:
1、不要說不吉利的話,每個人都希望新年是好的開始,各方面都一帆風順,稱心如意。
2、吃飯的時候,每家都會上魚。以求連年有余,所以要把魚頭和魚尾留下。吃米飯是我時候不能用菜湯或者開水泡飯,以免明年好運泡湯。
3、拜年停留時間不宜太長,以免主人其他安排。
拜年的寓意
相傳,之所以會有“拜年”這個年俗,是因為在古代有一種叫“年”的怪物,每逢除夕夜就會出來禍害人間,噬咬老百姓。人們為了避禍,在除夕夜,會在大門口放上肉食,這樣,年獸吃了肉食就不會再追著老百姓不放了。
等到第二日早上,也就是大年初一,新年的第一天,大家開門一看,見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都安好,就會作揖道賀,互祝未被年獸吃掉。久而久之,新年拜年這一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當然,我們也知道,“拜年獸”那只是一個傳說,拜年的真正含義是在于和親友之間聯絡感情,互助美好。
在古代,分拜年和賀年,拜年是指晚輩提上禮物去探望長輩,感謝其養育之恩,照拂之情,對其以示感恩和尊敬。而賀年則是平輩之間相互走動,互相祝福。只不過現在都統一稱為“拜年”了。
拜年如何行禮
在古代,拜年是要行禮的,比如給長輩拜年要磕頭,平輩之間可以作揖,而且男女不同,作揖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晚輩給至親長輩或者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尤其是未成年的晚輩,要行大禮,即下跪磕頭,以示尊敬,這個在農村很多地方,現在依然還在實行。
比如在陌上花這一帶,爺爺奶奶尚在的時候,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會先請爺爺奶奶上座,然后孫兒輩的下跪磕頭,祝爺爺奶奶新年吉祥,身體安康!
輩分稍低,或者同輩之間拜年,則會弓腰拱手作揖。傳統的拜年作揖手勢是男女有別的:男子作揖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女子則相反,是用右手握左手,但不抱拳,只壓手。
現在這種拜年形式在普通人家也很少見了。不過,大家看央視春晚或新聞聯播的主持人在給大家拜年時,還是非常講究的,畢竟,這種傳統禮儀,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春節拜年的禮儀參考】相關文章:
南方春節拜年的禮儀02-11
春節拜年作揖的禮儀01-24
春節拜年的敬酒禮儀知識01-17
小朋友春節拜年禮儀01-24
春節食物的寓意及拜年禮儀02-28
春節拜年禮儀手抄報09-04
春節拜年禮儀作文(精選39篇)02-11
幼兒拜年禮儀03-02
關于個人美發禮儀參考09-24
中班文明拜年禮儀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