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辦產業及其管理體制淺論論文

時間:2021-06-12 17:59:51 論文 我要投稿

關于高校校辦產業及其管理體制淺論論文

  摘要:我國高校產業的興起,有其深刻的國際、國內背景和歷史的必然性。近年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越來越短,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大,目前國際上的實力競爭,實質上是科技的競爭,高廠技術已成為提高經濟競爭力的主要手段和決定因素。

關于高校校辦產業及其管理體制淺論論文

  關鍵詞:高校,校辦產業,管理體制

  一、高校產業興起的歷史必然性與大學功能的延伸和發展

  高等學校是我國科學技術的重要的方面。改革并放以來,隨著高校科技土作的加強和科技成果的日益增多,以轉化和推廣科技成果為主要任務的高校科技產業逐步興起,近幾年來發展很快,對國民經濟、科技、教育發展和高校自身的改革產生了積極影響,逐步形成一種既有利于大學的改革和發展,文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和國民經擠增長的新事物。當今的大夢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的輻射源。這個輻射源的形成標志著大學功能的延伸和發展。在產業革命之前,大學只有單一的教育功能;產業革命后,逐漸擴展出第二功能,即科學研究功能;近年來,隨著以高技術為特征的新技術革命的興起,大學又產生了第三個功能,即高新技術輻射功能。

  二、高校產業的內函與界定

  高校首先是培養,人才和創造知識的場所,因此高校產業必須受學校基本任務的制約,必須與教學、科研緊密結合。高校科技產業由大學科技成果開發的延伸而產生,擔負著科技成果向社會轉移和實行商品化、產業化的重任,反過來又為教學、科研提供基地、經費等支持,并不斷地向教學科研反饋來自社會的需求和信息,從而推動教學、科研的改革和發展。這種既有分工、又有結合的關系是高校科技產業與社會企業的主要區別,其生命力就在于能很好地依靠本校的技術與人才優勢,同時又能結合并發與經營活動,積極承擔各層次學生的培養任務。高校產業是指高校根據其人才與科技優勢創辦或參與創辦并為主管的,以轉化和推廣科技成果為主要任務的,與高等學校的教學、科研有比較密切關系的技術密集型實體。高校產業既是教育事業的一部分,又是國民經濟的一部分。其內核是教學和科研工作,外圍才是高校科技產業。這一種更高層次和水平上的教學、科研和實踐的三結合基地。它既有第一和第二產業,也有以咨詢和信息服務為主的知識型的第三產業。

  三、高校產業的運行機制與管理體制

  大學科研工作和大學科技產業雖然在科技活動方面有著緊密的聯系,但畢竟是兩種性質不同的工作。因此,從原則上講,兩者應由不同的人去完成。大學科研人員介人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只是參與部分科技活動,而不是經營活動。搞科研和辦產業需要兩種不同的學問。明確了這一點就可以防止科研人員都帶著自已的成果去辦企業,結果產生了一大堆小公司、勢必會沖擊教學和科研工作,而且產業也是辦不好的。最好的辦法是將新的可產業化的成果按其性質歸口到相應的老企業,既節省了管理上的人力、物力,又增加了老企業的后勁,也避免了重復企業的出現。高校的教學、科研與作為經濟實體的產業,兩者性質和任務不同,具有不同的發展規律、運行機制和衡量標準。企業的開發、生產、銷售服務是經濟活動,衡量企業的'首要標準是經濟效益。因此,高校科技產業必須堅持事(業)企(業)分開的原則,建立獨立的管理體系。采用相對獨立的勞動人事制度、財務制度和分配制度。學校只設立相應的管理機構,歸口管理本校所有科技產業,以便制定統一的管理辦法和政策法規。學校通過其管理機構以股份或承包等法制形式明確與下屬企業的所有權、保證國有資產增值,并使企業全面完成經濟合同所規定的責任。

  學校不得對校辦企業施加任何妨礙企業自主經營的行政干予,學校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能是:

  1.培養與選拔,確定好企業負責人。

  2.協助企業制訂實事求是的發展規劃和向學校的上交計劃。

  3.做好協調工作,主要有二個方面:

  (l)橋梁作用,即通過制訂政策與條例協調企業與學校的關系。

  (2)服務作用,即隨時協調企業與企業周圍的關系,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目前各校的歸口管理機構基本上有三大類:一類以“總公司”的形式對全校企業進行管理;一類是以校產委員會管理全校企業;還有一類是設立職能處歸口管理。三大類中,作者認為以建立學校規范的職能處進行宏觀管理為佳。因為校產委員會往往是權力機構,但其成員又多數由科研處、財務處、后勤部、審計處等職能處組成,由于各自的職能不一樣,在對校辦企業把關的同時往往制約著企業自主經營與發展。以“總公司”為管理機構也不太可取,因為“總公司”本身是一種事企不分的形式,這種即要管理又超脫不了參予經營的機構往往使自身處于矛盾的運行狀態,作不到宏觀管理,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束搏企業的發展。另外既是總公司就要進行工商與稅務登記,從而使自身處在經營行列,不便發揮對政府職能部門的協調職能,不利于保護所屬企業的利益與發展。再者,總公司意味著是企業,而衡量企業的首要標準是經濟效益,這就往往忽視了承擔各層次學生的培養任務,從而弱化了對科研、教學、實踐三結合的協調作用,最終使校辦企業發展為社會企業,從校辦企業變為社會企業后,企業與學校的關系就少了,只存有經濟一種關系,這樣的企業往往會發生學校管不了的危機。

  綜上所述,高校科技產業是改革中出現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生事物,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一條有效途徑。高校發展科技產業不僅具有天然優勢,而且又是優化我國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高校自身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并不是所謂的“下海”,更不能“人人下海”,目前教育經費不足時要抓科技產業,今后教育經費充足時創名牌高校仍然離不開大力興辦科技產業。高校科技產業是教育、科技、經濟三者的結合點,是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實現“211工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校辦產業及其管理體制淺論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科技產業管理體制研究論文06-22

關于高校科技產業管理體制改革初探論文06-21

淺論高校網絡環境下教學資源建享及其措施論文07-05

淺論高等教育大眾化對我國地方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論文06-23

高校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論文06-25

關于高校體育產業發展論文02-06

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研究的論文02-06

淺論高校貧困生的精神扶貧論文04-27

高校后勤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論文06-2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五月丁香亚洲综合499ee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 一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一区 三级国产99在线 | 午夜一区二区免费福利麻豆 | 亚洲中文日韩乱码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