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文化保護論文

時間:2021-06-14 20:57:18 論文 我要投稿

有關古村落文化保護論文

  1古村落和傳統文化保護利用的啟示

有關古村落文化保護論文

  1)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古村落和傳統文化保護利用是政府職責。政府要主導,組織古村落外部環境整治,內部建筑維修,基礎設施配套,村民搬遷安置等。旅游經營可由市場運作,成立保護利用有限公司(股份制),國有控股、村集體控股、社會資金控股均可。為啟動新葉古村保護利用,建德市成立8人編制的古村落管理委員會,文體副局長專職負責,財政投入500萬元/年,同時落實60萬元專項管理經費(12%)。黟縣成立遺產辦,設專職人員編制,統籌西遞、宏村的規劃、文物、文化等管理事項。

  2)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古村落保護利用,要因地制宜、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實行原地保護與異地保護并舉。對于有保護利用條件、街巷肌理尚存、傳統建筑較多的古村落,應該整體原地保護;對于散布在偏遠村落不便就地保護或即將倒塌急需搶修的古建筑,可通過異地搬移的方法集中保護;在保護措施上,可采取認租、認購、認領多種形式,既增加農民收入,又促進傳統文化可持續發展。

  3)有效利用、文化傳承。中國近代史上出現晉商、徽商兩大商業主流。深厚的徽商文化底蘊正是從古村落和傳統文化保護利用中得到延續、傳承,形成了文化產業鏈,產生持續的經濟效益。當地政府從一開始就從文化層面統領古村落保護利用,把古村落保護利用與建設美麗鄉村、小康村、生態旅游村有機結合。如黃山市黟縣西遞村、宏村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浙江金華市婺城區寺平村、杭州建德市新葉古村申報為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建德市對新葉古村保護開發定位為“游秀美新鄉村,覽千年古建筑;體驗耕讀文化,品嘗農家土菜”。寺平村在保護利用中將古村落保護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獲得了浙江省特色生態旅游村、小康示范村、美麗鄉村等稱號。

  2古村落和傳統文化保護利用的思考

  1)政府主導。古村落歷史價值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保護利用必須政府主導,成立工作機構,具體負責規劃編制、政策制定、拆遷安置、資金籌措等工作,在處理好村民生存與發展、保護與利用、近期與長遠等關系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民間力量,實行企業化運作。

  2)規劃先行。編制古村落保護利用發展規劃。規劃要充分體現古村落的主題和特色,包括保護、完善、村民安置、旅游利用等內容,并充分征求村民意見。規劃一經確定,嚴格實施。古村落保護區內,村民建房必須報批后才能動工。今后的規劃修編,也盡可能邀請原編制單位,以保證保護與利用思路、理念、技術方面的連續性。

  3)科學保護。按照“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指導思想制訂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案。保護利用中應注意古村落周邊環境營造,盡可能的保護古村落的整體環境。對于需要新建的建筑,其建筑風格必須與歷史建筑保持傳承關系。

  4)多元投入。古村落保護利用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非單個部門、鄉鎮、村力所能及。針對財力緊張狀況,可建立政府、部門、鄉鎮、村集體以及民間資金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在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的前提下,堅持政府扶持、項目爭取、部門協作、民間資金和村民投資投勞相結合,全方位多渠道融合資金。

  5)利益共享。古村落保護利用必須把村民收益納入計劃,讓村民通過保護利用增收。可借鑒安徽黟縣西遞村、宏村經驗,由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村民以房屋、家具、古董等入股,每年從利益中抽取一部分用于古建筑維修和村民參與旅游的補償。同時,可引導當地村民投資一些“短、平、快”的服務項目,因地制宜地開辦原汁原味的農家菜館、鄉村旅店等,讓村民真正得到實惠,從而主動參與到古村落保護與利用中,讓古村落活起來。

  3對祁縣古村落和傳統文化保護利用的建議

  1)充分挖掘歷史文化,高質量編制保護利用規劃。祁縣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名人眾多,古村落富有特色,文化遺產價值高。借用建德市宣傳部長的話:“晉商文化底蘊太深厚了,你們那的一磚一瓦都是文化”。建議縣委、政府統籌文化、文物、旅游、規劃、農業、林業、村鎮等各方,由文化部門牽頭,落實古村落和傳統文化保護利用工作。特別要規劃先行,組織編制古村落和傳統文化保護利用規劃,扎實做好基礎資料收集整理工作,編制過程充分征求社會各界意見,規劃成果按法定程序評審報批,保證規劃的法定性和執行的連續性。

  2)以點帶面,構建旅游文化產業體系。2014年,谷戀村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村。村內歷史古跡眾多,明清肌理完好,文化積淀深厚。《谷戀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已批準實施。根據祁縣實際,應突出重點,政府牽頭成立谷戀村保護利用機構,把谷戀村保護利用納入祁縣旅游文化產業規劃,完善祁縣“名城—名鎮—名村—名院—名園”旅游文化產業體系,形成“千朝農谷莊園—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喬家大院—谷戀村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祁太秧歌—塔寺村苗木基地—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河灣村羅貫中故里—九溝風景區—梁村遺址及麓臺山、紫金山、上莊溝等”為一體的“慢城”旅游休閑格局,為祁縣文化強縣夯實基礎。

  3)古城、古村聯動保護利用,功能互補。昭馀古城以渠家大院晉商博物館為核心,晉商名街為主軸,除了明清建筑本身外,可展示晉商商業票號、鏢局、珠算、茶莊、山西面食、民間剪紙、手工藝,增加歷史名人館,制作歷史名人蠟像,介紹歷史名人事跡等。喬家大院是北方傳統民居一顆明珠。2014年,喬家景區已獲批國家5A級景區,充實景區內容必須依托大院作文章,保存或恢復大院周圍民居的原貌和疙道的尺度,保存喬家堡古村落完整群體。可展示地域傳統食品加工文化,如醋作坊、酒作坊等制作工藝流程;可利用演藝再現民間婚嫁、生日、滿月的全過程;可開辟一些民居院落,用于游客體驗當地民俗生活、模擬劇情精華片段、游客參與制作傳統食品過程等互動項目;可在服務中心等游客接待、小憩地設立電子顯示屏,輪番播映《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等晉商題材的影視作品。谷戀村重點突出傳統村落形象和祁縣民間聚集肌理內涵,可增加傳統戲劇表演、廟會、家譜等反映農村民俗文化的內容。整合各種文化資源,要規劃出合理的旅游線路;在祁縣主要出入節點設立醒目的旅游導游圖和指示標志;對沿線景觀進行重點整治,拆除改造所有不協調建筑,統一(或協調)建筑風格,凸顯晉商建筑特色,文化氣息。所到之處,讓游客無不有一種身處晉商文化核心地的感覺。

  4)加大宣傳造勢,增加文化投入。宣傳、文化部門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利用各種形式開展文化宣傳活動。借鑒建德市的經驗,配備村文化員,給予適當補助。組織專人整理、挖掘、編寫歷史名人事跡、戲曲秧歌、拳術套路、村史村志、民間故事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文化祁縣》《祁縣歷史文化名人》叢書的編輯出版。另外,把祁縣的人文、地理、旅游資源、服務機構等濃縮成小冊子,大批量印發,擺放在旅游景點、賓館、飯店等集散地醒目位置,供游客免費提取。同時結合景點的地域文化特色,重新整理規范導游詞,舉辦專題培訓,提高導游人員素質,真正把祁縣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展示給世人,傳承給后代。

【古村落文化保護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古村落保護發展與規劃設計論文02-04

古村落集體土地保護利用研論文04-28

榆林小曲文化保護的論文06-08

廈門港文化及其保護論文06-23

宏村古村落文化導游詞02-05

小議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路徑論文06-22

電視媒介對民族文化的傳播及保護論文06-23

民族地區城市特色文化保護的論文06-08

中國文化的保護議論文03-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最新国产美女菊爆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 | 亚州另类欧美综合一区 | 亚洲国产人物在线观看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综合网 |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