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筑節能論文
建筑節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規劃、設計、建造、改造和使用的過程中,嚴格按照建筑節能標準,采用節能型建筑技術、設備、材料、工藝和產品,提高保溫的隔熱性能和采暖供熱、空調制冷制熱的系統效率,加強建筑物用能系統的運行管理,并利用可再生的能源,以保證建筑綠色建筑的需要。 下面小編帶來的是關于建筑節能論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摘 要】開展建筑節能是發展國民經濟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社會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同時建筑節能還是改善環境的重要途徑,通過建筑節能可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從而有效地限制“溫室效應”和環境酸化,保護生態環境。
【關鍵詞】建筑節能;循環經濟;建筑耗能
建筑節能在西方發達國家里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在建筑中節約能源,即在建設過程中節能,(如改燒制粘土磚為壓制灰砂磚);第二階段稱為在建筑中保持能源,即在使用過程中節能,(如屋頂、墻體保溫);第三階段稱為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率,即從規劃設計開始,在整個建設、使用過程中全面節能(如各種節水、節電措施)。
目前在我國,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30%(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鄉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比率還將會越來越大),不但建筑能耗驚人,而且能源浪費也相當嚴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觀念落后、技術陳舊、建筑設計不科學、管理不當、缺乏節能意識等。如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來控制建筑能耗,開展大規模、全方位的建筑節能。隨著能源需求的增加,社會能源供求矛盾將會更加突出,能源短缺將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根本性因素。因此,開展建筑節能是發展國民經濟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社會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同時建筑節能還是改善環境的重要途徑,通過建筑節能可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從而有效地限制“溫室效應”和環境酸化,保護生態環境。
我國建筑節能潛力巨大。建筑節能工作生生不息,正在朝規模化,全民化的方向發展。總結我國近20年來建筑節能工作的進展情況,就我國建筑節能的發展前景分析展望如下:
(1)建筑節能是發展循環經濟、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建筑發展的大潮流、大趨勢。因此,我國建筑節能事業將在克服諸多困難中逐步前進,只要加快技術、組織及政策方面的措施落實,在不久的將來,建筑節能定會碩果累累。
(2)在當前和今后若干年內,建筑節能的進展還需依靠政府的強制推動,依靠立法和執法;如強制性治污減排,推廣錯峰用電等。只要各級政府領導重視,加強建筑節能工作的行政監督與引導,建筑節能工作必將在我國各地和各領域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3)隨著經濟的發展,能源供需矛盾的加劇,各種資源價格的上漲,利用市場規律,發揮經濟杠桿作用,將成為發展循環經濟,推廣建筑節能的主要動力,例如某市煤氣價每罐35元時,推廣太陽能熱水系統難度很大,當煤氣漲到每罐95元時,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推廣就很容易了,許多節能企業打出“電荒!燃油荒!我們不慌!”“煤氣貴、電費貴、使用太陽能不收費”等口號,這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說明了市場規律對循環經濟和建筑節能的推動作用。
(4)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改善建筑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建筑節能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建筑節能事業也會出現空前盛況。加快節能示范建筑、示范區、示范村建設,讓更多的群眾從親身體驗中得到啟發,形成共識。
近幾年,按照我國建筑節能實施標準的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建筑業各企業單位積極開展建筑節能工作,從材料、設計、施工各個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全面降低建筑能耗和資源能耗,有效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然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建筑耗能量占社會總耗能的27.8 % ,建筑耗能巨大,尤其住宅建筑是建筑節能的重中之重;我國現有住房面積約有400 億平方米,能達到節能標準的只有0.04 % ,微乎其微,新建的也只有15 %達到節能標準。因此,在未來的歲月里,進一步貫徹落實筑節能標準,依然是社會、政府和建筑材料、建筑設計、建筑施工、暖通空調、物業管理等企業共同關注與研究的課題。
1 建筑體的保溫隔熱(主要包括門窗、墻體、屋面的保溫隔熱):
在所有的建筑圍護結構中,門窗的保溫隔熱能力較差,我們可以通過提高門窗的氣密性,采用適當的窗墻面積比,增加窗玻璃層數,采用百葉窗簾、窗板等措施來提高門窗的保溫隔熱性能;墻體是外圍護結構的主體,我們可以采用保溫性能好、蓄熱能力強的砌塊墻體(如加氣混凝土砌塊)。也可以采用復合墻體的形式(如外保溫復合墻體、夾芯復合墻體等)來增加墻體的保溫性能;屋面作為外圍護結構的一部分,它的保溫隔熱也是不可忽略的,我們可以采用高效保溫材料作為屋面的保溫層,也可采用架空型保溫屋面或倒置式屋面等方式來達到提高屋面保溫隔熱性能的目的。
2 建筑采暖系統的.節能。:
城市供暖實行城市集中供暖和區域供暖,可以大大提高熱效率。在管網系統中,安設平衡閥,可以使管網系統達到水力平衡,與未安平衡閥的不平衡系統相比,在保證所有房間滿足規定室溫的條件下,可以相對降低所供暖區域的室內溫差,從而節約供熱熱量,達到平衡供熱的目的。
3 建筑照明、供配電系統的節能:
用熒光燈取代白熾燈,用節能燈泡取代一般燈泡,都會在日常照明中省下一部分電能,電梯的群控,電力拖動設備上的變頻調速,用電回路上加裝節電器等,都將在日常的點滴中節約為數可觀的用電。
4 除以上傳統的建筑節能途徑外,開發應用高新節能技術、改造傳統能效產品、推廣利用可再生能源,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的必然選擇。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主要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經濟運轉模式,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在當前的建筑節能中顯得更為重要、更有價值。
4.1 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燃料能源,如太陽能、地熱、風能、沼氣等的開發利用。
4.2 運用高技術成果開發高效節能的建筑設備和產品,如高效供冷供熱裝置(節電產品、節能設備等)、高效介質輸送設備(真空排水設備等)。
4.3 加大資源循環利用力度,如水資源循環利用(雨水回收利用、室內中水利用、生活污水循環利用),熱源循環利用(空調熱泵)等。我國建筑節能潛力巨大。建筑節能工作生生不息,正在朝規模化、全民化的方向發展。
5 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優化建筑規劃設計
5.1 朝向
我國現行《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21999) 中規定“每套住宅至少應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日照,當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間總數超過四個時,其中宜有兩個獲得日照。”在現行《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293) 》中,規定了住宅日照標準的最低時限(如表1 所示) 。為了有效地達到這一目標,在住宅建筑設計中應主要處理好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是按功能合理要求分配居住空間;其二是住宅群體中各住宅單體之間的間距。
在我國早期的住宅設計中,多以臥室為中心,臥室是住宅中的主要居住空間。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條件不斷地改善,人們在住宅中的活動空間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住宅內部空間分成休息區、起居活動區和廚衛服務區,分區更趨向明確合理,住宅中的臥室不再是多功能的。臥室為休息區,主要功能是供睡眠、休息兼存放衣物等,白天人們工作、學習、外出,即使在家各種起居活動也不在臥室中,因此以夜間睡眠用為主,白天多是空關著的臥室,有無直接日照,對于建筑節能而言差別不大。實踐證明,這也是單體住宅空間設計中最直接有效的節能措施。同時,建筑物間距與節能也有一定的關系,倘若建筑間距太近,在整個采暖季節,建筑的南墻太陽輻射面積因鄰近單體建筑的遮擋而縮小,單體建筑的有效日照時間就會減少。
5.2 建筑體形
合理地選擇建筑體形,對建筑物的節能效果有很大影響。衡量建筑體形的合理性,一般用建筑體形系數來表達。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體型系數越大,單位面積散熱量也越大,對節能不利,如建筑體形復雜、凸凹過多的住宅建筑。因此,在建筑設計時,要盡量使建筑物的外形簡單化,減少建筑外表面積。其外表面積越小,熱交換量亦越少。一般情況下,建筑外型可以采取長條狀,減少建筑面寬或加大進深;多單元組合的住宅可采用一字形排列,層數適當增加,減少和避免建造單元少的點式平面的低層建筑等。另外,對于冬季采暖地區的多層住宅建筑,若設為北入口樓梯,其不宜建成開敞式樓梯間,應在入口處設置成門斗或其它擋風設施,用以減少冷風尤其北風的侵入,節省室內能源。
6 提高住宅外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節約建筑體的能耗
建筑體的能耗是由圍護結構的熱傳導和冷風滲透兩個方面造成的。如果建筑圍護結構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可以減少冬季室內傳出的熱量和夏季室外傳入的熱量。在住宅建筑設計時,可以從門窗、墻體、屋面等每個圍護部位入手,在圍護材料的吸熱性和熱容性利用上尋找有效方法。
7 結語
總之,建筑節能是緩解我國能源緊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條件、減輕環境污染、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最直接、最廉價的有效措施,也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推進建筑節能,發展循環經濟,有利于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改善居住工作環境,有利于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也有利于減輕環境的污染。
參考文獻
[1]《我國建筑節能現狀與發展》 劉培琴 劉淑敏 2003 3。
[2]《建筑節能與建筑設計中的新能源利用》劉加平 武六元 2005。
[3]《建筑能耗比例與建筑節能目標》 龍惟定 2005。
【建筑節能論文】相關文章:
建筑節能的論文04-18
建筑節能論文04-18
建筑節能論文發表論文06-13
建筑節能環保論文04-18
建筑節能的論文參考04-18
綠色建筑節能論文04-18
關于建筑節能的論文04-18
有關建筑節能論文04-18
什么是建筑節能論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