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語文教學的論文范文
摘 要: 初中語文教學內容是一個多層次、多結構、多要素的審美系統,是人文的沉淀,是美的升華。它薈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國度的審美情趣、審美要求和審美理念,蘊含著極其豐富、極其廣泛、極其深刻的美學內容。在語文教學中,充分調動師生審美情感,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重視個體心靈的感受與體驗,通過有效途徑實施審美教育,就能使學生在參與性的雙邊教學活動中,發展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一、當前語文審美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受多年來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語文教學中出現了很多教學弊端,導致語文審美教學一直未能有效開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于審美教學的認識度不夠
關于語文,很多人對它的觀點是“愛你但是愛不起來”,具體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語文學習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很多學生學習語文的耐心和持久力不夠,想要短時間內語文水平迅速提升,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其次,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習存在認知誤區,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學與不學效果都一樣,只要認字就是掌握了;第三,還有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重視對語文審美教學的傳遞和表達,導致很多人沒有認識到語文學習的樂趣。綜上種種原因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語文審美教學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語文學習處于應試和愛好之間左右徘徊。
2.語文審美的教學范圍過窄
說到語文審美,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是唐詩宋詞,可見對于古典詩歌的教學中,教師對于韻律美、意境美、語言美等都有所傳遞,但是對于其他文學作品的美學表達大多停留在表面階段,教師們研究的不夠深入,教學傳達也有所欠缺,導致學生們對此認識也略顯不足。對于學生本身而言,由于年紀尚小,除去表面文字美,很多深層的美感他們很難體會,因此教師教學也很難全面展開。
3.審美教學的深度不夠
美育教學的一個突出目標是“審美趣味”的建立和養成,趣味是興趣之上的一種偏愛,通過審美教學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審美判斷是美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審美教育是“在更廣闊的界面上使人領略了經濟、文化、道德、風俗等因素,在更深刻地層次上使人看到了人性、本原與人生,它將人的視野引向廣闊的大千世界,它引導了對人類、自然、宇宙萌生出一種大關懷。”然而,由于教師本身美育經驗有限,加之眼界限制,很多教師將一些固有的美。枯燥的美強加給學生認可,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和理解,因此,當前的審美教學很難達到與學生心靈的溝通,教學仍停留在“文本”之上,無法引起情感共鳴,進而對學生產生深層次的引領。當前語文審美教學的一個突出弊端就是,美育教學清水一色浮于表面,缺乏相應的深層次的共鳴與呼喚。
二、提高初中語文名著教學審美教育的幾點建議
在語文課堂對學生實施美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語言和文字本身就是美的表達媒介,教材內容亦是精心安排的審美素材。通過語文教學在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基礎之上發掘美并孕育美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在對大量作品藝術的鑒賞、玩味中得到美的體驗與感悟從而確立健康的審美觀和崇高的審美理想,培養審美能力,按美的規律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1.多樣化發掘教材的內涵之美
語文教學的展開是以課本為主要依據的,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多樣化發掘教材的閃光點,新版初中語文教材的文學性極強,充滿文化底蘊的名家名篇多年以來能享譽海外,不止因為文筆優美,里面很多內容其實都是平實的文字,但是處處彰顯著極強的感染力,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初讀這篇文章覺得作者是有多么善于描述才能把一件這么小的事情,描述的這么復雜,可是讀的次數越多,心理的感覺就會產生莫名其妙的變化,這樣飽含深情的描述需要多少心血才可以成就。長大后品讀這篇文章,時常會潸然淚下,里面除了父親對兒女的深情流暢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感情又何嘗不感人至深。
2.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段落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課本之外互聯網的便利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充足的教學素材,除了課本上面的選段之外,教師可以從網上搜集很多文章的相關背景、配樂音頻、帶有畫面感的畫作等等,幫助學生從聽、說、讀、寫等等多個角度充分理解文章內容,學習語文除了完成試卷答題之外,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和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懂得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3.教師的自身影響
除了課本之外,教師是教學能夠順暢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自己設定為教學的一個部分。例如可以有意識的搭配一下符合文本意境的服飾,帶給學生親切的情景感;講課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字里行間流淌一些情感進去;通過教師的點撥和引導,撥動學生心弦,以情動人。從教師的一言一行之中都會傳遞信息給學生,教師才是學生審美的指向標。教師對美的態度潛移默化之中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語文教師渾然天成的語言表達、敏銳的洞察力、張揚教學藝術、完善的人格等,都是學生眼中美的表現。此外,教師自身的精神風貌和生活態度是學生最直觀的心靈導向,對審美氛圍的營造有著決定性作用。
三、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是一種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是促進人格完善的一種教育形式。把語文審美教育滲透于語言文字和聽說讀寫的教學過程,賦予語文教育教學以生命活力。它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并提高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人生的思考,建立起健康獨立的人格。
【初中語文教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教學論文:初中語文活動課的探索12-05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關于寫作與口語交際教學12-05
淺探初中語文教學流弊與對策(教學論文)12-06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教學論文)12-06
淺談初中語文唐宋散文教學(必修教學論文)12-06
初中語文合作學習模型初探(教學論文)12-06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目標設置的體會 (人教版 教學論文)12-05
新課程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淺探(教學論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