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知識講堂推薦
社交習俗
印度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1.印度國民多“種姓”,不同宗教多規定;
2民族繁雜多信仰,性格一般多穩重;
3.綠色吉祥多偏愛,白色懊喪多忌用;
4.講究禮貌多敬語,禮節方式多注重;
5.厭倦食物多種類,待人接物多禁令。
特殊禮節
1.印度人對藍孔雀十分崇拜,并將其視作吉祥、如意、幸福的象征。
2.印度是個極為尊重牛的國家,印度教徒把牛奉為神明。按他們的習慣,每逢飯前都要首先敬牛。還有的人敬狗、敬蛇、敬老鼠等等。
3.印度人的形體動作語言豐富,不過一些動作所示的意思與我們區別很大。如:表示同意的意軸,他們總要先把頭稍歪左邊,然后立刻恢復原狀;表示不同意,他們反倒點頭示意。
見面禮節
印度人相互見面的禮節,有合掌、舉手示意、擁抱、摸腳、吻腳。
1.一般兩手空著時,口念敬語“納馬斯堆”,同時要施合掌禮。若一手持物,則口念“納馬斯堆”,同時要舉右手施禮。
2.對于長輩,或對某人表示懇求時,則施摸腳禮(即用手摸長者的腳,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頭,以示自己的頭與長者的腳相接觸)。摸腳跟和吻腳禮是印度的最高禮節。
3.印度安達曼群島上的森蒂耐爾人,在與久別摯友重逢時,雙方要交替互坐膝頭,并熱烈地擁抱數分鐘,以表示相逢后的喜悅心情。
4.印度伊斯蘭教徒的見面禮節是按其傳統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時點頭,口念“真主保佑”。
5.現代在社交場合上的印度男人們,也開始運用握手禮節了,但印度婦女除在重大外交場合外,一般與不與男人握手。
一般禮儀
1.正統的錫克教信徒頭戴包頭巾,不抽煙,不吃牛肉并且不剪頭發。
2.進入印度人的住家要脫掉鞋子。
稱謂與問候1.見面與分手時,男人與男人握手。如被引見婦女,男人不與她握手而應雙手合十,微微彎腰。
2.男人不能觸碰女人,在公共場所不能與單身女人說話。
款待與饋贈
1.雖然正統的穆斯林婦女通常不與男人見面,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
2.來到印度人家里時,主人會給你戴花環,你應馬上把它取下來以示謙讓。
3.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牛在印度是神圣的動物。
4.穆斯林不吃豬肉,恪守教義的穆斯林滴酒不沾。
5.接受或傳遞食品時,一定要用右手。
6.作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交談
印度人喜歡談論他們的文化業績、印度的傳統、有關其他民族和外國的情況。
不要談及個人私事、印度的.貧困狀況、軍事開支以及大量的外援。
信仰忌諱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等。他們忌諱白色,認為白色表示內心的悲哀,習慣用百合花當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的圖案。他們把1、3、7視為不吉利的數字,所以總要設法避免這些數字的出現。他們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也不愿見到有人使用雙手與他們打交道。印度教徒最忌諱眾人在同一盤中取食,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后才使用。伊斯蘭教徒禁食豬肉。也忌諱使用豬制品。由于印度人敬牛如神,所以他們也禁食牛肉。
【禮儀知識講堂推薦】相關文章:
2.禮儀知識
6.畬族禮儀禮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