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努力建構觸動心靈的語文課堂論文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新課文,編者將它放在第五單元“想象和聯想”主題中。我以為,如果將文章的解讀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就相對削弱了語文教學文本的豐富性,因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話作品。我國著名的童話詩人金波用詩一般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盲孩子在他的影子的幫助下尋找到光明的故事,歌頌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幫助,啟發我們熱愛生活、關愛弱者。盲孩子和影子都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幫助他人最終也會獲得幸福。因此我確定了“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培養多向思維的習慣,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③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愛弱者的良好品質。”的教學目標。其中教學重點是要學生“通過體驗發展學生對于弱者生存的關懷,體驗文章的意境”,這是一個較高的目標。
那么,怎樣讓學生也能進入到這種感動中并且學會從文章的語句中分析作者的深層涵義、真正地理解文章的內涵,感受人性之美呢?
一、直奔心靈的提問
我選擇的第一個問題是,“讀了這篇童話后,你感動了嗎?如果你感動了,那么是哪里最讓你感動?”在這里,直接奔向主題可能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快餐式閱讀不會讓學生深入感受文本;功利化的社會使學生的情感世界荒蕪一片;現在的學生似乎不再懂得什么是感動,什么會讓他們感動。感動成為我們人生中最奢侈的情感。
果然,有一個學生說,他一點都沒有感動。他的漠然并不讓我感到意外。這正是我這節課的教學生成點。我希望學生能夠根據一定的方法指導后獲得感動的過程,獲得課文深層涵義的解讀。我就趁勢引導他,那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希望能夠從中讀到感動。
我一直主張課堂教學應該有一個完整的矛盾沖突。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文本,學生自我與自我,文化閱歷的差異,文本的陌生化都是課堂生成的因素。學生無法體會感動,這揭示著學生和教師(教師感動于文本),學生和文本(文本具有強烈的情感因素),學生自我與自我(通過認真閱讀真的會感動嗎)幾者之間的沖突與矛盾。
二、沉浸自我的朗讀
朗讀是入情的最好方式。作品內喜怒哀樂的感情,抑揚頓挫的節奏,可以通過朗讀而清楚地顯現,可借以加深體會,增進理解。我的朗讀功底不是很好。但我敢于在學生面前朗讀。因為,我要把我的情緒傳遞給學生。尤其是文末一句“他倆說,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讀到這里總是讓我感動。后來在舟山聽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清華大學附中韓軍老師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驗證了我的觀點,他用二十余分鐘朗讀了全詩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準備了“默讀—自由讀—選擇讀—齊讀—范讀—品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最后以師生齊聲朗讀童話的最后一句話結束課堂教學,給學生一個完整的體味過程。讀成為發現、感動的方法,讀成為承載感情的載體,讀成為師生共同交流的平臺。
三、靈光一現的爭辯
在教學過程中,我提問學生“影子為什么能夠和盲孩子說話?”學生說“因為是童話。”我追問“那么童話為什么能夠讓影子說話呢?”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在一般的教學流程中它解決的是這篇童話的寫作手法,歸納了所有童話的特點。當然,這還涉及童話學中更深奧的命題。臺灣《中華兒童百科全書》中解釋為:“童話就是寫給小孩看的故事,不過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這故事是想出來的最可愛的故事。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東西都當作人來看待,讓所有的東西相互交朋友,讓好的`愿望能實現,讓一切有趣的事能夠發生。”剛開始,學生似乎被我問住了。但在我反復的詰問中,終于有學生說:“童話都是想象和聯想的,它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這樣一個涉及文學文體學的問題就這樣給學生順利解決了。這里說明教學對話需要生成,任何預設完美的課堂都不可能窮盡學生的思維,只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課堂教學中生成高質量的教學對話,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當然,這個問題背后還能夠生成更多的問題,比如“探究一下,其他的童話里有哪些事物同樣具備了這種魔力”等等。
四、裸露思想的交流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先生在《語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一文中指出:“語文教育有其特殊性,許多人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時,都會發現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往往是語文教育,或者是語文教師。”為什么語文教師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呢?這可能是由于語文教師的“思想”魅力所致。因為一個人真正吸引別人的是他的思想,一個人真正可貴的也是他的思想,而使一個人真正有別于他人的也是思想。我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學中,正是用自己的思想和學生進行交流,才獲得學生的認可,讓學生在這個冷漠的社會中發現一絲人性的溫暖,感受到世界中存在的情感,感動每一份讓我們感動的愛。我告訴學生我閱讀時真實的感受,曾經感動的細節,每一個表意纖細的詞語。我在課堂上,不僅完成了對文本的一次解讀,還完成了對情感的再一次發掘。那個說自己一點都不感動的學生在臨下課時告訴我,他真正地被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命運感動了。
這何嘗不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應該感動的東西呢?
以上不僅是我執教這節課的感受和收獲,也是我一貫的教學原則:只有裸露自己的內心,用自己的心靈去撼動學生的心靈,才能獲得學生真誠的交流,只有具備真實交流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最新努力建構觸動心靈的語文課堂論文】相關文章:
努力建構觸動心靈的語文課堂(教師中心稿)12-06
關于建構信息共享的語文課堂的論文04-23
心靈的觸動高中議論文08-28
心靈的觸動01-15
淺談建構語文課堂的生態教學的教育論文07-04
建構信息共享的語文課堂教學論文04-23
觸動心靈的瞬間心靈被觸動作文06-24
心靈的觸動征文06-13
觸動心靈的力量優秀議論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