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論文
導語: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應從兒童的年齡特點、兒童的思維發展規律、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內容以及數學問題教學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與改進,以更好的促進幼兒園數學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論文以及相關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論文
一、結構游戲含義及意義
結構游戲是指幼兒利用結構材料或玩具自己動手進行主觀建構,從而實現對周圍現實的反映。主要種類有積木游戲、積塑游戲、拼圖游戲、玩沙玩水玩雪游戲等。它為幼兒提供了想象的廣闊天地,有利于幫助兒童發展其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并促進兒童發展智力與認知能力。尤其在數學方面,較少有規則約束,幼兒可以依照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去構思建造,有助于培養正確的數學態度,為學前兒童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二、結構游戲在兒童數學教育中的運用及其意義
結構游戲有利于培養孩子探究、合作的性格品質。可以使幼兒了解要掌握的“內容”,并將其與課堂活動、課程教授相聯系成一種自覺的教育活動。結構游戲是幼兒自主活動,更多強調“興趣”、“表現”、“過程”。在動作基礎上讓幼兒建構其數學知識,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作為幼兒教師應該放手讓孩子大膽去做、去體驗,并且為其提供合適的游戲環境,促進幼兒自我發展。幼兒在結構游戲中,可以獲得數學要素,如空間,幾何體等;數學要素又與分類、排序等密切聯系,這樣就有利于促進幼兒對數學的理解與學習。首先,結構游戲是幼兒對數學知識進行建構的過程。幼兒有好動的天性,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坐在一堆積木中不停的拼拼、擺擺,入園后,在老師的啟發下,對結構游戲由無目的到有目的的拼搭,由自己喜好轉變為一種探索的樂趣。在結構游戲中,幼兒通過與各種材料直接接觸,學習了物體的顏色、形狀,感知物體的大小、長短、粗細、寬窄、厚薄等特征。在結構游戲中逐步學會區分物體,發展空間知覺和空間想象力。其次,結構游戲是生活化的游戲,將其與學前數學教育結合有助于兒童在游戲中積累數學經驗。比如玩沙玩水游戲,兒童用不同形狀的器皿盛裝水和沙子,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容量的守恒,水和沙子混合后還可進行立體模型的構建,這樣幼兒可以通過建構來感受不同的空間形式。最后,結構游戲有助于增強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發展其思維能力。
幼兒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符合其年齡特點。好奇心驅使兒童去看、聽、做、發現與探索周圍的環境,而結構游戲則給幼兒提供了這樣一種滿足其好奇心的可能。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有學者將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目標這樣表述:“能從生活與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數學的樂趣。”在學前兒童數學教育中,結構游戲是發展、提高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最好形式之一。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應從兒童的年齡特點、兒童的思維發展規律、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內容以及數學問題教學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與改進,以更好的促進幼兒園數學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結構游戲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遵循了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對兒童數學興趣的培養有重要意義。結構游戲也有助于數學意識和數學知識的傳播,是數學人才發現的有效途徑。結構游戲為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教育手段,結構游戲與枯燥的數學知識相結合,在提高兒童思維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結構游戲中的一些建構游戲、角色游戲(象征性游戲)中的數學教育等對數學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結構游戲并不是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唯一,但卻是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極為有利的數學教育途徑。研究結構游戲對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與研究價值,對推進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農村學前教育論文
學前教育作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開端,是學齡兒童身心等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期,這一階段對于學齡兒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我國有大約一億多的學齡前兒童,而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兒童在農村。因此,農村學前教育成為關系國計民生之大事。但是目前,我國的農村學前教育問題日益突出。
一、農村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
1.普及率低,辦園規模小,保教質量低
(1)學前教育普及率低。目前我國農村的入園率普遍低于城市,有的農村地區甚至沒有幼兒園,而只是設有一年制的學前班,且只招收五、六歲的.幼兒,而三、四歲的幼兒沒有機會接受學前教育。
在這些地區學前班也只有一到兩個班的規模,兒童入園率很低。
(2)辦園規模小,硬件設施匱乏。大多數農村幼兒園面積狹小,采光、通風不良。有的園所年久失修,破舊不堪。教室、宿舍陰暗潮濕;伙房沒有衛生設施,連常用的冰箱、消毒柜也沒有,炊事員無健康證,工作時不穿工作服,衛生意識淡薄。這樣學習、生活環境,直接威脅著孩子們的身體健康。
(3)保教質量低下。設施簡陋已經制約了保教質量的提高,師資不足、素質低,教育觀念落后更加造成保教質量低下。
許多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沒有幼師資格證。待遇低也造成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性大,師資不穩定。民辦幼兒園教師持有“三證”()(教師資格證、普通話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比例極低。公辦幼兒園教師相對較好。但與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比,依舊待遇偏低。許多優秀畢業生不愿從事幼教工作,而是選擇了待遇更高、就業更穩定的中小學任教。
2.留守兒童增多,家庭教育薄弱,語言表達能力低
當前農村學前兒童多為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多數是由爺爺、奶奶來帶,而多數的老人一方面不識字,思想跟不上時代,認為孩子還小,不用那么早讀書,因而延誤孩子的最佳教育時間,孩子的智力就不能得到開發,獨立性也差,加上語言環境差,幼兒孩子到6、7 歲了,還不會講普通話,長此以往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3.農村幼教的“小學化”傾向
目前在農村沒有獨立的公辦幼兒園,多數幼兒園都附設在小學里。也就出現了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多偏重于讀、寫、算,從而形成幼兒園教學“小學化”的傾向。這一做法在嚴重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不利于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同時,也阻礙著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針對當前農村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促進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普及高質量的幼兒家庭教育,首先要提高家長文化水平,特別要提高農村女性的文化水平。母親掌握幼兒教育知識多少,是保證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
2.進一步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加大財政對學前教育投入
學前教育是政府為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政府理應承擔起發展學前教育的主體責任。建議政府盡快出臺相關地方性法規,以法規的形式規范學前教育的政府定位、管理機制、經費投入、辦園質量標準等,同時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把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辦學條件等剛性指標納入各級政府教育發展的考核指標。
3.辦好鄉鎮中心幼兒園,發揮中心園的輻射作用
發展農村幼教首先要辦好鄉鎮中心幼兒園,依托鄉鎮中心幼兒園管理、規范和帶動當地農村幼兒教育健康發展。當前農村正在調整布局中小學,可以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后的校舍優先舉辦收費低廉的規范幼兒園。沒有合適場所的農村,在新村建設中應該合理規劃托幼園所。
管理隊伍的數量和質量是學前教育有序發展的基本保證。建議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配足與工作相適應的學前教育專職管理人員,街道、鄉鎮要落實學前教育專(兼)職管理人員。
幼兒園要多組織幼教知識的培訓,通過教師素質的提高,促進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學前教育專業論文致謝04-20
學前教育論文致謝詞范文05-11
學前兒童體育教育活動教案(通用6篇)04-28
學前教育論文致謝(精選9篇)04-20
關于學前兒童體育教育的教案(精選7篇)04-28
學前教育論文致謝詞(通用12篇)04-01
學前教育專業介紹11-19
學前教育實習總結05-08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的致謝詞(通用5篇)05-15
學前班數學教學課件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