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革中發展論文參考
內容摘要 :縱觀色彩從原始、傳統到現代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色彩的概念是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而我國目前作為設計基礎的色彩教學,還是停留在傳統的觀念和陳舊的模式上,這已不能適應現代設計創新思維的需要,亟須盡早改革和突破。
關 鍵 詞 :設計色彩 發展 創新 改革
色彩的概念與繪畫的歷史是同步的,就像語言與文字一樣,是互為依存的關系。但從歷史的角度看,色彩所體現的意義又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也就是說色彩作為視覺語言的語義學內涵不斷變得豐滿和復雜,而近年來設計學科的興起,更是極大地拓展了色彩的內涵和處延。
當人類在舊石器時代后期的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和法國拉斯科洞穴里,將用黏土和碳火灰提煉而成的紅色與黑色,第一次涂到巖壁上那些野牛的輪廓里時,并沒有把色彩作為一種造型的手段,而只是一種象征性的標志而已。到了十三四世紀,隨著人們經驗的積累,透視法、解剖學等學科的興起,繪畫開始向三維空間發展。喬托第一次用陰影來表現空間,他混合使用不同的顏色,使繪畫成為了能在平面上創造出深度幻覺的藝術。而喬爾喬內、提香等,又把色彩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賦予繪畫以深意,將其由相對簡單的裝飾手段變為一種具有建設性的造型藝術。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西方傳統繪畫中,色彩成了一種塑造形體的方法。它主要偏重于對自然形態的模擬和描寫,通過對光影、明暗、轉折等各方面的刻畫,來表現物體在空間中的存在狀態。在這里,色彩是為造型服務的,它從屬于以再現為目的的視覺語言系統。
歷經幾個世紀后,色彩的造型功能已成為絕對主流,并日趨成熟。雖然印象派是對色彩概念的一次革命性發展,但他們探索色彩的目的卻還是為了創造一種對視覺印象更為完善的摹寫。實際上,也只有到了印象派,才使繪畫對自然界的物體和光影的描摹達到了頂峰狀態。從塞尚開始,色彩的從屬地位有了改變。為了力求能在畫面上營造出一種新的、有意味的秩序感,他不惜打破形體,壓縮空間,從而達到一種全新的視覺感受,開創了現代繪畫的先河。現代繪畫是對傳統的挑戰和顛覆,在逐漸擺脫了“形似”的束縛后,開始對藝術有了全新的概念。各種各樣的流派、主義和運動都是藝術家為創新而進行的實驗。色彩在繪畫之中,也開始有了新的定位和功能。就像在勃納爾、馬蒂斯、勞特累克等人的繪畫中,圖案、顏色、光線本身就已經是繪畫的主題和表現內容,而不只是繪畫的手段,主觀色彩的概念開始形成。
雖然不能說是現代繪畫帶動了現代設計,但現代設計與現代繪畫的`幾乎同時興起,卻絕不是偶然的巧合。在西方藝術由傳統的“再現性藝術”轉向“表現性藝術”發展的過程中,從現代派藝術本身而言,現代藝術家們在形式構圖和色彩語言上的探索,對于現代建筑和現代設計具有非常重要的啟迪作用。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德國的包豪斯運動,都對現代設計有極大的影響和促進。1919年,作為包豪斯第一批教員中的約翰·伊頓,他是最早把色彩體系引入現代設計教育的教育家之一,他認為色彩是理性的,學生必須了解色彩的科學體系,然后才談得上自由表現。他的《色彩學》為色彩在設計領域的運用奠定了理論基礎。包豪斯則是從視知覺的角度來研究色彩和形體的表現力,然后把這些抽象的因素與設計學科結合起來。比如,研究色彩的冷暖與設計形式語言的關系,色彩與人的心理的關系等,都已經是現代設計的課題了。進入20世紀后,再現性語言已失去了統治地位,人們從再現性的物理學真實轉向表現性的心理學真實,對色彩的認識和運用,變得越來越直接和主觀,強調色彩的結構,也就是通過對色彩自然屬性的調和與運用,把色彩的元素與符號作為視覺語言的切入點,以主觀判斷和理性分析為基礎,來達到一個豐富多彩的效果,改變了傳統的色彩語言,從而進一步發掘了色彩的表現力和自由度。
現代設計在近年來不斷得到新的提高,色彩在設計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它不僅能通過具體的色相、明度、純度等因素來傳達產品的品格與性質,而且還可以利用色彩的心理、情感特性,創造豐富的聯想,為產品的認識功能、使用功能、審美功能提供最直接的支持。傳統的繪畫色彩主要是以服從造型目的為主,表達自然的真實性,憑借個人的感性來找到理想的畫面,是“畫面之內”的思維方式,創新發揮的空間比較小。而現代設計色彩則偏重于對色彩結構和構成要素的實踐和研究,通過對自然形的解構和重建,探索色彩的內在規律,拓展表現力,落實于視覺感觀接收的合理性,其理論基礎建立在視覺感知的心理研究上。作為一名設計師,只有全面地研究與認識色彩,包括色彩的物理屬性和心理屬性,熟練掌握設計色彩的表達與應用技巧,才能使色彩在設計活動中真正發揮其“符號”作用。
設計學科在我國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初,還叫“工藝美術”,到90年代后期,有了一個飛速的發展。各地院校也紛紛開設設計類專業,但是,很多院校的課程設置相對簡單。形成這種局面的一個原因是,在一定程度上,大部分設計院校的基礎課教師缺乏改革的動因。從深層來說,人們對基礎教學在整個設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夠重視,沒有把發展和創新的理念融合到設計學科的基礎教學中去。我們對現代色彩概念的發展過程,在一定程度上,還缺少深入地研究和探討。近幾年來,人們也都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也都在設計色彩方面進行著探索。相比之下,素描的改革成效比較明顯,而在色彩教學上,還沒有統一的思路,僅從名稱上看,就有設計色彩、造型設計基礎、概念色彩、色彩歸納、裝潢色彩、裝飾色彩等,內容都與寫生色彩大同小異,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名稱當然是次要的,我們不可能也沒必要去尋找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首先應該達成這樣一種共識: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的基礎課來說,我們一定要以一種發展的觀點來看待色彩,從一開始就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逐步建立起一套創新的理念和完整而成熟的教學體系,而不僅僅是對客觀對象的圖解或再現能力,更不是表面上的花樣翻新。只有這樣,色彩的教學和研究才能展現出應有的豐富多彩性。
參考文獻 :
[1]H·貢布里奇.世界美術之旅.遼寧美術出版社,1987.
[2]徐曉庚.現代設計藝術學.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
[3]董占軍.外國設計藝術文獻選編.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在變革中發展論文參考】相關文章:
論文人畫的發展與變革06-12
攝影美學的承傳變革和發展論文06-24
變革型領導理論應用發展的論文02-06
小析鋼琴教學中的變革論文06-22
淺談融媒體時代新聞攝影的變革與發展論文06-24
作業成本法的產生與發展論文參考04-14
體育產業發展研究論文題目參考02-09
智能小區寬帶接入發展論文參考04-09
樂中運用,趣中發展的論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