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代禮儀概述
導語:掌握一些現代禮儀,可以幫助大家哥哥更好與他人交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現代禮儀概述,供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現代禮儀概述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
用上面兩句話來作為正式的開頭,簡單的總結一下所學到的內容吧。現代禮儀逐漸的趨向簡單化,其標準也逐漸趨向國際化,禮儀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很有用,它簡單直觀的反映了一個人的基本素養,甚至于一個家庭的家教!最起碼的一點,它是一種對對方和彼此的尊重。現代禮儀概括來說有以下四點很重要:尊重、自律、寬容、適度。
儀表儀態
一個人最起碼的一點就是要做到干凈整潔,我們不僅要做到內心美,最直白的就是先讓自己的外表先變美,現在社會如果你連自己的外表都不去打理,那么相信我,一定不會有人去想要走進你的內心。那么我們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1. 先讓自己的面部保持整潔,其中包括發式,面部,手部;化妝的話對于男士而言就是胡須要按時整理,頭發也要定期修剪,出去見人或會面的話鼻毛不要外露。
2. 穿著打扮也很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和品位,服飾需要得體,穿著打扮的話需要注意身份、場合、守規、還有配飾要巧用。
3. 工作男士注意事項:皮鞋皮帶公文包要注意顏色,最好黑色、咖啡色或深黑色,穿皮鞋的話就一定要穿黑色棉襪。
4. 穿著的TPO原則:時間、地點、場合。
言語表達
在這個社會有口才一定是人才,言語表達要以人為本,注意轉換角度。在說話的時候要態度謙虛誠懇,表情親切自然,語調平和沉穩,語言規范。
1. 說話六不談:不要非議黨和政府、不要涉及國家秘密和行業秘密、不要非議交往對象、不要背后議論別人、不要涉及格調不高之事、不要涉及個人隱私。
2. 話題內容:格調高雅、輕松愉快、時尚流行、對方擅長。
3. 談話注意問題:聲音放低、語速適中、表達規范、神情專注、少聽多說。
4. 談話方式:問候式、贊美式、觸景生情式、妙用數字、巧打比方、趣用幽默、插入笑話、巧用態勢、加強互動。
生活禮儀
1. 生活禮儀最重要的三點就是:孝敬父母長輩、關愛兄弟姐妹、禮待親朋好友。
2. 要做到三知:知書達理、知恩圖報、知足常樂。
3. 夫妻之間:互愛互諒,共同承擔家務勞動,保持和修飾好自己的儀容,不要因為在一起生活時間太久就總是用一種很隨意的面貌形象出現在對方面前。
4. 其他注意事項:乘電梯應該先上先下,按好按鈕,把方便留給別人;在超市里把不要的東西放回原位;注重細節,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方便別人。
職場禮儀
對于大學生找工作而言,簡歷就是士兵的槍。
1. 求職信:注意書寫規范(最好書寫)、謙恭有禮、情真意切、言簡意賅(≤500字)。
2. 電話求職:擇時(最好9點—11點之間)、語言表達順暢、最后記得致謝。
3. 面試:研究主考官、研究自己(知己知彼)、注意著裝,什么場合就要穿什么衣服。
4. 見面禮儀:尊時守信、真的要遲到的話記得發消息給對方、見面后關閉手機聲音、耐心等待、進門前敲門請示、輕進關門、面帶微笑、點頭致意、允后坐下,輕聲致謝;將所帶資料在對方需要時雙手奉上、面試結束后致謝并輕微鞠躬,詢問結果。
工作禮儀
1. 介紹職位從高到低,先把男士介紹給女士。
2. 初入職場:從小事中學習,做個執行職員,腳踏實地地做工作。
3. 與上司溝通:不要代替上司做決定、不要和上司開黑色玩笑、無話時不妨談談對方衣著的變化。
4. 與同事:互相尊重、物質上的往來要清楚。關心對方困難、不背后議論、勇于認錯、敢于承擔責任。
5. 辦公室禮儀禁忌:過分注重自己的形象,總是在打扮照鏡子、濫用公共設施、零食香煙不離口、形象不得體、把辦公室當家、高聲喧嘩、隨便挪用他人東西、聽別人講話、對同事的客人冷漠、經常遲到。
社交禮儀
1. 會面禮儀:最美的語言是微笑、要記得對方的稱呼、握手的時候要用右手、收了名片最好小聲讀出別人的工作單位和職務,這會讓對方感到很開心,也是一種禮貌和尊重、要將不同的名片歸類,名片上的內容一般很長時間不會變,名片是一種很好的資源。
2. 通訊禮儀:要記得“您”是帶有復指的,沒有“您們”這個稱呼、公共電話千萬不要私自使用,接聽電話時要聲音適當。
3. 迎送禮儀:對方來時記得做到熱情周到,賓至如歸,要事先替對方考慮到各種事情及突發情況,安排周到細致、對方要走時記得真誠挽留,熱情送客,在挽留了對方之后對方不留下的情況下要熱情的送離客人。
4. 饋贈禮儀:首先要清楚自己送禮的目的是什么,根據自己送禮的目的來決定送對方什么東西、個人送禮的時候記得投其所好,還要考慮對方是否便于攜帶你送的禮品。(注意:交淺禮輕、誼深禮重、禮品的選擇要看輕重、場合、包裝。)
5. 宴請原則(5M原則):約會(Meeting)、環境(Media)、費用(Money)、菜單(Menu)、舉止(Manner)。
6. 中餐禮儀:
① 上菜:冷盤→熱菜→甜食→水果。(上菜嚴禁是七道菜,因為七道菜是在祭祀中才用的,點菜最好點雙菜)
② 就坐:長者先、女士先、不知道該怎么坐的時候最好先站著聽主人安排、一般左為大、眼睛要多觀察。
③ 筷子:忌舔筷、迷筷、插筷、揮筷、敲筷、舞筷。
④ 餐桌禮儀:不布菜、不勸酒、不出聲、不亂吐、不整理服飾、高談適度、文明使用牙簽、順時針轉動轉盤、不要用自己的筷子撈取湯中食物。
7. 西餐禮儀:
① 上菜:前餐→湯→面包和牛油→魚→肉→果子露→沙拉→芝士→餐后食品(甜品+水果)→咖啡。
② 刀叉相碰即是用餐完畢。
8. 聚會:守時、著裝、定位(主角位置)、談吐、舉止。
現代禮儀培訓心得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總和,現代禮儀培訓心得。簡言之,禮儀就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如果分類,可以大致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五大分支。但所謂五大分支,因為禮儀是門綜合性的學科,所以又是相對而言。各分支禮儀內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禮儀內容都大體相同。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系;還有助于凈化社會風氣。從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著點。大凡國際化的企業,對于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禮儀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獲得國際認證的重要軟件。
通過學習,可以從中得到很多樂趣,可以提高個人修養,提升個人素質,使你更適合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生存。
在個人修養方面,現代禮儀起了很大作用。學習現代禮儀,不僅規范了自己的行為,使舉止得體,言語文雅,而且還培養了禮貌待人接物的好習慣。
在職場禮儀方面,也學到了很多,尤其是老師舉的典例,實訓室里的各種模擬,都使我受益匪淺,懂得了許多,了解了許多以前所不了解的,各種模擬使我的緊張感減小了,讓我可以從容鎮定,落落大方的面對眼前的一切。
再涉外禮儀方面,也學到了許多前所未聞的離異,同時也了解到了許多國家的不同的風俗習慣,多姿多彩的課堂模擬,同學們的踴躍參與,爭相表演各國風俗,形象生動,激情澎湃,再談吐言語中學到了許多。
總之,現代禮儀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職業競爭中,學歷只占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歸屬于你的禮儀舉止是否得體,得體的禮儀舉止會使你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更大優勢。
“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孔老夫子兩千年前念念有詞,以禮治國、以禮服人,打造謙謙君子之國。古人云:“禮興人和”,謙恭禮讓,諒解寬容,與人為善,重形象,講禮義。現今的社會,經濟發達,交際頻繁,在人與人的接觸與交際中,現代禮儀越發顯得重要,甚至基本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禮儀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它規范人們在一定的場合的出現方式,是順利進入社會的通行證,是得到人們認同的行為規范,是人們參與社會生活的行為指導。現代禮儀,應是當代大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
“禮”這個字的意思是什么呢?是尊重的意思。“禮者敬人也”。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別人,更要尊重自己,這就是禮者敬人。但是我們光說尊重有時候沒用。心里想什么?我們得善于表達,它需要形式。我們得會說話,我們得有眼色,我們得把這活兒做地道了,不僅要有禮,而且要有儀。“儀”就是恰到好處的向別人表示尊重的形式。我們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別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別人也好,我們既有禮,禮就是尊重,又有儀,儀就是表達。沒有禮是沒有儀的。
比如:我們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和別人通電話,不管是座機還是手機,打電話時誰先掛?這個問題就是其實就是禮和儀的問題,一些人經常犯兩個常識性的錯誤,是誰先打誰先掛,還是誰先接誰先掛,這是第一個錯誤。第二個常識性錯誤是什么呢?就是讓對方掛。其實這個做法也有其漏洞,譬如你所在的公司規定打電話時讓對方先掛,但是對方的公司也有同樣的規定時,兩邊都不掛,死扛,大說其廢話。誰先掛呢?交際禮儀有游戲規則,地位高者先掛,地位高者先掛。假如知道一些像這樣的禮儀規則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尷尬和麻煩。
現代禮儀介紹: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 。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
禮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對人,對己,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識的,各種慣用形式和行為規范。這里的慣用形式包括禮節和儀式,禮節一般是個人性的,并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并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來完成,譬如奠基儀式,下水儀式,迎賓儀式,結婚儀式,祭孔大典,等等。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儀,它主要是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現代禮儀的內涵: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名揚四海的“禮儀之邦”。
古人云“禮者敬人也”,禮儀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行為規范,也是交往的藝術。它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總和。
禮儀是人類在社會交往中逐步形成并積累起來的。禮儀是一個國家、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我國,現代禮儀是以傳統文化為核心,并不斷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它根植于傳統文化這塊沃土上,因此有著深刻的傳統性。尊老愛幼,敬賢扶弱,禮尚往來,遵時守約,這些傳統的禮儀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孔子曾經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可見,中國古代對禮儀的要求還是非常之高的,這對于現代禮儀的繼承與發展是具有深刻意義的。因此,現代禮儀的傳統性是毋庸置疑的。
禮儀可以解釋為各種符合交往要求和準則規范的行為總和,那么何為符合交往要求和準則規范的行為呢?我們可以理解為人類共同生活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同一社會中,全體成員調節相互關系的行為,隨著社會生產、生存環境和生活形態的變化而不斷充實完善,逐漸成為社會各階層共同遵守的行為。由此可見,禮儀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一種共同性的行為了。因此,禮儀的共同性也是油然而生的了。
禮儀是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習慣和規則,禮儀對人們的各種行為規范都有著廣泛的約束力,但這種約束力不是強制性的。禮儀不像法律那樣威嚴,也不像道德那樣肅然,禮儀的實施無須別人的督促和監督,有人冒犯了禮儀規范,也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禮儀的實施,主要是依靠人們自覺地利用禮儀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就是禮儀的自律性。禮儀的這一特點,要求人們在實施禮儀的過程中,樹立起一種內心的道德信念和行為修養準則,不斷提高自我約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在人際交往中自覺地遵守禮儀規范。禮儀的自律性并不是說禮儀是可以隨意冒犯的,不注意禮儀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會處處碰壁,孤獨、尷尬、失意總是難以擺脫,而自覺地注重禮儀,與人交往就會一帆風順,處處受人尊重。因此,禮儀還具有自律性。
現代禮儀的基本理念
(1) 禮儀
禮儀是一個復合詞,由“禮”和“儀”兩部分組成。
“禮”在中國倫理思想史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道德范疇和倫理概念。據許慎的《說文解字》解釋:“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即“禮”的本意是敬神。《辭海》對“禮”的注釋有三:
①本謂敬神,引伸為表示敬意的通稱;
②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舉行的儀式;
③泛指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貴族等級制的社會規范和道德規范。后人把“禮”引伸為禮貌、禮節,作為人際交往的一種溝通手段,它包含有人與人之間要互尊、互敬、互愛的意思。
按《辭源》解釋,“儀”有兩層含意。一是指容止儀表,如《詩經·大雅》所言:“令儀令色,小心翼翼。” 二是指法度、標準,正如《國語·周》中所說:“度之于軌儀。”《淮南子修務》中說:“設儀立度,可以不法則”。據我國先秦古籍《山海經》的記載:“其首曰招搖之山……有木焉,其狀如載,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轂,佩之不迷。”佩迷轂可以使人不迷,所以有佩迷轂的服飾禮儀。服之有佩,是新石器時期出現的,佩物多為玉、骨等物,佩物多呈動物形態,如玉鳥、玉魚、玉蟬等,帶有濃厚的修飾性質。禮儀后來演繹為一種手段和制度,并且有專門的行政部門, 如禮部等。《禮記》認為:“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公爭辨識,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這深入淺出地說明了“禮”與道德修養、導民治國、社會交往的關系。
英語中“禮儀”一詞 “Etiquette”是由法語演變而來的。法語原意是指法庭上的“通行證”,用來發給進入法庭的每一個人,上面寫有進入法庭時應遵守的事項,作為人入庭后的行為準則。后來,各種其他場合也都制定了相應的行為規則,這些規則由繁而簡,形成體系,逐漸得到人們的公認,成為共同遵守的禮儀規范。
由此可見,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相互之間為了表示尊重而約定俗成的、共同遵循的行為規范和交往程序。禮儀既可以指在較大、較正規場合隆重舉行的各種儀式,也可以泛指人們在社交活動中的禮貌禮節。
(2) 禮貌
禮貌是指人們在日常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品質和行為。禮貌體現了時代的風尚和道德規范,體現了人們的文化層次和文明修養。禮貌總是在一個人待人接物中,通過儀表、儀容、儀態及談吐等體現出來。禮貌是文明行為的基本要求,是維護社會生活正常秩序的客觀條件。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難免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如果能夠講究禮貌、相互尊重、相互諒解,矛盾就容易得到化解,生活就會充滿友好和溫馨。
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處于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行為環境中,表達禮貌的形式會有所不同,但在相互尊重、友好相處這一點上卻是相同的,在誠懇、謙恭、和善、適度的要求上也是一致的。如果一個人衣冠不整、出言不遜、冷漠自負、動作粗俗,就是對他人的不尊重,就是不禮貌。禮貌應當是一個人良好道德品質的真實體現,對人的尊重友好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表面虛偽的客套不是禮貌。講禮貌應當做到彬彬有禮、落落大方,熱情過度、過分殷勤、低聲下氣并不見得是禮貌。
(3) 禮節
禮節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相互表示問候、致意、祝愿等的慣用規則和形式。禮節是表示對他人尊重與友好的外在行為規范,是禮貌在語言、行為、儀態等方面的具體體現。與禮貌相比,禮節處在表層,禮節總是表現為一定的動作、行為。但這并不是說,禮節僅僅是一種表面形式,而應該說,尊重他人的內在品質總是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現出來。比如,尊重師長,可以通過見到長輩和教師問安行禮的禮節來體現;歡迎他人的到來,可以通過見到客人時起立、握手等禮節來表示;得到別人幫助,可以說聲謝謝來表示感激的心情。借助這些禮節,對他人尊重與友好的禮貌得到了適當的表達。不懂得禮節,在與別人交往時,心中雖有對別人尊重的愿望卻表達不出。因此,禮節不單純是表面上的動作,而是一個人尊重他人的內在品質的外化。
禮貌、禮節和禮儀都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的行為,三者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從本質上說,三者是一致的,但又各有其自身的特殊含義和要求。
如果說禮貌側重于強調個人的道德品質,那么禮節側重于強調的就是這種品質的外在表現形式。有禮貌而不懂禮節就容易失禮,雖有對他人尊敬友好的心意,卻不知如何去表達,就會在與人交往時出現尷尬、緊張和手足無措等現象。不懂禮貌,只學些表面的禮節形式,就難免機械模仿、故作姿態,讓人感到虛情假意。因此,講禮貌懂禮節應當是內在品質與外在形式的統一。而禮儀的文化內涵要相對深些,它既包含禮(即禮貌、禮節),又側重儀(即程式化了的禮儀)。
【現代禮儀概述】相關文章:
現代禮儀交友禮儀07-11
現代禮儀與古代禮儀的聯系07-12
現代禮儀中的個人禮儀07-09
對現代禮儀的認識09-28
現代白事禮儀07-12
現代吃飯禮儀07-12
現代禮儀的特點07-12
現代中餐禮儀07-12
現代禮儀的教學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