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通訊作者標注的規范性及意義論文
從行政科學到公共行政——學科史視角下的西方淺談從科學發展模式看計算機科學的發展道路從環境保護的視角看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協調文化發展內外關系關乎科學發展大勢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淺談探究性實驗在小學科學課中的運用黨的三代領導思想與科學發展觀淺議把握考試方向科學有序訓練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淺談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
要遵循國際慣例”的文章,其中就談到我國多數刊物不標注通訊作者的習慣,從而不利于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流、討論和協作,就不符合國際慣例。
通信作者往往指課題的總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和把關,還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聯系人。最重要的是,Ta對文章的可靠性責任,并接受所有讀者的咨詢等。
從知識產權的角度來說,研究成果應該以屬于是通訊作者,通訊作者的優勢是與外界的廣泛聯系,即人脈。
目前,有一部分觀點認為通訊作者應負責與編輯部的一切日常通信與聯系;而另一部分觀點認為通訊作者是整個項目的學術指導者,非高級職稱沒有資格當通訊作者,不是論文的`“通訊聯系人”。
一、國內學術期刊通訊作者署名的不規范現象
國內期刊標注通訊作者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與國際接軌,是一種習慣性做法,所以并沒有相關的明文規定,所以無章可循,再加上我們對通訊作者的內涵界定不清晰,就導致了其外延的隨意很大。
在國外,投稿時會與編輯部簽有一份有作者親筆簽名的出版合同以示文責,但在我國這方面的責任歸屬全靠自律,并且通訊作者的標注已經對科研管理和人事管理造成了嚴重影響。
在絕大多數單位,職稱評定和年底考核時會給通訊作者加分,所以出現了通訊作者標注泛濫和濫用的現象。
不管什么學歷什么技術職稱或者是否與本課題有關人員,只要在第一作者同意的情況下,都可以成為通訊作者。一篇博士或碩士生的論文,不管是不是其導師,只要有導師身份的人都可以標注為共同通訊作者。
可見這種把通訊作者的“原始功能”與職稱評定、年底考核、資金分配、課題申報、成果鑒定等掛鉤的做法,導致了通訊作者署名的不嚴肅性,不僅影響了科研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嚴肅性,而且嚴重影響了科學的嚴肅性。
二、規范學術期刊中通訊作者的標注
目前我國的學術期刊,尤其是醫藥類和自然科學類學術期刊,會在論文多個署名的作者中標識一名或多名通訊作者,為了充分發揮通訊作者的功能,需要對其規范標識。
1、通訊作者必須具備的條件。
是課題的總負責人,要對選題確定和科研設計起主要指導作用,負責課題和論文的一切對外聯系,了解論文的撰寫和發表過程并對論文的科學性及結論的準確性負全部責任,能夠解答讀者疑問和外界的各種咨詢。第一作者為在讀碩士或博士,通訊作者必須是其導師。
2、在沒有統一的執行標準的情況下全刊要具有統一的標識格式。
可以借鑒國外的方法,也可以用我們自己習慣的方法,像標識基金項目一樣,有全刊統一的通訊作者的標識格式。如果一篇文章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共同通訊作者,則按目前公認的“按貢獻大小排序”并用上角標A 、B、C……加以區分,同時在英文署名中也要標識Corresponding Author A;B;C……。
3、要有通訊作者的作者簡介。
大多數學術期刊只有第一作者的詳細的作者簡介,鑒于通訊作者的重要性,應該有和第一作者同樣詳細的標準格式的作者簡介。
4、解決通訊作者在數據庫中的檢索問題。
在嚴把通訊作者資格關,嚴控通訊作者標注濫用的同時,建議各大數據庫增加“通訊作者”的檢索功能。
三、學術期刊標注通訊作者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保證論文的學術水平。鑒于通訊作者身份的特殊性,并在文章的特定位置有其詳細的作者簡介,這樣會給通訊作者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會成為論文學術質量和學術水平的最終把關者,能有效彌補第一作者因資歷尚淺和經驗不足導致的缺憾,且助于保證論文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其次,有利于學術交流并有助于建立實力更強的審稿專家庫。尤其是在第一作者為在讀碩士或在讀博士的情況下,涉及到畢業以后的流動性,使論文原作者難以聯系,會導致學術交流的盲目性,而標識了通訊作者就會完善學術溝通、交流、研討的途徑。
最后,標注通訊作者有利于提升學術期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規范通訊作者的標識,并增加通訊作者的簡介,實際上是多了一條宣傳學術期刊的途徑,這些有威望、有建樹的通訊作者在期刊中的出現,會為學術期刊吸引來更多有實力、高水平的作者和讀者,這些學術精英會使期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
【學術期刊通訊作者標注的規范性及意義論文】相關文章:
學術期刊的定義論文04-26
學術期刊稿件管理的論文06-22
財務管理規范性論文04-03
學術期刊論文格式要求03-23
學術期刊論文字數要求04-11
學術期刊的出版供需均衡發展論文02-12
學術期刊女性編輯心理資本的路徑論文08-17
學術期刊的價值與作用是什么論文04-01
通訊工程專業論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