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族精神與語文教學的論文
民族精神與語文教學
民族精神的教育表現為樹魂立根,要樹中華民族之魂,立華夏民族之根。進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培養孩子們的根性意識。我們需要有世界眼光,但同時我們還要有中國靈魂,在我們孩子們身上找回民族精神找回民族自信,找回民族話語。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其發展的關鍵時期總是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要尋根,沒有根的意識就成了飄浮不定的浮萍,沒有家園的概念,沒有歷史的記憶,不知道我從哪里來,不知道我向哪里去,變成了隨波逐流的逐利者,這樣的人是發育不良的人,是不健康的人,這樣的民族是不可能發展壯大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語文教學與民族精神本身就有著天然的聯系,漢語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對內是黏合劑,對外是屏障。優秀的中國文學作品中蘊涵了豐富的民族思想、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語言就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直接載體,熱愛民族語言,了解民族語言,自如地使用民族語言,就是民族精神的一個最好體現。
怎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民族精神的教育,上海市的課程實施綱要中已經有了非常具體的要求,只要在我們的語文課堂里自然地而非生硬地,常態地而非做作地進行教學,那么我們的目的就能有效到實現。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我覺得同樣重要的另一個方面是語文教師的話語能力和話語方式。語文教師的話語能力、話語方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話語方式。一個階段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師不會說話了,不會說自己的話了。因為我們經濟發展水平的落后,因為技術水平的落后,我們對我們的教育方式表示了懷疑。我們睜大眼睛尋求國外的教育,尋找發達國家的教育,試圖從中找尋到理想的模式,試圖改變我們不太良好的教育現狀,這個時候教育理論家們為我們頻頻引進經濟發達國家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論、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技術,教育界刮起了一陣又一陣的時尚風,我們的中學教師,包括我們的語文教師,在陣陣西風吹刮之下,漸漸喪失了自我,于是流行什么我們就崇尚什么、追什么風,從我們嘴里說出的時髦的語言,也都是西方的語言。這當然有助于我們了解別樣的世界、別樣的思想、別樣的理論、別樣的做法,有助于我們開闊眼界,但是同樣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是,這里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西語霸權,久而久之我們的價值趨向會發生嬗變,我們不再因漢語而驕傲,我們不再自覺地捍衛我們的漢語,我們民族的語言在我們這代人與下代人身上會不會淪為第二語言,無論是發音,還是詞匯,無論是內容,還是話語方式,這是很值得我們思考憂慮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就是人本身,一個喪失話語能力的人,不可能期望他有自信力,一個不會自說自話的民族,不可能期望有強盛的民族精神,不可能有自主創新的的精神和能力。
語文教師應該開闊自己的眼界,語文教師應該接受西方的理論,但是我們同時必須堅守民族的文化、民族的語言,不能讓西語潮流淹沒了我們,不能讓我們自身喪失了民族語言的能力。燦爛的中華民族的文學史上有許多語言典范,文學語言原本就是豐富多彩的,原本就有創造性,語文教師原本就應該具有語言的稟賦,我說話,而非話說我。
【民族精神與語文教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民族精神的議論文10-16
語文的教學論文03-29
中華民族精神相關論文05-04
語文語感教學的教學論文06-26
經典的語文教學論文05-10
語文領域教學的論文06-20
研究語文的教學論文03-31
關于語文的教學論文03-29
語文教學論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