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散文體裁,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25 02:18:56 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針對散文體裁,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凡杰出文章都是通過作者獨運匠心,苦煉情、境、字句而作。散文更需要這種筆下的功夫,但多數學生并不能對散文獨有的這種“詩情畫意,言盡意無窮”的美感加以領會,這也是散文閱讀教學落入尷尬境地的原因。而且,在攻讀不得的情況下,學生更愿意去讀故事性強的小說,這對他們來說較之散文更具有感染力,這就使得散文閱讀教學每況日下。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教師要使學生明確感受到散文自身的獨特魅力,抓住作者創作時情感的噴發、境物的擇取、暗示主題的字句等等,并將這些點作為突破口,進入文本,實現有效閱讀。

針對散文體裁,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一、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誘發與文本情感的共鳴

  散文創作是作者表達對時代及人生獨特感悟的一種途徑。作者嘔心瀝血,依情造文的直接目的便是使讀者因文悟情,產生與文本以及作者的情感共鳴,這是支撐讀者閱讀下去并深刻理解的最有效方法;诖,教師在進行散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與文本情感產生共鳴。當然,進入作者情感世界需要一個過程,因選材的不同進入方式也有差異。例如,有些散文側重景物的描寫,即借景抒情,在拿捏文本蘊藉感情的時候,應從對景物描寫的咂味切入;有些散文記人敘事,即直抒胸臆,所以,必然也要從人物描寫、事件敘述切入把握文本蘊藉的情感。雖方式不同,但都本著抒情的目的進行,情是散文的歸宿,也是散文教學的重點。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體悟其中情感,在散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學生聆聽作者的心聲,把握創作者在文本中營造的情思。

  以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為例,這是一篇夾敘夾議的散文,蘊含了魯迅對當時反動政府的揭露與批判,以及對革命人士遭受迫害的極度悲痛與憤慨。這一系列的情感都體現在段落、句子當中,隨著作者深沉文字的娓娓道來而慢慢呈現。為此,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閱讀入情,當形成一定的感情基礎,再讓學生由篇到段,由段到句,找出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句段,并深入分析。學生找到一些句子,如:“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因為四十幾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哪里還有什么言語?”這種欲語卻還休的矛盾感表現出作者內心極度的悲痛;還有“慘象,已使我目不忍睹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等句都將作者內心的悲痛之情推至頂峰。“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等等又表現出作者內心的憤慨,這是每個人對待發生悲劇的情感態度,讀者很容易產生共鳴,從而有效地感知文章內容、情感。

  二、進入文本的境,把握物對情的映照

  有學者指出:“散文是不分行的詩歌”,作者寄情于景,用生動細膩的筆墨發掘物的狀態,物與物的聯系,而構建出一個境。而境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情的一個映照,因此,教師在進行散文教學的時候,便可從境切入,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境,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握作者所用的表達方式,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進入作者所選擇的場景、事物的描述當中,進而參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但如何進入作者所構的境當中是需要技巧的。在這里,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散文文本,感知作者在文本中描繪的畫面、場景,并通過想象再造場景,將自己當成文本境中的一份子,以這樣一種方式進入作者所創設的意境之中,充分的體會作者的情感。

  散文文本的“意境”是外物與作者內心融合的場域,是體現作者強烈感情的藝術畫面場景。在閱讀的時候,學生要借助聯想、想象,感知作者意境中所傳達的主觀情感。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為例,這篇散文詩情畫意,好似一幅明月朗照、荷塘漪動、花韻連綿的畫卷,美的畫面、美的意境交織在一起,詩般展現在學生面前。當然,標題雖是《荷塘月色》,仿佛是一篇寫景記游的文章,實際上包含濃郁的主觀情感。而這些主觀情感則包含在意境的內核中,所以,教師在進行散文閱讀教學的時候,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感知《荷塘月色》中的路線,另一方面還要進入散文意境,感知作者對情的映照。在這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之后畫出作者的行蹤路線,將所到之處的意境詮釋出來。學生透過路線圖,整體感知作者所述的景物,以及其文本所構的意境,并在移步換景中,看到作者情感的變化。沿著荷塘的時候,走過幽辟的小路,內心更加寂寞,也更加自由;目光轉移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荷葉、荷花、荷香、荷波又構成月色荷塘靜謐的景象。學生可通過景象描寫感知作者超脫之后內心的喜悅和平靜。

  三、進入文本的“眼”,把握情思在詞句中的涌動

  一間屋子要有窗,一篇散文要有眼睛,眼睛如窗,是明澈看到萬物的地方。因此,為了準確感知散文的主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散文的文眼。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以及確定文章的中心!币虼,教師要讓學生整體閱讀課文,然后從文章的關鍵詞句入手。為了節約時間,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把握情思在劇中的涌動,進行討論,找出文眼,提煉文本主題。另外,還可以進行啟發式的提問,一步步將學生引領到文眼處。

  例如,執教《故都的秋》這篇散文,教師可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找出文本當中表達作者情感的句段,然后進一步分析,再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情感并且與文章緊密聯系的字詞句段,這便是文眼。關于這篇課文,學生圈出“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句既能與標題相呼應,又能借景抒情,反映出作者的內心世界,可謂一箭雙雕。全文都是圍繞這一句進行景物描繪的。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師可以一步步進行啟發提問,讓學生一點點揭開這篇散文的文眼。

  教師:看月色下的荷塘是故意為之,那么為什么作者大半夜不睡,要起身去看荷塘月色?

  學生:因為荷塘是美的,是靜謐的

  教師:為什么作者要親近寧靜?

  學生:因為作者渴求寧靜的生活。

  教師:他為什么要渴求寧靜的生活?

  學生:因為作者“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學生這句回答恰是散文的文眼,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教師要引導學生緊密聯系課文。

  散文在語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文本為立足點的原則,引導學生領悟散文作者涌動情思的同時,還要注重閱讀方法技巧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成.確定散文教學內容的價值標尺———基于文本意圖與解讀意圖摭談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J].語文教學通訊,2012.

  [2]丁敏.淺談散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7.

【針對散文體裁,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談朱自清的散文05-15

談朱自清散文06-02

談看書散文05-21

談友誼的散文06-18

談讀書散文05-31

談傲氣的散文05-05

談面子散文04-30

談茶散文07-01

梁實秋散文:《談友誼》06-15

魯迅散文《談皇帝》05-1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无线码 | 精品国产经典三级在线看 | 日韩亚洲一区二 | 一色屋任你精品亚洲香蕉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级人妇 | 午夜看片a福利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