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國產業空心化的成因及轉型策略的論文
產業空心化又叫去工業化,主要是指較發達地區制造業中心的產業資本大量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從而導致發達地區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漸下降。對于產業空心化的定義一般包含有兩層意義:第一層強調工業企業地理位置上的轉移;第二層強調產業結構的變化導致原有產業退出而新的產業尚未形成。最早提出“產業空心化”這一概念的是由B·布魯斯通和B·哈里遜1982年在《美國的脫工業化》一書中提出,該書認為產業空心化是一國的資本大量從基礎生產能力的各個方面撤出。
日本學者馱田井(1996)認為產業經濟中的“蕭條與空心是由經濟社會不可逆轉的趨勢引起的”,產業空心化是經濟社會不可避免的趨勢。我國一些學者認為發達地區原有的制造業產業出現老化,迫于生存而向其他地區轉移,與此同時,新的產業在原來的地區還沒有來得及培育起來,于是就出現了所謂“離制造業”的現象。
從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產業空心化的歷程來看,產業空心化造成了發達國家的`失業率普遍居高不下,經濟增長放緩,貿易赤字嚴重等問題。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日本、歐洲等地區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之后,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幾乎停滯,就業崗位短缺,泡沫經濟迅速膨脹。而從各個地區產業轉移的現象來看,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演進是產業發展不可避免的歷史趨勢。因而,應對產業空心化的措施不是如何避免產業空心化,而是如何減輕產業空心化給這一地區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國產業空心化的成因及轉型策略的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我國芒果產業現狀與發展策略07-01
我國動漫產業營銷策略與競爭力分析的論文06-26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難點及突破策略論文02-07
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對策建議作文01-14
試探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論文02-03
旅游產業及文化產業融合策略探究論文06-22
我國電信產業結構分析論文06-26
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探討論文02-05
試論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現狀論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