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院校女大學生嫉妒心理與主觀幸福感的實證論文
本論文立足師范院校的女大學生,對其嫉妒心理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進行研究,從而幫助師范院校女大學生應對嫉妒心理,提高主觀幸福感。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采取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以河南信陽師范學院的160個本科女生為研究對象,除去13份無效和信息缺失的問卷,有效問卷為137份,有效率為91%。大一女生占40.5%,大二女生占30.7%,大三女生占28.8%。文科女生占69.8%,理科女生占30.2%。
2.方法
布倫格爾嫉妒量表由20個項目組成,主要測量個體在各種情景中廣泛的自我嫉妒體驗,采用三級評分。在信度方面,其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807,分半信度系數0.743,在效度方面,此量表與其他嫉妒量表的內相關系數達到顯著水平,而且呈現出十分均衡的水平。
幸福感指數量表用于測查受試者幸福程度。此量表包括兩部分:總體情感量表和生活滿意度問卷。前者由八個項目組成權重為1,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內涵;而后者只有一項,權重為1.1,且采用七級評分法。總分為兩部分分數相加,分數范圍為2.1(最不幸福)和14.7(最幸福)之間。根據姚春生(1995)等人的資料,重測信度為0.849。
二、結果與分析
1.對布倫格爾自我報告嫉妒的各項目分析
參與數據統計的137份布倫格爾自我報告問卷中,每個項目的平均成績均在1分以上。布倫格爾自我報告量表評分規則規定,項目超過1分,表明被試存在嫉妒心理。因此,從統計結果來看,幾乎全部被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嫉妒心理,即師范院校女生普遍存在嫉妒心理。
2.不同學科女生嫉妒心理的差異
文科女生的嫉妒量表平均分為45.71,理科女生的嫉妒量表平均分為44.07,對不同學科的得分進行T檢驗,得出t=10.873,且df<0.05。此結果表明,不同學科的師范院校的女生在嫉妒心理上存在差異。
3.師范院校女生主觀幸福感基本概況
理科女生的平均分為11.04±2.56,文科女生的平均分為12.74±2.54。對學科進行t檢驗得出2.78,p<0.05。由此可得,文科女生的幸福感顯著低于理科女生的幸福感。
4.師范院校女生嫉妒心理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
師范院校女生的幸福感總得分和嫉妒得分相關系數為-0.601,即嫉妒感得分越高,幸福感得分越低。為進一步考察幸福與嫉妒的關系,按照布倫格爾自我報告量表得分,把得分低的27%作為低嫉妒組,得分高的27%作為高嫉妒組,其余的為中嫉妒組。對不同嫉妒感的3組女大學生進行t檢驗。
由表1可以得出,低嫉妒組、中嫉妒組以及高嫉妒組兩兩之間主觀幸福感都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
三、討論
1.嫉妒心理的普遍性
從本論文的數據統計結果來看,有效的布倫格爾自我報告嫉妒問卷每個項目的平均得分都大于1分,這就說明,師范院校中大多數女生都存在嫉妒心理,即嫉妒心理具有普遍性。本論文的研究結果與嫉妒心理研究專家Mathes,深圳大學的王曉均教授,歐陽文珍等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嫉妒如同愉快、悲傷、憤怒一樣,是人的基本情緒。當人們與外界事物進行相互作用時,經過認知系統的加工,人們會作出不同的行為反應,同時也會產生相應的行為態度。而嫉妒,就是在與同水平且物理距離較近的人進行人際互動時,由于認知或者性格等方面的原因產生的基本情緒反應。這種情緒反應是人人都會有的。加拿大約克大學研究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表現出嫉妒的行為。實驗中,研究人員如果和嬰兒的母親進行交談,并且不時發出笑聲時,此時兒童就會表現出蹬腿、哭鬧等煩躁行為。由此,我們可以說師范院校的女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嫉妒心理是正常現象。但是,對于嫉妒得分較高的同學,勢必會在同學交往過程中出現消極處理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注入不良情緒,在合作競爭中出現不正當競爭等。這些行為的出現,預示著個體的主觀幸福感降低。
2.不同學科的女生嫉妒心理的差異
本研究結果表明,文科女大學生在布倫格爾嫉妒量表的得分顯著高于理科女生。這可能與每個學科的女生思維特點有關。文科女生長期處于人文科學的專業熏陶下,對人際關系更加敏感,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體檢更加細膩,思維導向更趨向感性思維模式。而理科生長期處于純科學研究的情境中,她們的大部分時間會用在實驗處理或者數據分析上。長期的'純科學學科背景,使理科女生的思維更具有邏輯性,他們思考問題會立足于理性思維的角度并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地對周圍事情做出判斷,而感性思維只是利用自己的經驗和直覺對事物進行判斷。這可能就是文科生的嫉妒得分顯著高于理科生的主要原因。
3.師范院校女生的主觀幸福感指數處于中等水平
師范院校女生主觀幸福感處于中等水平。盡管不同學科的學生的幸福感有所差異,但是總體來看,女生普遍都處于幸福的心理狀態之中。這可能與女生本身的未來目標比較相關。進入師范院校的女生都希望自己未來從事教師行業,而自己現在所學習的內容又和自己未來的目標相符。因此,她們會安心學習,努力為自己成為教師的目標奮斗。至于理科女生與文科女生的幸福感存在顯著差異,這主要可能是文科女生學業相對較為輕松,并沒有太多枯燥的數字題目,更多是關于人文方面的學習。
4.嫉妒心理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
由表1研究結果得,嫉妒心理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相關。低嫉妒感的女生幸福指數較高,高嫉妒感的女生幸福感較低。針對主觀幸福感,認知論認為,主觀幸福感是本質上比較判斷的結果。個體常常將自己的現在狀態與過去相比較,或者將自己與周圍處境相似的人比較,比較的結果使個體感到自己幸福或者不幸。而嫉妒心理的產生條件也是個體將自己與周圍相似的人進行比較,經過認知系統的加工,最后做出不同的情緒反應。從這點來看,我們就可以判定,嫉妒心理和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師范院校應該在心理健康課上對女大學生的嫉妒心理進行測量,進而找到嫉妒量表得分高的同學并及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師范院校女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學業成就、人生觀、世界觀得到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建育,王海棠,李文虎.大學生的嫉妒心理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6(04).
【師范院校女大學生嫉妒心理與主觀幸福感的實證論文】相關文章:
主觀幸福感研究論文01-21
依戀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論文05-03
計量實證論文04-11
瑜伽對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論文06-22
嫉妒心理優秀作文06-12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論文04-09
退休人員幸福感心理學研究論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