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學課程論文

時間:2021-03-20 13:32:34 論文 我要投稿

理工大學課程論文

  理工大學相關課程的論文是學生們在課程結束以后應該要進行的工作,下面理工大學課程論文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理工大學課程論文

  [摘要]

  在進行國際商務交流時,文化沖突的事例是屢見不鮮的。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我們就必須了解掌握本國與異國民族文化的差異。本文試圖談談造成文化沖突現象的原因。

  [關鍵詞]

  國際商務交流文化差異

  在人類文化中有著許許多多共性的東西,但不可否認,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文化傳統。因此,在從事國際商務交流時就必須了解掌握本國與異國民族文化的差異,設法使這些差異在傳譯過程中消失,同時在譯入語中找到準確的詞語,使異國文化在譯入語中得以再現。這就是“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或“動態對等(Dynamic Equialence)”。語言(Language)作為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僅是人類思想感情表達與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載體。對同一客觀現象,不同的民族語言會給它“刷上不同的顏色”。由于缺乏了解語言文化背景知識所導致的交際障礙、沖突和誤解,被稱之為“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本文所談的文化差異不是指語法結構出錯而導致的詞不達意,是指說話人未能按照西方人的社會風俗、習慣來交談所造成的失誤。本文就國際商務交流中的文化差異這一現象,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生活習慣的差異

  1.稱呼與打招呼

  在西方國家,人們相互間稱呼和招呼與我們的習慣差異極大。比如:小孩對長輩可以直呼其名、年輕人稱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在漢語里,我們常用“老師、經理”等這些表示職業的名詞與姓氏連用作稱呼語,而在英語中正確的說法是Mr、Mrs、Miss與姓(名)連用,以示尊敬或禮貌。我們彼此較為熟悉的人見面時,一般用語“吃過了嗎?”、“上哪去?”等,而英美人的問候時常用 “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doing?”, 在關系親密者之間還可用 “Hello!”或 “Hi!”。

  2.寒暄與道別

  中國人見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紀?”、“結婚了嗎?”、“你每月能掙多少錢?”,為了表示對對方的關心,常會說“你又長胖了”、“你又瘦了”。在西方文化中“It’s fine, isn’t it?”、“Your dress is so nice!”是寒暄最頻繁的用語,如果英美人聽到“You are fat.”、“You are so thin.”這樣的話,會感到尷尬的,因為這是不禮貌的。接電話時,我們常問“你是誰?”,而英美人通常是先報自己的電話號碼或單位名稱。我們寒暄之后的道別,主客人常說“請留步”、“走好”、“慢走”, 而西方人這時常會微微一笑,并做一個表示再見的手勢或說“Good-bye.”、“See you later.”。

  3.贊揚、祝賀和其他社會禮節

  中國人視“謙虛”是一種美德,所以當別人向我們說“You look beautiful today.”、“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我們習慣答道“Where、Where.”、“No, no. My English is not good enough.”。 而西方人習慣以“Thank you!”、“Thank you for saying so.”的方式來接受。又如:我們通常在別人提供幫助時才說“謝謝!”。 而“Thank you!”在英語中是無處不有。再如:英語中的“Please”也不完全相當于漢語中的“請”。如讓別人先行或上下車時,常說“After you.”,在餐桌上常用“Help yourself.”。

  二、對事物認識的文化差異

  1.數字的文化差異

  由于受東西方文化傳統、宗教信仰、語言崇拜、地理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數字的神化存在著東西方的差異。如我國有 “666”、“999”、“三元”、“十三香”等這些數字用作商標的商品, 在歐美同樣可以看到以 “7-Up”、“Mild Seven”、“7-Eleven”等商標的商品。但把“666”、“十三香”這樣的商品出口到英美就會遇到麻煩。因為“Six”象征魔鬼;“Thirteen”是不吉利的數字。而“Three”在貝寧等地含有“巫術”之意。

  2.顏色的文化差異

  在人類語言中,顏色詞語可表現出的獨特魅力,令人刮目相看。漢英語言中,表示各種不同顏色或色彩的詞非常豐富。我們即要注意觀察其本身的基本詞義,也要留心它們的象征意義。如:紅色在我國文化中象征著吉祥、喜慶、漂亮,而西方文化中常說red revenge(血腥復仇)、a red battle(血戰)、red alert(空襲報警)、a red waste of his youth(他那因放蕩而浪費的青春);白色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基本禁忌詞, 西方人常說a white soul(純潔的心靈)、white wedding(新娘)、white men(有教養的人)、white day(吉日)、white market合法市場、a white lie 無害的謊言等;黑色在中國文化里象征嚴肅、正義,又象征著邪惡、反動, 西方文化中black是基本的禁忌色,如black words(不吉利的話)、black deed(極其惡劣的行為)、black mail(敲榨)、black dog(沮喪情緒)、give me a black look(怒氣沖沖地看著我);黃色在中國文化中代表權勢、威嚴,而西方文化中的yellow帶有不好的象征。如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 streak(膽怯)、yellow-livered(膽小的);綠色在中國文化中除了表示狹義外,還表示野惡,西方文化中的green表示新鮮、幼稚、沒有經驗、妒忌。如in the green wood(在青春旺盛的時代)、as green as grass(幼稚)、a green hand(生手)、green with envy(充滿妒嫉);藍色在中國文化中幾乎沒有什么象征意義,但在西方文化中常說blue blood (名門望族)、blue laws(嚴格的法規)、blue Monday(不開心的星期一)、blue talk(下流言論)、out of the blue(突爆冷門); 粉紅色在中國文化中可代表女性,西方文化中常用the pink of perfection(十全十美的東西)、the pink of politeness(十分彬彬有禮)、 apink-collar worker(高層次女秘書)。

  3.習俗和信仰的差異

  東西方習俗和信仰的差異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過于在對動物的態度上。喻體構成的比喻,它們形象、生動、直觀、容易使人產生直接的意象效果,進而聯想到它們所承載的內在喻義。以as … as 為例: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貧窮)、as lucky as dog(幸運)、as mad as a March hare(匆忙)、as proud as a peacock(傲慢)、as busy as a bee(忙碌)等。我們只有通過同中有異、異種有同的對比,才能克服母語的干擾,將兩種語言轉換自如。

  三、造成文化沖突現象的原因

  造成中西文化沖突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究其根本,就是因為中西雙方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歷史背景,這必然使人們在意識、行為等多方面形成差異。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其主要原因。

  1.價值觀念存在差異

  人們的交際能力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產生的,是不能脫離具體的文化而獨立存在,它與價值觀念的聯系密切的,有其特有的價值體系,幫助人們區分美與丑、善與惡,這就是人們的處世哲學、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因而,每一種文化對事物判斷的標準是不同的。如在中國文化中“龍”是吉祥的象征,而dragon在西方神話傳說中表示“邪惡的怪物”。

  2.邏輯思維模式存在差異

  既然文化會影響人們對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認識,那么邏輯思維模式就必然存在差異。思維定勢往往忽視個體事物的差別,而夸大與另外某一社會群體相關的認知態度,它常常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和固定的信條。東方人的思維模式則表現出直覺整體性,西方人的思維模式則注重邏輯和分析。如伸出食指和中指,中國人表示“二”,可西方人表示V(勝利);我們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八”,可在西方人的眼里卻是“two”。

  3.行為規范存在差異

  在跨文化交際時,經常出現的一個現象就是使用自身所在社會的行為規范來判斷對方行為的合理性。正確地識別和運用行為規范是保證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就必須了解對方的行為規范,最好的方法就是“入鄉隨俗”的原則。比如說中國人輕拍小孩子的頭部而表示一種友好,西方人認為這是一種極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

  4.語用的遷移造成的影響

  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和解釋通常是建立在自身的文化基礎之上的, 這種文化的標準規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的定條件加以解釋,如以此為規范來描述另一種文化,就會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由于缺乏對文化差異的了解,常會無意識地進行語用遷移,其后果有時會非常嚴重,甚至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如某廠曾出口一種“雙羊”牌高檔羊絨被,商標被譯成Goats,結果銷路特別不好。原因就在于goat這個詞除了本意外,還有“色鬼”之意。有了這樣的商標,無論其產品的質量有多好,有誰會去使用呢?又如:要將我國電影的“金雞獎”譯成Golden Cock Prize,就會產生奇異,cock除“公雞”外,還有“雄性器官”之意,在英語里屬于禁忌語。再如,將“白象”牌電池翻譯成White Elephant,其語義信息雖對等,而從文化信息對等來看卻是糟糕的翻譯。因為white的意思是“沒有用反而累贅的東西”, 有哪個消費者愿去購買“White Elephant”的電池呢?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造成這種文化的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正是由于這些文化差異的存在,使得文化翻譯的可譯性受到了限制。我們研究其現象,是為了澄清“信”與“美”、“同”與“異”的關系問題,也是我們在進行國際商務英語交流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理工大學課程論文】相關文章:

課程論文致謝詞范文05-11

成高課程論文寫作要求07-29

美術鑒賞課程論文3000字01-23

語文新課程師生溝通論文02-23

貫徹課程理念,培養語文素養(教學論文)12-06

課程設計論文致謝(通用5篇)04-20

課程論文致謝詞范文(通用32篇)04-28

大學美術鑒賞課程論文3000字01-23

網絡教育課程論文致謝(通用6篇)04-20

課程論文致謝詞范文500字(通用6篇)05-1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中文丝袜 | 日本好好热aⅴ |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另类精品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高清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