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農村學校優質藝術教育的思考與建議論文
2013年10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開展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工作的通知》,126個“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將通過近三年的藝術教育綜合改革實踐,在2016年10月實現區域內惠及全體、豐富優質的學校藝術教育,為推進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和范例。實驗區縣應緊緊把握發展機遇,在政策、機制和制度上盡快加以補充與完善,不斷總結經驗、研究借鑒,在成功突破難點問題后普及推廣,適時頒布規章,把這項重要的利民工程辦實辦好。
一、解決師資來源
一是改進教師編制管理。教師編制管理是保證教育質量、合理配置教師資源的基本管理制度。在一些農村學校,特別是一些教學點,生源下降較快、成班率較低的情況下,編制管理就應統籌安排,改變“生師比”編制現狀,探索“生師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途徑。
二是靈活聘任藝術師資。就目前農村學校的藝術師資力量來看,很多學校都缺編,一些學校沒有藝術教師,甚至一些藝術教師也不教自己的專業而轉教文化課。因此,學校既要大力吸收師范院校畢業的藝術專業生擔任藝術教學工作,也要面向社會聘請藝術專家、民間藝人擔任藝術指導教師,盡快讓藝術師資配備達到國家教學計劃和基本標準。
三是深挖本校藝術教師潛力。首先,要搞好藝術教育的轉崗培訓。如充分運用當地教師進修學院等培訓機構,在現任教師中選拔具有一定音樂、美術素養和潛質的教師,以及有從事藝術教育志向的年輕教師參加音樂、美術的轉崗培訓。其次,要開展送教走教,讓藝術教師流動起來。如成立藝術教育服務中心,鼓勵和安排藝術名師、骨干教師下鄉送教和到教學點走教,讓他們服務多所學校,在上好藝術課的同時,也對走教學校的教師進行培訓和幫帶;或者讓藝術教師定點到城郊及農村學校支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藝術教師缺乏的現狀。
二、做好師資穩定工作
當前,藝術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高投入導致絕大多數藝術畢業生不愿到農村,特別是貧困落后的鄉村學校,而且有的在職教師其藝術專長得到發展以后,又不愿繼續留在農村。鑒于此,我們應采取以下措施,穩定好師資隊伍。
一是建立相應的激勵政策。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要創造條件,在日常工作中,重視藝術教育,尊重教師勞動,做到政策留人號情感留人;及時公正地對優秀者進行表彰,想方設法地保證藝術工作的補貼費用,按一定比例名額進行評優評聘,包括盡快落實鄉鎮教師津補貼,吸引和留住農村藝術教師。
二是為教師的發展創造條件。教育行政部門要有計劃地對農村藝術教師進行必要的崗位培訓。學校要為藝術教師的發展創造“走出去”的機會,在學校和系統內外給予展示的機會;同時,也要大力創建“請進來”的條件,開展專家講座、示范觀摩課等藝術教育活動。
三是提高藝術課堂教學質量。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制訂相應的規章制度和計劃,鼓勵和督促教師搞好藝術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培養教師對藝術教育事業的職業操守,如制訂《課堂評價標準》等,對于不認真上藝術課或把藝術課改上其他課的教師,進行嚴格考核,甚至取消其評聘資格。
三、完善投入機制
一是硬件標配投入。必要的場地設備和器材配備是開展藝術教育的物質基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要按2002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音樂、美術教學器材配備目錄》一類標準,多渠道地解決藝術場地設備和教學器材配備,改善農村學校藝術教育教學條件。如果有條件,縣教育技裝中心要加快校園網改造,早日規劃實現“千兆到校”工程,讓農村學生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實現城鄉學校直通共享的“在線藝術課堂”。
二是提高投入績效。辦農村藝術教育,既要舍得花錢,又要想辦法把錢花在點子上。從教育大盤子中節省出的藝術教育專項資金,在一般性投入的基礎上應不再搞平均主義,轉而只突出“點上”的學校。如對在藝術活動競賽以及藝術文化建設上取得明顯成績,并出現一定資金困難的學校,以獎補的形式肯定他們的先行先試。
四、健全規章制度
發展藝術教育必須走依法治教的道路,要把建立健全藝術教育規章制度和規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切實執行《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和相關的法規制度。
一是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和考試制度。要想扭轉應試教育傾向,有效推進農村藝術教育,破解那種“可大可小”、“不那么緊迫”的現狀,就必須發揮“指揮棒”的作用。在當前國家、省、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認真分析研究“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與方式方法,主動健全完善一套推動藝術教育的政府評價考試制度,從公正評價藝術教師工作、評價學校綜合質量和學生考試升學的制度層面,引導和倒逼全社會樹立多樣化的人才觀。
二是完善藝術教育督導評估機制。在相關行政部門、學校的.教育檢查評估、達標中制訂藝術教育強制性標準,對藝術教育不達標的學校、部門取消其評優、評先資格,失職的追究領導責任。堅持做到經常化、具體化、制度化,形成良好的教育發展環境,讓上下級互相銜接管理,把工作落到實處。
五、把握兩個原則
一是堅持展示平臺層級制。按照“班級舞臺→年級舞臺→校級舞臺→片區舞臺→縣級舞臺→更高舞臺”逐級提升的規律和原則,讓師生在全面參與中學到知識,在各自的能力水平范圍內得到不同層級的鍛煉提升。這種公平公開的展示匯報,既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普及推廣,又能挖掘出各方面的亮點與精英,在更大范圍內做到人人參與、人人進步、人人藝術。
二是做好“點上花開”的樣本工作。樣板的力量和影響是重要而有實效的。農村藝術教育是塊“荒地”,一味口頭強調其重要性沒有多少人去重視,只有通過樣本,使大家看到了真實的改變,才能喚起更多人包括官方的認同和響應。如藝術優秀學校和優秀學生就是重要的樣本資源,我們要打通學校“藝術辦學立校”、學生“藝術求學就業”的上升渠道,通過“點上花開”的支撐、引領和示范,促進學校藝術教育的又好又快發展。
總之,國家發展了,人民富足了,藝術教育不應只是城里學生的專利。我們要不斷創造條件,讓農村學生也感受到藝術的魅力,讓農村學校具有教育應有的靈氣和靈性。藝術教育是全民教育,是促進全民族、全人類發展的基礎教育。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及社會各界都應關心和支持這項事業,讓這項事業更好地助推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實現農村學校優質藝術教育的思考與建議論文】相關文章:
農村初中教育管理的思考論文01-20
高校文化藝術教育思考論文06-23
音樂藝術教育狀況與建議的論文08-26
關于初中生藝術教育的思考論文01-20
藝術教育中直覺與感知培養思考論文06-29
關于農村學校教育裝備管理的幾點思考論文07-03
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思考論文08-05
職業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的思考論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