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寫公共管理論文
公共管理從產生意義上講是公共組織的一種職能,包括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組織和以公共利益為指向的非政府組織(NGO)為實現公共利益,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公共管理論文 ,歡迎閱讀。
公共管理論文
摘要: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有效的公眾參與是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的關鍵環節,針對當前我國公眾參與公共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議,從而不斷推進公眾參與公共管理法制化、制度化、科學化。
關鍵詞:公眾參與;公共管理;政策建議
一、公共管理中公眾參與的必要性
(一)公眾參與是公共管理的內生動力
公共管理是一項以全體社會成員作為參與主體的龐大系統的工作,其根本目的在于人和社會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同時也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強化社會功能、增強社會活力等活動,使社會成員與社會之間建立起協調發展、和諧有序的平衡關系。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離不開全體社會成員的積極參與,社會成員的主動參與是社會管理的動力,如果沒有社會成員的參與,公共管理就喪失了重要的活動主體。
(二)公共管理的科學性需要公眾參與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而公共管理又是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總和。所謂公共管理的科學性的標準應該是滿足人作為基本社會成員的需求,促進人作為社會主人公的全面發展。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能夠整合社會中不同層次的利益,從而幫助管理者制定科學的政策。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公眾的意見反饋則是政策是否具備科學性的重要標準。滿足最廣泛民眾的意愿、促進社會最大程度上的和諧發展才是科學的公共管理,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障就是廣泛的民眾參與。
(三)公眾參與有助于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社會的和諧發展需要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公眾廣泛參與公共管理可以促進公共權力和個人權力之間實現動態的平衡,一方面防止公共權力被濫用,另一方面實現公共權力和個人權力的良性互動,使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穩定。與此同時,公眾參與可以為不同的主張和利益訴求提供制度化的協商途徑,形成適度的共識,社會上不同的聲音有了發聲的渠道,社會上不同的利益能夠達到動態的平衡,從而促進各種矛盾和分歧的化解,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二、公眾參與公共管理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不健全
我國的基本社會制度為公眾參與公共管理提供了根本保證,廣泛而深刻的公眾參與能夠反映不同權益主體的利益和價值。然而,公民參與公共管理僅有政治上的認同是不夠的,作為法治國家還必須提供相應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國的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的隨意性很強,缺乏可操作的程序規范,同時,關于規劃參與行為、暢通參與渠道、保證參與實施的法律和制度也不夠健全。參與的主體、參與的內容、參與的途徑和參與的形式均沒有相關的規范和條例加以明確規定,致使許多公眾參與淪落為符號和口號,并不能真正代表廣大群眾的利益和價值追求。
(二)公眾參與的普遍性不足、自覺性和主動性較低
近年來,我國公眾參與已經得到愈來愈多的人的接受與支持,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格局,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受到社會成員的自身素質,對信息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及社會大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公眾中廣泛存在著一種“與我無關”的思想,公眾參與的能力與參與要求不相符合,參與效率低下。有資料顯示,真正出于自主意識自愿主動參加的公眾參與行為很少,一般都具有隨大流的從眾性。大多數公民缺乏公民責任感和主體意識,他們認為自己僅僅是公共管理的對象,并沒有意識到自身也是公共管理得以科學進行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公眾參與成本偏高
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要花費自身大量的金錢、時間和精力,雖然會得到一定精神上的滿足,但是畢竟要放棄自己的一部分工作、愛好和利益,同時又缺乏相關法律、政策和制度的物質補償,這部分成本成為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的一道障礙。雖然社會中也存在著一些積極熱情、無私奉獻、愛好公益的人士,但是對于絕大多數公眾來說,參與公共管理的成本是他們決定是否參與公共管理活動首要考慮的問題。
三、促進公眾有效參與公共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公眾參與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設
完善的公眾參與制度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公眾參與的基礎性制度、公眾參與的程序性制度、公眾參與的支持性制度。基礎性制度是公眾參與的基礎和前提條件,程序性制度是公眾參與公共管理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支持性制度則能夠進一步均衡和協調各方面的制度。同時,有關部門要對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的.各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包括公眾參與的主體和范圍、公眾參與的過程和形式、公眾參與的內容和要求以及出現問題和糾紛的解決方案和處理辦法等。使公眾參與公共管理活動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化程序進行,并且用法律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做到公眾參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得公眾參與制度化、法制化。作為一個法治國家,法律作為公眾參與的重要保障,絕不能只是符號和口號。
(二)培養公眾參與意識、提升公眾參與能力
培育公眾的參與意識,首先要讓公眾知道自己有權參與公共事務,這是在合法地履行自己的參與性權利,如公眾有權利要求政府提供公共安全保障、基礎教育保障、充分就業保障、社會醫療保障和公共基礎設施保障等,同時也是履行義務,如公眾有義務檢舉揭發危害公共安全的組織和個人、有義務維護公共安全和環境衛生,逐漸讓公眾把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當成一種習慣。政府在這個過程中也要發揮引導性、支持性作用,通過開展公共教育、組織公共宣講、扶持公共組織等教育、宣傳、組織等方式促進公共參與意識的提高,提高公眾的政治素質,從而提升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的能力。
(三)降低參與成本、適當提供物質補償
提高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的成本收益率,降低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的成本,政府要設身處地的為群眾的利益著想,切實解決公眾在參與過程中遇到的麻煩和問題,對公眾提出的要求和意愿予以積極的回應。在提供一定公眾參與的物質補償的基礎上,重視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滿足感,通過提高公眾參與的成本收益率來激發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的熱情和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公共管理理論下政府絕不是進行公共管理活動的唯一主體,只有依靠公眾廣泛的支持和配合才能使公共管理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公眾是公共管理活動的重要主體,公眾參與對于公共管理的實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學者要重視對公眾參與的研究,認真分析公眾參與公共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努力完善法治的、科學的、民主的公眾參與公共管理體系,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提供強大的動力。(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1]許玉鎮,楊冠一,論公民參與政府治理的法律保障,行政與法,2014(3):15—20。
[2]王琳,公共管理中的公眾參與問題分析,廣西社會科學,2006(2):14—16。
[3]張鐵軍,論公共管理中的公眾參與,福州黨校學報,2009(1):5—7。
[4]王雅琴,論行政過程中的公眾參與,行政與法,2014(4):74—78。
【有關寫公共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公共管理論文致謝(通用10篇)04-20
公共管理碩士論文致謝(精選5篇)04-20
寫公共規則的中考英語作文「推薦」05-25
公共機構節水管理制度05-11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自薦信04-23
公共區域管理制度(精選5篇)05-11
科技論文怎么寫07-28
有關上海公共租賃房屋合同04-08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心得體會04-25
公共安全管理制度(通用11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