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論文:反思性教學的實驗設計及實施過程
大凡教學實驗過程,都遵循一般科學研究的程序,即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說、驗證假說等。反思性教學實驗也不例外。這里以這幾個環節為線索,描述反思性教學的實驗設計及實施過程。
1.反思教學現狀,發現問題。可采用的方法有:(1)參與實驗的教師向別人講述自己教學的故事,在此過程中發現自己教學的問題或請別人發現自己的問題。(2)觀看自己教學的錄像帶,在專家或他人的幫助下發現自己的不足。(3)觀察實況,發現教學中需要改進之處。(4)討論,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達成共識。(5)文獻檢索,從學生作業、教學計劃、教學理論文章等中發現問題。當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形形色色的,反思性教學小組要對發現的問題反復論證,以便準確地把握。
2.進行目的一手段分析,提出假說。反思性教學的目的與要解決的教學問題的關系比較復雜。一方面,著手解決的問題不同,達到的目的可能兩樣。因此,在進行目的一手段分析之前,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問題。教學中的問題可從三方面審視:一是真問題與假問題(所謂真問題即客觀存在的有研究價值的且有可能解決的問題;相反.有一個必要條件不能滿足的便是假問題)。二是個別問題與普遍問題。三是感性問題與理性問題。一般來說,應當選擇真問題而不是假問題,理性問題而不是感性問題(或者將選擇的感性問題轉化為理性問題)。至于是選擇個別問題還是普遍問題,這取決于參與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的目的。如果僅是為了自己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可選擇個別問題;如果是為了創立理論,可選擇普遍問題。另一方面,解決教學問題本身是一個目的,但反思性教學的整體目的.遠不止于此。因此,在明確問題后,還需要弄清通過解決問題進而實現的發展教師和學生的整體目的。明確目的后,用何種手段實現目的至為重要。在選擇手段方面,“搜索樹”是有效方法之一,即先設想若干促使問題由初始狀態向目標狀態轉化的手段,再比較擇優。設想手段可從三方面進行:一是自我假設(說),二是專家假設,三是同行假設。由于設想者立足點的差異,提出的辦法通常大相徑庭,因此,反思性教學小組最后要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定下較佳方案。
3.制定教學計劃,將假說具體化。要將假說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即將前述解決教學問題的辦法,盡可能地具體化,變成可操作的步驟,根據倩況逐步落實到相應的教學階段,使假說在全部教學過程中得到檢驗,當然,如果假說只涉及某些教學環節或階段,則不必面面俱到。
4.實施計劃,進行教學。在反思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按教學計劃要求觀察教學過程,收集證實或證偽假說的材料。
5.分析和處理材料,得出初步結論,寫出反思性日記或論文、實驗報告等。
這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反思性教學周期。如果需要,下一周期再從提出問題開始。經過若干次循環,教師學會從選題到驗證假說以及形成研究結論的全過程,從而成為遇到教學問題能用科學方法解決的學者型教師。
【小學語文論文:反思性教學的實驗設計及實施過程】相關文章:
題西林壁的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11-11
《秋天的雨》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2-16
小學語文書包教學設計及反思02-15
小學語文期末教學反思12-28
小學語文《風》教學反思06-22
小學語文《觀潮》教學反思10-27
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反思12-27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2-26
小學語文《楊氏之子》教學反思03-29
【薦】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