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我國高職院論文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經濟新常態下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也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出路,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離不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創新人才的支持,因此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雙師型”教師人才。
本文立足于教師本職工作,提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構建“雙師型”教師的機制策略,以此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提供人才支撐。
一、引言
2015年6月11日(國發〔2015〕32號)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不僅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我國創新能力,實現國富民強偉大“中國夢”的必由之路。以培養高素質社會實用型專業人才的高職院校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主要機構,大學生是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生力軍,而教師則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教育的實施者,因此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構建完善的教師培養機制,提高“雙師型”教師的綜合素質,以此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教育提供人才支撐。
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構建“雙師型”教師的必要性
“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期待、新要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創業歸根結底就是通過職業教育培養社會實用型專業人才以此幫助其實現就業。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端創業人才的機構,其承擔著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目標的職能,而教師則是創業創新教育的具體承擔者,因此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加大培養“雙師型”教師:
一是“雙師型”教師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重要保證。“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核心就是培養具有創業創新的社會實用型人才,針對此點需要從事教學的教師必須要具有社會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解決實踐鍛煉中遇到的問題,為此傳統的以理論專業知識結構為主的教師滿足不了創業創新教育,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要培養“雙師型”教師。
二是“雙師型”教師是增強職業教育改革的推動力
常言道“強將手下無弱兵”,教師在職業教育中處于引導作用,如果教師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那么其就不能有效地開展創業教育,學生的實踐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在創業創新教育背景下,職業教育必須要改革,而雙師型教師則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推動力。三是“雙師型”教師也是滿足學生創業需求的現實需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就必須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入手,根據市場現狀開展針對性的實踐教育,比如針對當前“互聯網+”行動的實施,很多學生選擇電商創業,為此就需要教師要具有相應的實踐經驗,以此幫助學生切實解決創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三、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現狀分析
“十三五”期間,在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現代職業教育肩負著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人才支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的重大使命。雖然我國職業院校加大了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2015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中提出雙師素質教師比例由上年度的57.2%提高到59.2%;高職專任教師下企業實踐天數由上年度的25.9天增加到27.8天。盡管如此,“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專任教師生產實踐經驗欠缺,仍然是制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瓶頸之一。其具體表現在:一是數量總體嚴重不足。隨著職業教育規模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越來越多,但是教師的數量卻沒有相應地增長,尤其是具有“雙視”資質的教師數量更是匱乏。二是教師知識結構不合理。一方面是教師的學歷結構不合理。高職院校具有高學歷的教師人數過少,其中本科以上學歷的要占到65%左右。另一方面是具有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能力的教師比較少,很多教師缺乏實踐操作經驗。
造成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匱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的不完善是導致“雙師型”教師匱乏的主要原因。
1.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缺乏科學的保障制度。基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要求,高職院校必須要將其作為教師培養的主要目標,但是結合實踐當前高職院校在教師培養建設方面缺乏科學的制度保證:首先,政策沒有及時跟上。在創業創新教育環境下,要求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政策要求也要進行調整,構建以教師綜合素質為考核標準的政策體系,但是目前國家對教師的績效評價仍然是以理論教師為主,而忽視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其次,社會各方面對“雙師型”的教師培養存在偏見。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社會對技能工作崗位存在一種偏見,基于此種偏見認識使得教師不愿意深入到企業中參加社會實踐鍛煉,結果就會影響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
2.“雙師型”教師培養目標不清晰。創業創新教育環境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教師時需要緊緊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但是高職院校在具體的教師培養上會忽視創業創新方面的教育,導致教師所具備的能力滿足不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要求。
3.培養機制建設缺乏有效的合作方。基于創業創新教育的要求,培養“雙師型”教師的關鍵在于尋求合適的平臺,而校企合作則為“雙師型”教師培養提供了完善的平臺,但是基于校企合作開展層次不深因素的限制,使得在具體的培養中缺乏有效地合作方:一是校企合作企業參與到“雙師型”教師培養中的積極性不高。
由于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基于工作性質因素,企業不愿意向教師提供相應的實踐鍛煉機會;二是教師參與企業實踐鍛煉的積極性不高。一方面高職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到實踐鍛煉中。另一方面企業所提供的實踐鍛煉崗位不切實教師的實際需要,因此其缺乏足夠的實踐鍛煉的動力。
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構建高職“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的對策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僅僅把握時代步伐,以構建科學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應對創業創新對職業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
1.構建分層開發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基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職業院校教師的新要求,為滿足創業創新教育的要求,職業院校必須要立足于實際,建立多層開發的教師培養體系:一是改善學科帶頭人的培養模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但是其關鍵還是在于提升學科帶頭人的綜合素質,學科帶頭人代表著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因此學校要根據市場及專業發展需要,積極創造條件,將有前途的教師確定為培養對象,重點進行培養。二是重視中青年教師的培養。中青年是高職教育主力軍,另外由于中青年教師處于好學的階段,因此要大力培養該年齡段的教師,通過有效的激勵,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此在未來的工作中擔當重任。
2.健全“雙師型”教師職業發展規劃。“雙師型”教師職業發展規劃關系到職業教育未來的發展,基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職業院校要將創業創新教育融入到教師職業規劃體系中:一是優化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構建“四位一體”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實現地方經濟與職業發展相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資源與地方資源共享的人才培養方式,比如在“雙師型”教師培養中,要將地方經濟發展的要求融入到其中,以此保障教師的能力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要求。
二是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創新創業教育培訓。例如今年7月份在深圳舉辦的高等職業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項目就向教師詳細地講解了關于創業教育的內涵等,有效提高了高職教師的創新創業方面的知識。三是將創新創業融入到教學發展規劃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教學,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規劃制定也必須要將創業教育與教學發展相融合,促進教師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3.營造良好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氛圍。首先,加強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職業教育觀。在經濟轉型升級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全國上下日益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國務院決定自2015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為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當下的經濟社會大環境,給了職業教育“順勢而為”的新契機。因此職業院校要積極宣傳,提高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正確認識。
其次,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為“雙師型”教師培養提供制度保障。例如教育部印發了《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了加強高職雙師隊伍建設的系列措施,支持高職院校聘用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推進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鼓勵高職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提升雙師素質,優化專兼職教師結構。
4.構建完善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激勵機制。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職業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因此要通過建立完善科研激勵機制,職業院校要為教師提供完善的科研工作平臺,通過深化校企合作,為教師的科研能力提升提供平臺。例如職業創新孵化基地的建設,就為職業教育的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平臺;拓寬師資渠道,改革人才聘用機制。
總之,現代職業教育肩負著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人才支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的重大使命,因此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要立足于學校的實際情況,本著提高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角度,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以此滿足經濟新常態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我國高職院論文】相關文章: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論文01-08
探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背景下的管理類專業創業人才培養論文08-06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征文「精選」11-25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例子11-18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論文3000字01-03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標語大全06-15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調研報告11-30
有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論文范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