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網絡的發展及未來論文2篇
網絡的不斷的發展,將在未來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改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網絡的發展及未來論文2篇,歡迎閱讀。
有關網絡的發展及未來論文1
隨著全球互聯網用戶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技術的高速發展,人類正朝著網絡“無處不在”的社會前進。在不久的將來,網絡將進一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其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個人可隨時隨地上網。
利用手機上網漸成時尚,支持無線上網的可攜式電腦等多媒體智能終端已經實用化。1999年初,日本領先于世界開始了手機上網服務,才過了3年多的時間,利用手機上網的用戶就突破5000萬,目前日本上網手機用戶占手機用戶總數的比例已超過3/4。
隨著第三代手機迅速普及,手機上網將更加便利、快捷和有趣。美、日、韓、法、北歐、巴西等國已于2001年至2002年正式開始“IMT-2000”第三代手機服務。“IMT-2000”可提供隨時上網等多媒體移動通信服務,可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聲音質量達到固定電話水平,可傳送簡單的活動影像等。此外,近年來無線局域網(WLAN)技術發展很快,在無線局域網覆蓋的場所,利用帶移動計算技術的筆記本電腦可直接上網,無須將其與手機連接,而且上網速度比目前的GRPS手機快100倍以上。
二、隨著寬帶的普及,網上流通的信息內容日趨豐富。
在一些國家,利用DSL、有線電視、無線方式或光纜線路上寬帶網的用戶迅速增加。寬帶網便于高速傳送大量知識信息,比如以2小時的電影內容為例,利用ISDN下載需125小時,ADSL需13小時,而利用光纜線路的話,僅需15分鐘即可完成。由此可知寬帶網絡對傳播感性知識、對提高信息化知識化水平有多么重要。有人說“寬帶的普及可能引起互聯網應用的巨大變革”,“窄帶網是信息經濟的工具,而寬帶網是知識經濟的工具”。隨著寬帶的普及,在網上流通的內容日趨豐富而有趣。
三、家庭網絡化即將成為現實。
各種“網絡家電”已開始普及,外出的人們可利用上網手機對家里的各種家電進行聯系和控制,網絡家電之間也可保持相互聯系而形成有機統一的系統。當前已有多種網絡家電產品上市。比如韓國、美國已有網絡冰箱上市,日本東芝公司的網絡冰箱、網絡微波爐、網絡洗衣機也將在今年上市。今后,通過無線技術相互連接的不同家電將似乎帶上“靈性”。比如,在房間里,這邊電話鈴響了,那邊電視的聲音就會自動變小。家庭網絡化可能會大大改變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
四、數字電視將成為家庭網絡化的中心。
數字電視具有可傳送高質量的影像和聲音、頻道多、可與互聯網連接等優點。在寬帶時代,數字電視將取代個人電腦成為家庭的信息中心。2001年全球數字電視用戶已達6200萬戶,預計2003年將再增加1億戶。有關機構預測,到2005年,數字電視觀眾將達6.25億人。英、美、韓、日、瑞典、芬蘭、新加坡等國已經從2001年或更早正式開始了數字電視廣播。美國75%以上的家庭已可接收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規定,到2007年,所有在美國出售的大于13英寸的電視機都要安裝數字電視解調器。日本松下公司將在今年推出長時間連接互聯網的電視機。
五、網絡地址的無限供應將成為可能。
正如人們進行通信要有地址一樣,每臺上網的計算機、手機等信息終端乃至各種網絡家電也要有各自的地址,但現行的IPv4(1981年開始使用的互聯網通信規約第4版)只能提供43億個互聯網地址,連全人類人均一個地址的需要都不能滿足,更不用說物品了。為此一些國家正在轉向Ipv6(1994年研制出的互聯網通信規約第6版),它可提供43億的4次方、幾乎是無限多的地址,這樣,人和物都不用為地址不足而犯愁了。今后,不僅所有的人,而且所有的重要物品都可根據需要“置身”于網絡之中,相互聯系,從而出現一個信息網絡“無處不在”的社會。
有關網絡的發展及未來論文2
一、網絡教育的興起:互聯網技術發展的產物
(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引導教育觀念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
人的全面需求都將成為教育的對象,人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學習者是教育的目的,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要求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實現不同層次多維度的發展。每個人都有三個層次的需求:珍愛生命、維護尊嚴、謀求發展。互聯網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了解國內外即時新聞,對國內外社會有較為全景的把握。網絡股市讓更多普通人了解了金融、經濟知識。一切的一切,都是網絡教育在拓寬人們的視野,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給整個人類文明帶來了長足的發展。中國文化背景下幾千年來的傳統教育一直是師生之間自上而下的教育過程,老師是師生關系的主推動力。在這種體制下,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而不是制造者。互聯網的出現從根本上對傳統的師生關系進行了改革,在網絡上越來越難以分清老師和學生的界限,憑借真才實學和真知灼見,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在哪里,都可以“結廬授課”。
(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教育方式發生改變
網絡教育帶來的大變革首先體現在由無個性的教育轉向強調個性化的教育。傳統的授課方式,教育者是少數,學習者是多數,所以要以教育者為主,對學習者實行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所有人要以同樣的方式來接受知識,這本身是與人的多元化、個性化發展相沖突的。尤其是當今社會,人的發展越來越強調個性和特質,傳統的一元化教育理念將無法滿足當前教育的大戰略,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個人,一元化教育都難以達到預期目標。而網絡教育似的教育多元化,教學者和學習者是一對一的,更是多元的。針對每位學習者,不同的教育計劃都會發揮他們的最大優勢和潛力,做到讓學習者在學習中真正得到長足進步。信息化將使教育徹底摒棄“倉庫理論”。現代化教學觀念要求作為教師的教育者,應從高高在上的知識的傳播者過渡為教育活動的運行者和傳播者,即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習活動整體的步調進行把握和規勸,讓學生主導學習的大方向,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以及獨立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作為重點教學目標。過去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只能憑借最基礎的教育工具———字典和圖書館,今后互聯網會成為學生獨立學習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二、我國網絡教育的不足
在提供了新時期的教育便利的同時,網絡教育也存在負面影響,如同傳統教育模式,網絡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一)盲目依賴網絡技術,將教育理念引入歧途
網絡教育的引入使網絡技術成為教育的一個新門檻。我國傳統教育在封建時代通過科舉突破了門閥的門檻,在新中國通過簡化字突破了舊文盲的門檻,高考制度的實行使得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公平、公正,并設立了統一的入門標準,但是網絡教育的普及使得一部分由于時代原因而導致的“網盲”人群成為新的“文盲”。網絡技術和教育捆綁在一起,但是二者的普及程度和普及重要性在當前社會是存在巨大差異的,這就導致一種由于盲目依賴網絡技術而形成的教育盲區。宋德如和張曉旭在他們的研究中將這種教育盲區的出現用“數字分化”來加以描述和解釋。這種教育盲區的出現嚴重加劇了我國教育的不公平性,造成了嚴重的地域差異。電子技術在發達地區較為普及,使得我國東部和中西部的教育水平進一步拉大。同時,由于很多農村地區尚存在用電問題,所以城鄉間的教育水平也在一步步擴大。更為嚴重的是網絡教育的引入將教育理念引入歧途。有些地方在看到網絡教育的`優勢之后將教育發展的中心片面地壓在了網絡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上,認為網絡教育重在“網絡”。這樣做其實是本末倒置,因為網絡只是教育傳播的手段,真正推動時代的是教育作為公共事業的本體質量。片面強調技術,忽視了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教育內容的與時俱進,先進的技術傳播的仍舊是落后的知識,對我們的教育提升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二)忽視網絡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習者的不利影響
網絡本身是復雜的,就象書本一樣,既有進步知識,也有文化糟粕。在網絡發展中,網民尤其是青少年網民容易受到不良影響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網癮”及其相關的負面影響使得學習者在學習中分神,難以專心學習,嚴重的還會使一些文化糟粕借由新技術死灰復燃,對青少年產生學習方向的根本性誤導。網絡不僅會對青少年教育產生不利影響,而且在高等教育中也產生了不利影響。比較突出的就是利用網絡進行的學術造假。網絡信息量大,知識流動和傳播速度快,使得一些不良學者憑借技術漏洞進行剽竊、造假。網絡教育出現以來,學術論文造假大量發生,學術垃圾加速出現,嚴重威脅了國家的科研實力,值得人們注意。
(三)教育者在網絡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不明顯
在任何教育過程中,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和學校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沒有教師的巧妙的主導作用,網絡教育就會成為一種在高科技包裝下的以數字科技實現原有理念的填鴨式教育方式。只有在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得到正確的認識和實踐的基礎上,網絡教育才能真正發揮優勢。教師必須摒棄原來的教學方式,網絡教育不是簡單地用網絡來直接呈現教學提綱,網絡教育要發揮數字化的全方位的多種功能。相比傳統在校教育,網絡教育方法無疑更加靈活,教師要在熟悉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不斷開發網絡教育的功能。另外,教師對網絡環境的營造工作不容忽視。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教師應該從傳統的傳授知識者轉向教學材料和教學環境的提供者。
三、改善網絡教育狀況的措施
(一)明確教育本質,正確看待網絡教育作為教育形式之一的服務性本質
網絡和教育的結合是時代的產物,同時,是教育發展適應環境的必然。網絡只是手段,教育的發展本質上是對知識的更新、對真理的探求,而不是傳播速度的提高和傳播模式的翻新。應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未來的發展要將人力和物力大量投入科研,在教育本身發展的基礎上發展網絡教育。
(二)加強網絡立法,保護知識產權
網絡教育要從制度方面實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網絡本身要實行良好的分類制度,從而配合網絡教育以及其他網絡行為的開放性需求,這也是網絡環境正本清源的重要舉措,會為學習者尤其是青少年學習者提供更加安全、干凈的網絡學習環境。同時要加強產權立法,對利用網絡進行剽竊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為教育者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證,從而豐富網絡教育資源,保證教育水平的先進性和多元化。
(三)加快網絡教育的發展速度
我國正在大力建設信息高速公路,在全國范圍建立一個巨型的交互式多媒體高速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把分散的電話、計算機、電視、廣播、傳真、數據庫等系統集為一體,形成以現代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為基礎,以光纖通信和衛星通信為骨干,以各種數據庫、信息庫、知識庫為信息源,跨越全國以至世界各地的大容量高速度的電子數據傳輸系統,這樣可以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和交流方式,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通過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斷延伸,不僅城市而且邊遠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的人們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育的一個個虛擬的學校進行學習。我國的網絡教育目前處于起步階段,不管是在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與世界發達國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我們必須認識到,教育創新既要依靠傳統的教育手段,也要依靠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我們要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應加強網絡基礎建設,加大對網絡遠程教育的投資,不斷完善目前的網絡教育,使網絡遠程教育延伸到祖國的每個角落。
四、總結
目前,關于網絡教育的科研研究已經達到了標準化的高度,世界各國都看到了量化研究和可控標準對于本國網絡教育的重要性。美國、歐洲、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萬維網聯盟等都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技術標準。可以看出,在網絡教育領域,教育資源的可共享性和應用性具有重要意義,系統的互操性成了網絡教育必不可少的技術支持。我國現代遠程教育標準的制定,一方面要緊跟國際相關標準的發展,以保證標準的國際兼容性,另一方面又必須考慮中國國情,做好標準的本土化工作,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
【網絡的發展及未來論文】相關文章:
網絡發展探究的論文02-06
讓員工相信未來發展的論文06-13
關于網絡出版的發展與策略的論文06-12
技術發展與網絡建設論文02-05
淺析網絡對人的發展的影響論文02-11
電子商務未來發展論文06-11
影視廣告的發展困境及其未來發展論文06-12
網絡技術的發展與安全探析論文02-10
農村電視網絡管護與發展論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