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評職稱論文
職稱論文,顧名思義,就是指在一定職業范圍內,用于評定一定職業職稱的論文形式。為大家分享了小學教師評職稱的論文,歡迎借鑒!
摘 要 :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受教師和外部學校因素的影響。當前存在著反思目的存在偏頗、缺少反思技能的培訓、缺少教師的集體反思、教學反思的頻次不夠的問題。可以通過調整教師的價值取向、加強教師培訓,構建交流合作的氛圍以及將教學反思納入教研活動計劃的策略來解決現存的問題。
關鍵詞 :教學反思 ;影響因素 ;問題 ;對策。
教學反思作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著重探討小學教師在教學反思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旨在為小學教師教學反思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
一、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的影響因素。
(一)教師自身因素。
1. 小學教師素養。
教師的理論素養。教育理論素養高的教師比理論素養匱乏的教師更容易看到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夠靈活地運用自己已有的理論技能進行反思改進,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師的人格素養。本文所說的人格素養是指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愛崗敬業的精神--教師對于教學的熱愛。
2. 小學教師教齡。
“教師的教學反思是隨著教師的年齡變化的,教師的教學水平也發生變化。”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相對于初任教師來說,更了解學生及教學內容,可以很快學會教學反思的技能。
3. 小學教師的人際關系。
教師和校領導的關系。學校的校領導品質及用人標準、教育理念都會影響教師對待教學的看法及積極性。如果校領導是公正嚴明、以身作則的表率,就會提高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主動性。反之,校領導有偏執性格,打壓教師的教育教學想法與行動,助長不正之風,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教師對教學反思的積極性。
教師和同事間的關系。良好的同事關系是進行交流的前提。如果同事之間存在隔閡,就會對教師心理產生不良影響,進而影響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學反思也會出現大量問題。
教師和學生間的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在相當融洽的氛圍中一起進步、共同學習,即教學相長。學生愿意同教師進行交流,向教師提出一些寶貴的教學意見和建議,可以為教師的教育教學反思提供值得思考的反饋信息。反之,僵硬的師生關系不但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進行,對教學反思也無半點好處。
4. 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即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認識、追求和態度。一個沒有追求的教師,是不會有心思去進行教學反思的,教師對理想教學的追求應是教學反思動力來源的一個方面 ;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態度,也就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心理傾向積極的教師更愿意進行教學反思,心理傾向消極的教師不愿甚至厭惡進行教學反思。
(二)外部學校因素。
1. 學校的物質資源。
豐富的物質資源可以為教師的教育教學反思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方式,甚至可以擴展教學反思的內容 ;反之,則不利于教師教學反思。
2. 學校的組織環境。
學校教育的價值取向。如果學校追求升學率,教師就會反思怎樣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怎樣對教學活動改進能夠提高升學率。如果學校的價值取向并不重視成績,重視的是學生的發展,教師在教學反思時就會更加關注如何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問題。
學校的制度環境。學校制度環境對教師的壓力小,教師的教學反思就會更自如,情感態度上也更愿意去反思,制度環境若是給予教師很大壓力,就不利于教學反思的有效進行。
3. 學校給予教師的時間資源。
反思的時間充裕有利于教師教學反思的深入,反之,教學任務及其他教育工作占用了教師大部分的時間,教師也就沒有足夠的精力和耐心進行反思,甚至會產生職業倦怠。
二、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的問題。
(一)反思目的存在偏頗。
反思目的存在偏頗首先表現為教師的價值取向存在偏頗,這種偏頗主要是受學校價值取向的影響。在學校乃至整個社會“以片面追求升學率”為教育價值取向的現狀下,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目的及其對內容的選擇,都是以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為標準的。
(二)缺少反思技能的'培訓。
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影響教學反思的深度和廣度。如果小學教師掌握的教學反思技能比較少,那么,在實際工作中就不能利用各種途徑去獲取反思的信息提高反思能力。小學教師中還存在著不知道運用何種方法進行反思、運用何種方法指導實踐的問題。
(三)缺少教師的集體反思。
目前,教師的教學反思多為個人對教學的反思,反思方式單一。在學校中,教師之間存在著競爭關系,造成一些教師不愿與同事分享教育教學經驗 ,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為教學反思方法之中強有力途徑的“集體備課反思法”的力度。
(四)教學反思的頻次不夠。
目前,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頻次是不夠的,現在學校雖在各種程度上要求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但是能夠落到實處、能夠有效進行教學反思的人很少。
三、小學教師教學反思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培養機制不健全。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許多學校組織安排的教育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的學業成績為準則,導致學校只重視教學技能的培養,缺乏對教師反思技能的培訓。同時,一些很少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和教研活動,教師每天的工作只是為完成教學任務,導致教師教學反思的時間不夠。
(二)教師認識不足。
很多小學教師沒有對教學反思的重要性產生認同感,他們沒有反思意識,將教學反思當作教學活動額外的負擔,自然不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反思活動。
(三)教師間存在競爭關系。
學校對教師的激勵制度,使教師間存在競爭關系,一些教師不愿與其他教師分享自己掌握的教育教學經驗,進而導致教師間缺乏溝通交流。無論是孤立的教學,還是孤立的教學反思,均會使教師的教學反思存在關注點單一、形式固定、反思內容不全面等問題。
(四)缺少反思的時間。
小學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兒童。同時,要承擔多個班級的教學任務。“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也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工作量大。學校需要經常組織學生去參加活動,同時,學生的功課也不能落下。”很多教師尤其是初任教師或是擔任管理職務的教師的時間很少是屬于自己的,他們缺少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教學反思。
四、小學教師教學反思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調整教師的價值取向。
首先要改變學校的價值取向。學校的價值取向應該從重視學業成績轉向重視學生的發展,這種轉向是為了緩解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并不是說不看成績,而是將成績作為學生綜合發展的一個考查方面。學校的觀念轉變了,教師在教學反思時就會關注如何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問題,從而使教學反思更加全面,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二)加強教師培訓。
學校可以邀請一些專家為教師作講座,教師之間也可以進行相互輔導,并且可以利用在職培訓進行反思技能的訓練。“在教師培訓中,應組織教師有系統地學習反思理論,教師也應有意識地學習與教學實踐聯系較為緊密的教育理論,以更好地認識和把握教育、教學的本質和規律。同時,還要加強教育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培訓。”教師的責任感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教師的教育過程中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并通過相對合理化的激勵制度激發教師的自主反思。對教齡短的初任教師要加強教學反思理論的培訓,并組織他們系統地學習教育理論。對教齡長的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理論培訓的同時,還要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并輔以合理的激勵制度,提高其教學反思的積極性。
(三)構建交流合作的氛圍。
學校的領導可以從學校的制度上對教師的行為進行引導,創建有利于促進教師合作的氛圍。可以組織一些集體培訓活動和實踐拓展訓練,通過教師間的互幫互助、齊心協力去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增進教師對彼此的了解。同時,應該制定公平合理的獎勵制度,使大家公平競爭。還可以設置集體成就的獎勵制度,這樣更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團結,從而為教師間教學反思的交流奠定基礎。
(四)將教學反思納入教研活動計劃。
“學校應該把教學反思納入教研活動的計劃,從而在時間、內容上給予保證。”同時,要對教師進行培訓,教會他們如何高效地進行教學反思。
參考文獻 :
[1] 邢秀茶,張紅 . 論小學教師教學反思中的問題及對策[J]. 石家莊學院學報,2010,(2)。
[2] 熊宜勤 .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 [J].教育探索,2006,(5)。
【小學教師評職稱論文】相關文章:
中小學教師評職稱將淡化論文12-05
小學教師評職稱個人總結05-03
小學教師評職稱的個人鑒定04-16
小學教師評職稱自我鑒定03-31
小學教師評職稱個人述職報告12-08
小學教師評職稱個人自我評價07-27
小學教師評職稱總結(精選20篇)10-02
小學教師評職稱個人述職報告06-22
小學教師評職稱的個人述職報告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