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朗讀成為幫助學生解讀文本的“助推”的論文

時間:2021-06-11 15:06:08 論文 我要投稿

讓朗讀成為幫助學生解讀文本的“助推”的論文

  讓朗讀成為幫助學生解讀文本的“助推”

讓朗讀成為幫助學生解讀文本的“助推”的論文

  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教研室 譚培霞

  我們總是說“朗讀既是目標,又是手段”。說它是“目標”,培養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說它是“手段”,是因為作為傳統的語文學習方法,通過朗讀可以再現形象,可以還原畫面,可以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一言以蔽之,朗讀能夠幫助學生感受語言、感知文本、感悟寫法,即幫助學生解讀文本。那么,如何通過適切的朗讀指導,幫助學生實現對文本正確而深入的解讀呢?以下是我的點滴思考,期得與大家共饗:

  一、朗讀幫助學生正確感知文本

  朗讀傳遞的是一種理解。“輕、重、緩、急、頓”就是一種理解,教師通過準確把脈,就能在讀中指導學生理解意思。

  如《呼風喚雨的世紀》中“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這個句子如何停頓就關系到對文本的理解。有兩種停頓的現象,

  其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其二,“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學生很容易將“上”與“歷史”緊連,但是聯前想后,前文中說“在20世紀一百年的時間里,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那么多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顯而易見,是用“一百年”和“上百萬年”進行比較;下文緊承的是“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通過指導學生準確把握停頓,也就準確把握文本了。

  不僅在現代文中,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因為言簡意賅,停頓更應關注。《伯牙絕弦》一課中“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古。”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抑或“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仔細琢磨,理應是第一種讀法是比較準確的。因為這是按照句子主、謂、賓進行停頓的,這樣的朗讀會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句意。

  《楊氏之子》中有兩個難讀的句子“孔指以示兒曰”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結合理解,正確的朗讀停頓應該是“孔/指/以示兒/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尤其第二句是“夫子家/禽”還是“夫子/家禽”,這顯然是與文言文中淺顯的古代文化常識相結合的。

  在平素的教學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似乎是預習時就應該完成的事情,常常被我們忽略。然,學生有時會出現破讀的現象,這顯然是理解有誤,通過朗讀給以糾正,實現正確理解。朗讀的作用就在于此。

  二、朗讀幫助學生感受語言感悟寫法

  朗讀不是讀來讀去,倘若伴隨著新的感受和發現,才會朗讀得有層次,感受到朗讀的魅力。

  ·幫助學生讀出形象

  【案例】一位教師在教學《將相和》的“負荊請罪”這一故事時,指名讀、分角色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交流“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廉頗是個怎樣的人?”學生交流:

  生1:藺相如是以國為重,廉頗以自己為重。

  生2:藺相如宰相肚里能撐船,廉頗知錯就改。

  生3:藺相如大度,廉頗小氣。

  ……

  以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讀出這樣的感受并不難,可是教學中,我們的終極目標并不是要貼個標簽,知道一些關于品質的詞語。“形象大于思想!”應該立足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如何引導學生行走在閱讀中,在“讀中感悟”?教學時,不妨從文字中引導學生發現,請看這兩段話:

  1.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2.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倘若不進行深入引導,學生會不會從文字中讀出藺相如和廉頗的特點?也許能。但是,這并不是基于對語言文字進行深究而得之的,而是帶有直覺性的.答案。語文教學不就是要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中“出生入死”嗎?缺少了這個來回品讀的過程,語文課的味道就寡淡了。

  如何改變平鋪直敘,波瀾不驚的教學?引導發現!

  在出示第一個語段后,引導學生發現廉頗口口聲聲的都是“我”,再深入到文本中進行朗讀感悟,強調著“我”來讀,學生設身處地地朗讀廉頗的語言,廉頗那“自大、小心眼、自以為是、以己為重”的形象就會躍然紙上。

  同理,學生也會從二人的語言中進行對比,發現藺相如的口里說的、心里想著的都是“趙國”,這就是“顧全大局”,這就是“以國為重”;他不是直呼“廉頗”,而是一口一個“廉將軍”,他以德報怨,這就是“宰相肚里能撐船”,這就是“心胸寬廣”!

  這樣的教學過程,人物的品質、特點不再是空洞無所依的,而是呼之欲出的。兩位的形象才立體起來,不是扁扁的一兩個詞語。學生再去讀人物傳記的時候,才會關注到語言中的細微稱呼所折射出的人物內心。

  【案例】《白鵝》中“吃相”一段,“三眼一板一絲不茍”究竟是怎樣的吃法?可以通過指導課文的句子來體會──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別處吃一口泥和草。一讀:讀出吃的是什么?自然朗讀時就會強調“冷飯、水、泥和草”。二讀:能少一樣嗎?(下飯的東西一樣都不能少)三讀:這個吃飯的順序可以改變嗎?(不能改變,即便離得很遠,也是這樣的吃法),朗讀時,學生又自然會關注到“先、再、然后”等表順序的詞語。這樣,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對“三眼一板”有了具體的界定,“鵝老爺”就是這樣,吃飯時下飯的一樣也不少,連順序都不能改,就這么架子十足,就這么講究這么有派頭。這就是──三眼一板。由此,對“鵝老爺”的脾氣也就有深刻認識了。

  這樣有針對性的朗讀指導,學生會從中讀出滋味,歸根結底,是因為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發現了藏在語言文字中的“密碼”,這恰恰是學生容易忽略的。課堂的精彩就是“陌生”的價值。讀出發現,才讓課堂充滿魅力!

【讓朗讀成為幫助學生解讀文本的“助推”的論文】相關文章:

提導學生通過朗讀解讀文本培訓心得體會07-14

小學語文兒童詩文本解讀論文06-28

詩歌文本的解讀策略06-15

化石吟文本解讀10-17

《采薇》的文本解讀09-18

課文《麻雀》文本解讀10-27

圓明園的毀滅文本解讀09-04

《圓明園的毀滅》文本解讀08-28

《木蘭詩》文本解讀11-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美女在线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天堂手机版 | 综合久久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免费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久久综合一区 | 亚洲激情视频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