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骨干教師論文
小學是培養孩子基礎知識的重要時間段,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小學骨干教師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小學骨干教師論文一
一、闡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幼兒終身受益的品質對提高整個國民素質,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都起著巨大的奠基作用。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為了讓幼兒將來成為21世紀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棟梁之材,培養幼兒終身受益的品質,我確信教師無疑是最辛勤的耕耘者、播種者之一。把公民道德的種子從小就播撒在每個幼兒的心靈深處,使千千萬萬的幼兒接受這樣的啟蒙教育,讓幼兒從小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優良傳統美德,是身為教師我的責任和對社會的負責。幼兒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幼兒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只要我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幼兒時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園德育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在促進孩子在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的教育中,德占據首位,因為年齡小只能去看去聽。幼兒德育教育主要是指道德品質教育,而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一個人素養的重要表現。正所謂言教不如身教!就是要以自身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為去教育影響幼兒的一種方法幼兒的行為習得的特點是“模仿學習”,無須別人來教,只要身邊有這樣的人、事,天長日久,耳濡目染,孩子們自然就會習得。我認為幼兒是聯結幼兒園和家庭的紐帶,兩者共同施教的對象是幼兒,兩者合作圍繞的核心
也是幼兒。他們使教師和家長之間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做到心與心相連,情與情相通。在教育思想、原則、方法等方面取得共識,雙方配合更加默契,共同把愛灑向孩子,共把育人質量關。
向家長宣傳科學德育教育幼兒的知識,為家長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個學習機會,讓家長獲得了教育的知識經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我們應對幼兒進行適時適度的德育教育,創造優良環境,給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幼兒形成、發展、鞏固良好的.個性奠定基礎。品德教育是多方面的,幼兒園德育工作不可能涵蓋方方面面,我就以我所教的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我在這兒提出四個方面的德育教學心得:
一、培養幼兒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情感。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說真話,不說假話,做錯事敢于承認和改正。
三、培養幼兒有禮貌和守紀律的行為習慣,良好的性格。
四、培養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自信心、同情心。
身為教師要把品德教育寓于幼兒的各項實踐活動中,對幼兒的教育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反復實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成為幼兒的表率,在情緒上感染幼兒。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德是教育之魂。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在塑造著自己。教師是幼兒學習模仿的榜樣,教師是幼兒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備受幼兒的關注,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幼兒。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利用各教學領域的教學來進
行德育教育,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把道德素質教育的內容納入各教學領域中進行,不僅有助于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更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興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同時要引導幼兒從中發現哪些是應該學習的,哪些是不應該學習的,去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道德標準,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孩子們通過讀、聽、看建立起了一種正確的道德行為,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因此,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各領域進行教育是最直觀的德育教育。 孩子公民道德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一蹴而就的。從小到大,孩子的成長進步凝聚著教師與家長的心血和汗水。家長和學校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雙方都不能顧此失彼,失之偏頗,哪一方面的忽略、閃失、差錯,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教育效果,從而影響到幼兒的發展。為了讓幼兒成為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為了祖國更加繁榮昌盛,家園攜手共同對幼兒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緩,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只要我們讓孩子們從小就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修養,只要我們都來關心下一代,那么我們就一定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世紀人才,而我們的未來也就一定會有希望。
二、“勤嚴細實”的班級管理絕招
作為班主任,自己秉著“德育為首,教育為主,育人為本”的指導思想,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為了學生能德智體全面發展,并使整個班集體朝著“健康活潑,嚴謹治學,務實求知,努力進取,團結友愛”的方向目標邁進,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一個安靜和諧、人人積極認真學習的氛圍的文明班級,從“勤嚴細實”四方針來治理班級,做法如下:
一、“勤”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條件
正如俗語所說:“一勤天下無難事”。要搞好班級工作,管理好學生,勤是不可少的。也只有經常性的深入了解,才能管理好班級。
1、勤接觸
俄國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教育家從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首先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所以為了搞好班級,首先深入學生中去,多方面去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性格等,與學生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朋友關系,多與學生交流談心,加強了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減少教育時的阻力。
2、勤表揚
俗語說:“數君十過,不如賞君一長。”多表揚學生好的方面,通過這種積極的鼓勵,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班風,激發人人向善的意識,從而達到管理班級的目的。
二、“嚴”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礎
俗語說“嚴師出高徒”,“嚴是愛,松是害”。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嚴的必要性。所以要想做好班工作,教育好學生,就必須嚴。
小學骨干教師論文二
為了了解小學閱讀課堂提問現狀,我們對六安市金安區城區六所小學進行了專題隨堂聽課,對19節五年級(六年制)閱讀課堂提問作了實況記錄,獲得了一系列數據。數據表明,提問在閱讀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節課40分鐘,平均每53秒鐘提一個問題,可見教師把課堂提問作為聯結師生雙邊活動,引導教學過程發展的基本手段。數據同時也表明,當前閱讀課堂提問還存在著諸多弊端,需要加以研究和改進。
一、當前閱讀課堂提問所存在的問題
(一)從提問主體看,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
一位老師教學《飛奪瀘定橋》的前五個自然段,共提出64個問題,下課時還沒有忘記布置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學生完全在教師的牽引下學習,學生自主意識得不到培養,自讀自悟成了一句空話。長時期以來,語文教學之所以高耗低效,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提問主體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學生隨老師的意旨學習課文,用老師想聽到的話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堂上表面熱鬧,實際上無論是語言訓練還是思想情感陶冶都是沒有生命力的。偶爾有學生發問也只是問問詞語解釋,句子含義之類沒有任何思維深度的問題。
(二)從問題的類別看,完善性問題多,缺陷性問題少。
根據問題所具有的創造性水平,可以將問題分為完善性問題和缺陷性問題。完善性問題是指既有問題又有答案的問題,它又包括三種類型:其一,教師和學生都知道該問題及答案;其二,教師知道問題及答案,學生不知道答案,需要通過讀書來解決,而且答案是唯一的;其三,教師知道問題及答案,學生不知道答案,需要通過讀書來解決,而且答案是不唯一的。缺陷性問題是指師生均不知道答案,甚至連問題也無法知曉的問題,它又包括兩種類型,其一,問題為師生所知,但方法和答案師生都不知道;其二,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答案對師生來說都是未知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多屬于此類問題。完善性問題充斥課堂,對學生思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在完善性問題情境中長大的人,總是按照成人的傳統的方式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缺陷性問題對學生束縛少,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具有特殊的價值,學生可以自由馳騁自己的想象,在獨立思考中不斷建構知識和發展能力。
(三)從問題的數量看,填充性問題多,探究性問題少。
提問作為教與學,讀與思的一個交合點,應有一定的思維度,然而了解性問題占問題總數的52%。這里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問題數量太多,內容太雜而零碎,學生沒有思考的時間,只是憑主觀想象來應付,答對了,不知道為什么,答錯了更不知道錯在哪里;二是進行內容上的填空式提問和選擇性提問。較少提供深入探究文章內涵的思維臺階,以至空耗了許多寶貴的時間,造成語文教學訓練思維、發展語言的任務不能落實。
(四)從問題的范圍看,寬窄不一的問題多,集中目標的問題少。
上課提什么問題,是由教學目標決定的,問題情境的創設應當圍繞目標來進行,提問范圍過寬過窄都會造成教學目標的偏離。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老師對教材的鉆研較淺,完全依賴教學參考書和參考教案,殊不知教案是一時一地的產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