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作文的教學論文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有關作文的教學論文,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鑒一下!
小學作文的教學論文1
一、融入生活,儲備寫作素材
1.品讀自然
大自然是一部活的教材,蘊含著豐富、鮮活的寫作資源。引領學生走出校園,擁抱自然。爬山戲水,看日出日落,觀花開花謝,聽蟲鳴蛙叫,嗅花香聞草味讓學生在觀察、聆聽、欣賞、感悟、思考中,和大自然親密接觸,體會自然的美麗與神奇,萌生無盡的遐想。
2.體驗生活
生活有多豐富,作文就有多寬廣。帶領學生放風箏、捉迷藏、野炊、旅行收獲快樂,留下回憶。讓學生多關注父母每天所做的事,體會父母的勞作之苦,激發感恩之情。鼓勵學生學會洗衣做飯、整理內務、打掃房間,體會勞動的樂趣。引導學生多留心校園內外焦點、熱點話題,引發思考,發表看法。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生活,積蓄情感,豐富素材儲備,學生寫作時才會“有米下鍋”,寫作靈感才會不約而至,學生對寫作自然樂不思蜀,由能寫轉向會寫、樂寫。
二、扎實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1.整合讀寫,增加練筆機會
(1)深入研讀課文,把握文本特點,尋找習作練點。通過仿寫于精彩處、補寫于留白處、改寫于特別處、續寫于含蓄處等練筆方法,打開讀寫通道,以讀促寫,以寫固讀,讓讀與寫齊頭并進,相得益彰。
(2)注重課外閱讀。效在課內,功在課外,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閱讀量,豐富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豐富信息儲量,方可厚積薄發,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效果。
(3)傳授讀寫方法。讓學生掌握做讀書筆記的一些方法,如摘錄式、體會式、提綱式、批注式等方法。讀寫有機整合,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促進了寫作訓練,可謂“一箭雙雕”。
2.記錄生活,拓寬練筆渠道
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留心身邊的人和事,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在實踐中去體驗和感悟,養成寫日記、周記的習慣。隨時關注學生想什么,做什么,學生身邊發生了什么,教師要敏于觀察,勤于思考,讓每一次“暗香浮動”,都能成為學生練筆契機。通過這樣扎實有效地訓練,學生會逐漸養成勤于動筆,樂于動筆的習慣。
三、多元評價,體驗寫作快樂
視作文批改為學生再次完善,再次寫作,再次創造的過程。把作文批改看作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萌發寫作欲望,體驗寫作成功的過程。打破作文評價由老師“一錘定音”的現狀,采取多元評價,放大作文評價功能。
1.教師選擇性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習作,不作全面詳細的批改,而是有目的的單項批改,或字詞錯誤,或潛詞造句,或篇章結構,其它方面的錯誤暫可留存不改。教師作出客觀的書面評價,或者委婉指出其不當之處,或肯定其所取得的進步,并勉勵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學生作文交流時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公開講評。不公開批評后進生作文,以免傷害其自尊心。對于作文中精彩之處可讓學生自讀、議讀、有感情地朗讀,通過自賞、互賞、共賞,分享寫作成果。還可將一些的好的作文整理成集,或在班級傳閱,或櫥窗展出,或廣播里播出,甚至投稿發表,最大程度上讓學生感受寫作的成就感。“我能行”“我成功”的思想在學生心中不斷滋生,為學生持續寫作注入“心”動力。
2.家長賞識性評價
鼓勵學生將作文帶回家讀給家長聽,或讓家長看,讓家長做孩子的熱情讀者或聽眾,鼓勵家長參與到作文評價中來,以賞識為主,注重鼓勵,或是書面的,或是口頭的,不拘泥于形式。家長的賞識評價會讓孩子激動無比,信心倍增,建立寫作自信。
3.學生互動性評價
學生之間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差別不大,比老師批改在心理上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互批互改是對自批自改的補足與完善。引導學生互批,教其批改方法,明確批改要求。可一篇作文由多人批改,也可由一人批改多篇作文。
同伴評價時首先要肯定他人作文成功之處,向同學們推薦精彩段落、優美詞句,當然也可談要改進的地方。總之,作文教學如能“一切從學生出發”,貼近學生,融入生活,采取多種訓練形式,運用多元評價方法,增加寫作興趣,點燃寫作欲望,維系寫作熱情,學生方會想寫作,會寫作,樂寫作。這樣,作文教學便走上了一條成功之路。
小學作文的教學論文2
一、抓住習作優點,評語激勵評價
作文評語要抓住閃光點,放大點評,多用賞識眼光去看學生習作。這在教學中必不可少。習作后的信息反饋,能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學習情況后,可以進一步產生努力學習,改正不足的愿望。評語的描述是一種積極的強化,教師給學生一些激勵性的書面語言,能像催化劑一樣,促其成而不促其敗。教師寫評語時要注意:不印象主意、不情緒化、不只挑毛病、要看其進步與否、要講好話。教師多幫學生寫幾句表揚的話,多幫孩子找回自信,效果是不會低估的。除了綜合性的習作評語之外,教師要多采用眉批,一條波浪線,一個詞語,一個感嘆號,都能更好激發學生的習作熱情。評定的級別也可以用激勵性短語來體現。
二、同桌互評習作,動態評價方式
現代教育評價理論強調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互動,關注如何使評價對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結果本身。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評價的主人。學生自評是對自我發展的一種內在性評價,目的在于形成學生的自學能力、參與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可以說,自我評價是一種最常見、最重要的評價手段,它可以實現自比和自控,可以激發自尊和自信。作文是培養學生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是培養學生“以我手寫我口,以我口寫我心”的情感訓練。學生對自己的情感態度如何,習作的材料從哪里來,習作的行為怎樣,惟獨自己最清楚。要使評價趨于公平合理,評價的內容可以多元化,評價主體可以互動化,評價方式可以動態化,可以由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老師評和家長評相結合。
三、體現個體差異,促進個性發展
評價要尊重學生,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構建個體的發展。評價要尊重和體現個體差異,激發個體的`主體精神,以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促進他們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1.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習作評價也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你認為你的命題很新穎,或事例很有說服力,或行文十分流暢,或讀者意識很強,或修辭很有新意,可以說出來讓大家分享,由你自己來定個標準,然后由大家來評說。
2.嚴格要求自我
傳統的習作評價標準過于強調“全員參照”,往往以班級的尖子生為參照標準,嚴重挫傷了絕大多數學生習作的積極性,不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因此,在作文評價的標準上,要軟化“班級參照”,強化“自我參照”,給自己定個標準,以個體的實現基礎和條件為依據,確立適應個體發展需要的內差性評價標準。
3.思維要標新立異
“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習作要鼓勵學生在思維的形式上由“求同”趨于“發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視點,不同層面去思考同一個問題,使學生生命深處的創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其次,要啟發聯想,放飛想象,培養思維的變通性。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換角度”思考,運用“批判性”思考,讓學生充分展示個性,培養他們思維的獨特性。習作評價要激發創新動機,鼓勵和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重視材料準備,多元習作評價
經過習作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深刻地領悟到了習作教學的多元性,較一年前對習作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把握要深刻的多,要廣闊的多,要深厚的多,習作課堂教學評價是一個多元的系統。在習作準備上,要重視寫作材料的充分準備,讓學生有話說,有感發,有情抒。
在習作內容上,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走進學生五彩繽紛的生活,讓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在習作知識上,要淡化寫作技法,深入淺出打寫作比方,興趣盎然講寫作故事。在習作態度上,要學生說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不寫空洞無味的口號套話,少用成人的語言。在習作創新上,要鼓勵學生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大膽地想象,自由地聯想。在習作講評上,要少找不足多看優點,用放大鏡找出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在習作的修改上,要樹立精講評細修改的意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是有獨特個性的鮮活生命,我們教師要引領學生構建生活習作教學的大課堂,讓學生參與生活、體驗生活、表達生活,彰顯個性。我們教師要運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全過程地關注學生的習作,多元化地評價學生的習作,全方位地關注學生習作的情感和態度。在多元的評價中,我們才能真正克服習作教學中的諸多問題,學生才能寫出有靈性、有個性、有真彩的習作。
【小學的作文的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作文的教學的論文04-18
小學教學論文03-26
小學的教學論文03-29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04-02
小學作文起步教學論文04-18
小學階段作文的教學論文06-14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09-16
小學田園教學論文04-18
小學的科學教學論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