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海縣林下香菇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論文
論文摘要:
靜海縣林下香菇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
論文關鍵詞:
靜海縣,林下,香菇,公害,標準化
靜海縣大力發展經濟林種植。目前,我縣已發展林地面積40.26萬畝,其中速生楊經濟林16.66萬畝。我縣從2006年開始引進林香菇、種植實用技術,獲得了成功經驗,可實現林地畝年增收8000元,并且探索出5—10月份在林地反季節生產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達到上面長樹、下面長食用菌目前香菇種目前林下香菇植面積1萬多畝,年產鮮菇9萬t以上。近年來,通過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香菇生產的質量和效益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同時探索出了“以林為主,多種經營,以短養長”的無公害林地立體農業發展道路。
1菌棒制作
1.1菌種制作。菌種分為母種、原種、栽培種,母種從大型科研單位引進,再制成原種到栽培種,然后用于生產。因此,制作菌種的時間應比制棒提前45d左右,菌種發菌時問需要40d左右。
l.2選擇原材料。選用當年砍伐的硬雜木加工,隔年腐朽的木材及松柏木、楊槐木不能作為原材料。木材粉碎成5~10mm的木屑。粉碎好木屑要避免雨淋而發生霉變。
1.3菌棒制作
1.3.1配料。將選好的原材料進行農藥殘留化驗檢測,選擇無農藥超標的原材料按要求進行配比。菌棒配料:雜木屑78%、麩皮20%、紅糖1%、石膏l%。將木屑堆攤在干凈的水泥地面上,將麥麩、石膏均勻地撒向堆面,糖溶于熱水中,反復攪拌干料直到均勻,然后將干料中間挖成凹形,將糖水分次加水,依次倒入料中,用鐵鍬攪拌幾次到均勻為止。做到比例準確,干料混合均勻,原料吸水均勻,干料吸水充分,濕度控制在65%左右。
1.3.2裝袋。用裝袋機裝袋,雙層套袋,塑料袋規格為15cm×55cm。裝袋時,將塑料袋套入裝袋機的出料鐵桶上,用鐵鍬把料鏟進料斗內,左手輕壓住塑料袋,右手頂住塑料袋底部,用力均勻而順其自然的裝滿袋,使袋內培養料松緊適宜,取下袋后,一人專門將多余的培養料倒出,擰緊袋口,扎袋人松開袋口,拍打幾下,使之干凈,用棉繩把袋口先捆扎二道,再把袋口薄膜反回頭扎牢固,使之密封。套上套袋封好袋口,每袋重1.9~2.1kg。
1.3.3高溫滅菌。新式蒸汽鍋爐滅菌,4h內達到100℃以上,保持l0h,每鍋可滅菌3000~4000棒。滅菌時做到菌棒蒸熟蒸透,無生料。
1.4菌棒接種。將滅菌后的蔭棒晾涼后進行接種。采用五孔雙面接種法,整個接種過程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接種在接種箱中完成,將60個左右菌棒、3袋菌種放入接種箱
中,用專用氣霧消毒盒煙熏滅菌3min。滅菌消毒結束后,接種人員雙手用75%酒精擦拭消毒,坐到接種箱前,雙手進入接種箱內,取袋培養袋擺好.脫去外套袋,用打孔木棒對培養袋打孔,打穴后迅速用接種器或手工將菌種緊緊擠入接種孔內,讓菌種與菌穴密切吻合,不留問隙,菌種于穴面微凸起。這樣,香菇菌絲一萌發就可將接種口封住,防止雜菌危害。依次接完5個孔后,套上外袋封好,放在一旁,待整箱接種完以后,依次進行。
2發菌管理
2.1發菌場地。培養菌袋的環境要求清潔、干燥、通風、黑暗,其中通風干燥尤為重要。在生產棚內進行發菌即可,使用前在地面撒上石灰粉進行消毒。按“井”字形排放菌袋,疊放高度8~10層。排放時接種口向外側,不要遮壓,以利通氣。
2.2溫濕度管理。低溫發菌,溫度維持在l5℃~28℃。室內空氣相對濕度要求65%左有,寧干勿濕。保持空氣清新,氣溫高時,早晚通風;氣溫低時,中午通風,料溫高時
多通風。培養室要求暗光,防止菌絲徒長形成菌膜。
2.3通風。接種后10d翻第1次堆,菌袋上下調換,使其發菌一致。發菌期間,應勤檢查,如發現個別菌棒出現雜菌斑塊,應及時撿出。在接種孔菌種互相連接以后,脫掉外袋。隨著菌種的生長及時采用針刺通氧。
3轉色出菇
3.1菌棒轉色。轉色是香菇生產的特點,菌棒發滿菌后,由白色轉為褐色,才能形成菇蕾出菇。根據各品種特性,接種后5O~60d時間菌棒逐漸轉成褐色,轉色的好壞直接影響出菇的.早晚和產量的高低,應保證溫度l5℃以上,使其正常轉色。
3.2菌棒擺放。單層擺放,每平方米擺放40棒。
3.3帶袋出菇。通氧后養菌7~10d,使菌絲恢復生長,菌絲恢復后進行帶袋出菇管理,待菌棒旱紅棕色,袋內頭茬菇成熟時,脫掉內袋并采菇。
3.4溫度管理。以增減棚頂遮蓋物和調節通風強度,使溫
度保持在l5℃~25℃,最適溫度在18℃左右。
3.5濕度管理。使用微噴技術,實現供水的高霧化、均勻噴灑和多次少量的灌水方式。早、晚噴水,小菇少噴,大菇多噴,保持空氣濕度85%~95%,茹體成熟時停止噴水。
3.6通風管理。視棚內溫度情況早、午、晚進行通風,保持菇床空氣流通,防止形成畸形菇。
3.7光照管理。根據商品要求,調節菇棚遮蓋物,保持“三分陽七分陰”或“四分陽六分陰”的散射光。頭潮菇采摘后,繼續利用溫差和干濕差刺激,經過一干一濕刺激后,
菌筒覆蓋薄膜進行保溫、保濕,促使菌絲恢復生長。3~5d后開始溫差刺激,保持晝夜溫差達到10℃以上,迫使菌絲體分化菇蕾,形成第2輪菇潮。
4適時采收
當香菇菌蓋邊緣向內卷,菌蓋尚未完全展開時應及時采收,可達到出口的要求。如果鮮銷采收時間可比上述標準略晚一點,但也不可過遲。采收時間選在晴天,采摘時應輕輕旋轉,不能往下拔,以免破壞棒面培養料,影響下批茹的生長。另外,按先成熟先采的原則,注意不要碰傷幼菇。采收時要隨時清除殘菇及老根,以免造成污染。
【《靜海縣林下香菇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論文】相關文章:
無公害韭菜生產技術[論文]06-12
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的運用論文04-26
無公害玉米生產技術研究論文04-12
太子參林下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論文04-17
無公害茼蒿保護地標準化栽培技術論文05-19
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示范工作總結09-01
林下生態雞養殖技術分析論文04-28
有關楊樹病蟲無公害防治論文04-27
葡萄林下的作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