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方向論文
學前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普遍關注,許多發達國家積極采取措施,優先發展學前教育,在普及學前教育與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上投入很多。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學前教育方向論文,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摘 要】學前教育的必要性"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談到教育問題時說過的一句話。幼兒階段是人生的起始階段,在這一時期內,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都將對幼兒日后的健康成長和身心發育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因此良好的幼兒學前教育將直接影響到幼兒一生的品格與行為。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階段
目前在我國學前教育繁榮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例如一些不科學的教育理念、死記硬背的教育內容和揠苗助長式的教育方法。從長遠來看,上述做法不僅會挫傷家長對所有學前教育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會阻礙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本文將就如何開展學前教育展開論述。
一、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普遍關注,許多發達國家積極采取措施,優先發展學前教育,在普及學前教育與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上投入很多,而我國政府正在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個方面。
1.對于家庭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幼兒的入園率正在逐步上升,學前教育機構不僅承擔著從實踐上為家長參加工作和學習提供便利的任務,而且在家長普遍重視孩子發展和早期教育的當今時代,學前教育質量更成為家長關注的核心,直接關系著家長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學習。有人曾言,關閉一所幼兒園比關閉一所大學,或一所低質量幼兒園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學的存在,更會讓家庭、社會不得安寧,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學前教育及其質量對家庭生活的穩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對于人的社會性、人格品質發展和人的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社會性、人格品質是個體素質的核心組成部分,它是通過社會化的過程逐步形成與發展的。學前期是個體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和關鍵時期,在后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嬰幼兒逐漸形成和發展著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對人、事、物的情感、態度,奠定著行為、性格、人格的基礎。研究和事實均表明,6歲前是人的行為習慣、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良好社會性行為和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并且,這一時期兒童的發展狀況具有持續性影響,其影響并決定著兒童日后社會性、人格的發展方向、性質和水平;同時,兒童在學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會性、人格品質有助于兒童積極地適應環境,順利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有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才。學前期是人的認知發展最為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人一生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二、正確看待一些學前教育機構
曾有人提出這樣的質問:學前教育還是“教育”嗎?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原因是市場化運作下的學前教育正在走向“非教育”甚至“反教育”。自從學前教育改制以來,政府鼓勵民間資本辦學,一方面使得學前教育發展繁榮,一方面也出現了重盈利而輕教育的態勢。音樂、美術、舞蹈等各種各樣的藝術特長班,奧爾夫音樂、蒙氏教具等名目繁多的教育以及識字、雙語、珠心算等訓練班,其中有多少機構是披著美麗的學前教育外衣,進行的卻是“非教育甚至是反教育”的訓練。國內有機構宣稱“早教市場,黃金萬兩”,越來越多的貴族幼兒園、天價幼兒園讓人明白學前教育市場有利可圖,有些學前教育機構為了爭取生源而不惜迎合家長的需求,公開喊出“一切為家長服務”的口號,而全然不顧學前教育是為幼兒服務的宗旨。
由于學前教育還未被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也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指導約束學前教育市場,導致學前教育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民間資本。我們從經濟學角度得知,資本的.本性是追逐利益,而資本對于稀缺資源的競爭必然會導致一定程度的混亂,所以像上述高喊“一切為家長服務”口號的學前教育機構誤導甚至欺騙望子成龍心切而又不明真相的家長也是在所難免的。
三、打好性格基礎,努力提高情商
美國作家丹尼爾古爾曼的《情感智力》一書1995年出版以來,“情商(EQ)”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稍懂一點教育的人都知道,“情商”才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所謂“情商”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情操,樂觀幽默的品性,面對克服困難的勇氣,自我激勵,持之以恒的韌性,關心他人的善良,善良與人相處,把握自己與他們的情感等等。總而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會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內容。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兒最終創建輝煌的人生,情商高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兒變成一個平庸的人,性格基礎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幾年的生活習慣,父母態度,家庭氣氛,以后都會慢慢形成幼兒的性格特點,每一個習慣在其形成的前幾天特別重要,因此,每件事一開頭就堅持按要求做,不該做的事一開頭就堅決不去做,從不遷就,慢慢習慣就會形成。
培養意志,發展自制力,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從而實現目的心理過程,堅強的意志,是人們達到目的,獲取勝利的重要條件,幼兒期兒童意志行為還很差,不能較長時間控制自己,幼兒行動的目的性也較差,行動缺乏明確的目標,往往與直接興趣或需要,個人愿望相聯系。例如:做好事為了得到一朵小紅花或是為了得到教師的表揚。
四、回歸學前教育的本真面貌
學前教育的本真面貌是謀求幼兒的全面發展,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素質教育,旨在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因此,不能把學前教育簡單的等同于幼兒的智力開發。學前教育除了發展智力,還包括健康衛生、情感態度、良好行為習慣、探索創新能力以及幼兒主體性與社會性的培養、發展與訓練。那么為了回歸學前教育的本真,為了真正實現幼兒的健康和諧發展,特此向政府和家長提出一些建議:
1.政府方面
《規劃綱要》中提到:“到2020年,全面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各級政府除了要投入大量的財政支持,還要盡快制定出學前教育法來規范學前教育的發展,積極大力宣傳正確的教育理念教、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
2.家長在進行學前教育的時候要堅持三大原則
第一,游戲應該是幼兒主要的活動。幾乎所有學前教育專家都建議,兒童應在玩中學習、玩中成長。也許很多家長會說,讓孩子游戲之后看不到孩子有什么進步,但讓孩子識字背詩之后卻有立竿見影的收獲。其實,這種重智力甚至是重死記硬背而輕全面發展的教育方法實際上是對幼兒的一種“戕害”,尤其是在3~5歲的年齡段,是幼兒發展社會感情的關鍵期,而這種“非教育”往往把孩子本來存在的創造潛力淹沒了,有時甚至會付出更大的代價。而如果讓孩子快樂地游戲,并加以科學引導,對孩子智力開發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教育必須在生理成熟的基礎上。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表明,教育必須在生理成熟的基礎上才能接受,過早的環境壓力,過度的能力要求,是無謂的努力和對幼兒的傷害。有些幼兒早期被強迫灌輸很多死記硬背的知識,上學后他可能會有一種恐懼、厭惡感,甚至干脆拒絕。
第三,教育內容必須與幼兒生活經驗相關,學習跟他年齡相符的知識和技能。幼兒學習活動的內容必須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來源于幼兒的實際需要,為幼兒的現實發展服務,并與其將來的生活相聯系。
加強早期兒童教育,為每一個兒童創造受到高質量的學前教育的機會,正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也必須放眼未來,從新世紀國際社會政治經濟的新格局和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度來思考學前教育的發展問題,以使我國的學前教育真正從教育舞臺的邊緣走向中心。
參考文獻:
[1]李天順.在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J]. 學前教育研究. 2011(01).
【學前教育方向論文】相關文章:
學前教育專業論文致謝04-20
學前教育論文致謝(精選9篇)04-20
學前教育論文致謝詞(通用12篇)04-01
經典議論文論據素材及適用方向04-17
10篇議論文素材摘選及運用方向04-06
高中語文寫作方向的教學方法初探論文07-26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的致謝詞(通用5篇)05-15
基于話語分析方向碩士畢業論文研究方法寫作的對比研究論文07-18
位置與方向11-16
辨認方向說課稿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