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

時間:2021-06-13 17:48:56 論文 我要投稿

大學體育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

  關鍵詞:大學體育論文

大學體育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

  摘要:高校體育教育是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科學鍛煉身體的手段和方法的重要一個階段,也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學生從事終身體育鍛煉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大學體育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僅只是傳授基礎的體育理論知識,而且還應該打破傳統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體系,從而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基于此,本文筆者著重探究大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育體系;終身體育意識

  所謂終身體育主要是指個人根據自己的思想意識進行貫徹一生的體育鍛煉與學習的過程。其中,終身體育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成為了終身教育的一部分,并且與終身教育相同,都是根據自身意愿而進行的,且大部分都是在沒有老師或課程的情況下主動進行的。下面就大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意義進行具體論述:

  一、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意義

  終身體育與體育教學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使人們的身體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為人們從事其他活動打下身體基礎,進而使人們的環境適應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人們通過進行體育活動,能夠讓人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尤其是在現代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人們豐富的工作、學習與生活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通過體育鍛煉,能讓人們心理壓力得到緩解,繼而有益身心健康。目前,在我國高校中,發展并推廣終身體育是十分有意義的,因為我國開展全民體育的成效遠不如歐美國家,人們身體的整體素質都不高,而在歐美國家,不僅有完善的體育環境,并且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日常體育鍛煉活動中。較之我國,學生在進入高校后邊產生了倦怠感,不僅針對學習,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度也很低,并沒有高中階段那種“敢闖敢拼”的精神。同時,由于受到外界各種條件的干擾,以及缺乏鍛煉的環境,導致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整體呈現出下滑狀態。針對這種情況,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已刻不容緩。

  二、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途徑

  學生要想接受最正規的體育訓練,獲取最完整的體育知識,高校體育課堂仍是最關鍵的場所。所以,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日常體育鍛煉中去,只有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養成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以及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本文與高校體育教學實驗有效結合,提出一下幾種方式,旨在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一)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尊重終身教育的客觀實際

  高校體育教學在設置課程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的客觀實際,做到合理設計、科學安排,才能為終身體育教育的進行提供最基礎的.條件。此外,還應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其需求,創新現有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促使體育教學能順利開展,讓學生的體能得到強化訓練,大大提升學生身體的綜合素質。同時,讓大學生在接受體育理解知識教育和運動技巧學習之后,逐漸形成自主鍛煉的好習慣。除此之外,在大學體育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做到以人文本,讓學生結合自身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使其體育特長得到發揮,提高學生體育鍛煉與學習的參與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只有引起學生興趣,才能讓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鍛煉的積極性

  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在日常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首先明確學習體育的目的,教導學生正確理解學習體育所具備的社會意義與個人意義。同時,將之與其他文化課程結合到一起,讓學生理解到只有良好的身體,才能給日后學習或工作打下基礎;其次,需讓學生了解到自身才是課堂主體,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應該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將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激活。并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培養出好學氣氛,只有有了興趣才能喚醒學生自覺性,進而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促使學生學好體育,才能夠促使學校真正成為推動“終身體育”教育的重要場所。

  (三)改變傳統體育教材內容,養成體育鍛煉良好習慣

  我國目前的高校體育教育多是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而學生的首要任務在于掌握運動技術,這雖然能使學生對技術價值的追求得到滿足,但卻沒體驗到體育中的游戲、娛樂、健身等價值。在傳統體育課堂中,學生因要完成各項考核,迫使其將體育視為任務去完成,在給學生造成一定心理壓力的同時,還讓學生失去了在體育活動中得到的滿足感,更談不上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了。現代體育正是秉承休閑、娛樂、健身的理念在發展,比如攀巖、鄉村賽馬、體育保健、溜冰蹦極等等。而如田徑、體操、籃球、排球等傳統體育項目已不適應現代體育教學的發展,這些項目難度大,且要求具備較好的身體素質,項目也過于單一,不僅讓學生有枯燥乏味之感,有反感甚至消極情緒產生。曾有這樣一想研究調查:游戲、健美操、舞蹈等健身性的體育項目與體操、田徑等鍛煉體能以及具有競技性質的體育項目相比,前者明顯廣受好評,其“支持率”也高達85.2%,而后者僅占9.5%和8.4%,究其原因在于前者難度相對較小,易于掌握,并且對健身以及樂心都有非常顯著的效果。還有一項調查表明:籃、網、排球等具備技能性的體育項目,其支持率也大幅高于傳統體能體育項目,其分別支持率也為70.1和10.5%。傳統體能性體育項目內容過于單一,且缺少智力型是主要原因。這就給目前從事高校體育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應順應現代時代發展的需求對傳統體育教材內容進行改革,在教學計劃制定過程中,不僅要將學生終身體育的需求作為其考量標準,又要兼顧體育項目的趣味以及娛樂性,增加部分難度適宜且有關終身體育教育的項目,如健身性與技能性體育項目等,讓學生能從體育鍛煉中感受快樂,進而能自主積極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長久下來,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便會逐漸養成,并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此外,教師在安排日常教學內容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運動特長以及身體素質等等,做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通常情況下,擁有良好身體素質與技術的學生在訓練時會越練越起勁,興趣也越來越濃厚,針對詞典,教師應以更高的標準作為其要求;相反,針對身體素質一般且技術比較差的同學,教師要適當放低標準,降低其技術難度,并添加一些輔助性的訓練,建立起學生的自信心。最后,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針對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所表現出來的不足之處,教師應加以包容,并且努力尋找學生身上“閃光點”給予表揚,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激發,還能促進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四)開展多彩課外體育活動,發展大學生的體育能力

  課外體育活動是大學生體育能力發展的重要場所,也是課堂體育教學的延伸與補充。充分的自主權、活動形式豐富多樣是課外體育活動的特點。也因此,學生也熱衷于參與到課外體育活動中。教師則可充分利用這一特質,開展各項活動,并營造出體育鍛煉氛圍,借此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會到運動所帶來的趣味,不僅能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還給他們各方面體育能力的發展帶來幫助。具體說來,體育能力主要囊括了一下四個方面:一是運動能力。各高校應結合其實際情況,開設娛樂、健身、達標與保健能不同類型的課外體育活動,并有專業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學生則結合自身興趣自愿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這樣才能投入自身全部的熱情到日常訓練中,提高自身特長,并使自身的運動能力得到培養。二是組織能力,通過開辦與體育項目相關的社團、俱樂部等。并成立協會,再由協會組織全體大學生均能參與的課外體育競賽活動,憑借有計劃、有目的的競賽活動組織,不僅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得到提高,還培養了其組織能力。此外,鼓勵學生多參與社區活動個,讓學生做到自己運動同時指導他人,使高校的教育資源得到充分發揮,既為學生實踐體育提供了平臺,又為全民健身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三是面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難免出現意外事故,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進行運動生理、保健、損傷等相關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面臨突發情況時能及時處理或自救,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為登山、徒步、攀巖等新興運動在高校的普及與推廣起到了促進作用。四是體育評價。課外體育活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體育實踐中去,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將實際與理論相結合,以增長其體育評價能力。總而言之,廣發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不僅使學生的課外生活得到重拾,還使學生的體育能力得到了培養。為學生從事終身體育奠定了基礎。

  三、結論

  學校體育教育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應革新傳統觀念,以自我體育知識與技能結構的不斷完善為目標,樹立牢固的終身體育教育思想,以滿足體育改革對教師的要求。同時,在日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堅持“以人為本”,借此培養學生自主自學能力,大力開展快樂體育教育,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從而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2019 | 日本玖玖资源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一香蕉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AⅤ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