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困境之我見論文
拙作《古典詩詞“困境”之我見》一文同時在煙雨和紅袖發表后,小有爭議。作為一個文筆不成熟,見地甚淺的我來說,誠惶誠恐之中有一絲欣慰。欣慰的是畢竟有讀著路過了,并留下了自己的見解可供我參考。很感謝!
留言不多,句句卻是評論者心聲。有贊成的,諸如“古詩就應該用古代的那個規范來要求。不然就亂了,和現在那些唱歌的一樣,唱什么的都有!”、“支持作者觀點!我也是古詩詞愛好者,想寫律詩但水平有限,所發作品都注明“古絕”,那是無奈之舉。律詩雖然對格律要求非常嚴格,但讀起來意境深遠,是別的詩歌體裁無法替代的一種美,不然怎么唐詩宋詞流傳了這么久卻長盛不衰,而且百讀不厭?本人認為,如果作不了格律詩,大可不必抨擊它,完全可以以別的體裁作詩,詩歌的體裁很多也很自由。”之類的。很感謝他們!當然也有反對的,反對之中見真諦,很高興看到這樣的留言。不管只贊成的還是反對的,其中均不乏精彩留言。看后因心有所感,故而摘錄下來,再作一番小討論。
紅袖一位筆名為“非白”的網友這樣說道:
“我非常喜愛讀詩詞,但是從不去研究什么格律,因為我從沒打算去寫詩詞。魯迅先生說過:‘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圣,大可不必動手。’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詩已被做完,但至少格律詩已被做完。說句泄氣話,你就是窮其一生,寫出的詩也不及那時最末流詩的萬分之一。這世上任何東西都有生命周期,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格律至唐為盛,詞至宋為盛,曲至元為盛。文言小說至《聊齋》為盛,章回小說至《紅樓夢》為盛,雜文至魯迅為盛,京劇至梅蘭芳為盛。所有的盛之后,便無一避免地走向衰。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由盛至衰的過程將更快。相聲盛之后也早開始衰退,取而代之的小品在很短暫的盛之后,也在很快的顯出衰退的痕跡。所有這些,都是自然規律,也是藝術的規律。無論你怎樣努力,也不會出現梅蘭芳時代的京劇,無論你如何地才華橫溢,也不可能寫出《紅樓夢》那樣的章回小說。藝術是在發展的,我們為什么不去創造新的藝術生命呢?而要一味地去生硬地模仿越過千年的藝術形式呢?就算你模仿對了,有那么好的經典我不去看,為何要去看你那不倫不類的爛什子呢?郭沫若的格律詩寫得要算可以了吧,可是一和唐詩比起來,簡直是土的掉渣,哪能算詩,只是在窮對付什么格律吧了。的格律詩也算寫得不錯了吧,可除了幾首還可看之外,其它的讀了簡直令人啼笑皆非,什么‘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這就是他老人家寫的`經典的詞,曾向全世界誦唱,真讓人恐怖。我非常贊成讀唐詩宋詞,但決不贊成去寫,當然寫寫玩沒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指望出成績,則肯定是白費力氣。因為,雖然月還是唐時月,星還是宋時星,但人已早不再是唐宋人。”
暫且不說其留言內容如何,首先可以看得出,作者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是,我覺得這也僅僅只是他一家之言,于諸多細節方面值得探討。
“魯迅先生說過:‘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圣,大可不必動手。’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詩已被做完,但至少格律詩已被做完。”固然,魯迅是中國大文豪,說出此話定有他的道理,但是我們也不能迷信,認為魯迅說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確無可挑剔的。不要忘了,魯迅的文章為什么在現代人讀來艱澀難懂?原因很簡單,一定時期的文章是一定時期社會中政治、文化乃至諸多方面的反映,社會是進步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的發展中,魯迅的文章同樣如此,只有把魯迅先生的文章放在他所生活的那個年代里來解讀,才能真正讀懂魯迅;但是如果以現在這個社會中的某些現象來和魯迅先生所寫的來對號入座的話,肯定很難懂。所以說現在如果拿以前的某些東西來衡量的話,我想可能會大有問題。所以,作者說“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詩已被做完”,我十分同意。
但是作者說“至少格律詩已被做完”,最后又說:“當然寫寫玩沒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指望出成績,則肯定是白費力氣。因為,雖然月還是唐時月,星還是宋時星,但人已早不再是唐宋人。”此話就差了,實在不敢茍同。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樣,當然思想也大相徑庭,誰能保證、誰又敢說現代人寫不出好的詩詞?可能有些人說現代人寫的詩詞都是垃圾,那恐怕還是我說的“這也是一種‘吃不上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吧。況且,現代人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行為習慣,只要按著既定格律和詞譜寫,又何嘗不會寫出“現代人的唐詩宋詞”呢?
“這世上任何東西都有生命周期,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毋庸置疑,這話深在其理。但是,古典詩詞作為一種文化,不能和歷朝歷代各種制度相比,不能和法律條例相比,法律條律只有在經過歷史的檢驗后才能決定其“生死”權,但是古典詩詞是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人民的成果,有誰會把自己來之不易的成果扔掉?所以只要人民喜歡,不管誰前來阻撓,依然會代代相傳下去的。大家都知道《詩經》、《國風》等等等等,流傳已經很久遠了吧?可是他生了之后“死”了么?沒有吧?是的,古典詩歌是面臨著一些“困境”,有人提出要老歌新唱,但是不管怎么樣,古典詩詞在社會中的地位是永遠不會被別的東西取代的,有盛不會“衰”。
“藝術是在發展的,我們為什么不去創造新的藝術生命呢?而要一味地去生硬地模仿越過千年的藝術形式呢?就算你模仿對了,有那么好的經典我不去看,為何要去看你那不倫不類的爛什子呢?”說句不客氣的話,這個觀點簡直就是廢話!創造新的藝術生命?現代人不是已經創造出來了么?現代詩不是么?我已經不想多言,還是《古典詩詞“困境”之我見》中那句話:“詩歌現在又不僅僅是古詩詞一種,現代詩歌不就是‘創新’后的古詩詞?那個完全沒有格律限制的,而且連韻腳也免了,多自由的一種形式!怎么不去寫呢?”尤其是后面那句話,我覺得都可笑了。你這不是自尋煩惱嗎?又沒有誰來逼著你來看古詩詞,不管好的不好的自然有感興趣的來看,不來就算了唄,沒人強求的,再說了,難不成說只有你說了好才算好?你說沒有價值就沒有價值,就是“爛什子”你把自己未免也看得太高了吧?(此話沒有人身攻擊的意思,只是無心快語罷了)。如果一直是這樣的心態,恐怕別說“創新”了,可能自己連“涂鴉之作”都寫不出來吧?
以上只是一點點不成熟的想法而已。當然了,此處自有高人在,歡迎各位留言交流,也希望作者繼續發表自己的高見,如果所言甚是有理,我會按照自身條件吸收改正。謝謝!
【古典詩詞困境之我見論文】相關文章:
古典詩詞精選08-31
經典古典詩詞11-29
古典詩詞11-20
古典愛情的詩詞04-12
唯美古典詩詞03-17
古典唯美詩詞03-29
古典的唯美詩詞03-29
古典詩詞摘抄11-11
古典詩詞的座右銘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