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教學方法研究的優秀論文

時間:2021-06-19 16:52:43 論文 我要投稿

關于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教學方法研究的優秀論文

  摘要: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存在很多問題:教學時間不足, 教學質量不高;專業教師素養有待提升;教學方法陳舊, 教學效果不佳。因此, 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對此更加重視, 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課程實施的監督和管理;加強培訓和教學研討, 提升教師專業素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關于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教學方法研究的優秀論文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 教學問題; 對策;

  小學階段開設的“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課程, 其課程目標是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以及促進小學生的社會發展。“品德與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社會、學習做人。“品德與社會”的總目標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讓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培養他們的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 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筆者調查了幾所農村小學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狀況, 發現一些問題。

  一、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問題

  (一) 教學時間不足, 教學質量不高

  學校對“品德與社會”不夠重視, 安排的教學時間不合理。一是課時安排較少。雖然每所學校都安排了“品德與社會”, 但是一般一周安排2個課時, 在具體的操作中, 這些時間還常常被語文、數學占用。有的學校一周只有一節“品德與社會”課, 教學時間太少, 導致教師無法完成教學任務。二是部分學校在安排課時時, 將“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時間放在下午, 由于下午學生很容易疲乏, 學習的積極性會受到影響, 因此, 這樣安排是不科學的。另外, “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質量不高, 很多教師在講課時根據課本上的內容講授知識, 缺乏對教學的拓展, 課堂氛圍沉悶。由此可知, “品德與社會”實際教學課時數與計劃安排的課時數不一致, 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這是因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多數學校依然重視考試, 將分數作為衡量教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 因此, 不屬于傳統考試范圍的“品德與社會”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二) 教師素養有待提升

  首先, “品德與社會”內涵豐富, 涉及的知識面廣, 如社會、經濟、生活、歷史、地理、生物等。這要求教師有廣泛的知識面, 而這需要經過有目的有計劃的專業培訓。據調查, 農村小學大多數“品德與社會”教師并沒有受到過相關的專業知識培訓, 他們很難滿足“品德與社會”教學的要求。其次,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目的是促進學生的道德認知, 學習的過程是認同、接納和吸收情感與行為的過程, 這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教學技能。然而, 據筆者了解, 農村小學中很多教“品德與社會”的教師不是專業教師, 他們是兼職教師, 其學科專業技能較低, 水平有待提高。

  (三) 教學方法陳舊, 教學效果不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 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但是, 很多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方式依然沒有改變, 教學方法比較落后。有教師認為課本是教學的工具, 學生是學習的對象, 教師只要按照教材上的知識教學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 他們基本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尤其在農村地區, 科技相對落后, 多媒體沒有得到全面普及, 即便有的學校有多媒體教學設備, 教師也不會用, 他們不會利用網絡獲取信息, 進而改進教學方法。

  二、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提升路徑

  (一) 加強課程實施的監督和管理

  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管理者要從根本上高度重視思想品德課, 制定“品德與社會”課程考核辦法, 對課程實施進行監督和管理, 要不定期檢查“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質量。同時, 相關部門可舉辦講課比賽活動, 提高該課程教師的地位, 充分調動教師鉆研課程的積極性;制訂相關的課程評價方案, 切實有效地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二) 加強培訓和教學研討, 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第一, 不斷加強教師培訓。培訓課程要多樣化, 可以從教學的理論、學科的知識、學生心理的輔導、教師的教學技能、現代化的技術、課題的研究、論文的寫作等方面進行培訓。[4]第二, 開展教研活動。教研活動需有計劃、有目的, 其內容要全面豐富, 包括教材培訓、觀看教改成果、研討課題和專題、展示考核優秀學科帶頭人和名師教學思想、探討觀摩成果、說課, 等等。第三, 把優秀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優秀的教學行為。例如, 在培訓和研討中, 引導教師思考開設思想品德課的.目的和意義、教什么、怎么教, 學習值得借鑒的教學方法等, 讓“品德與社會”教師對課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 相關部門可利用典型課例指導教師, 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水平。第四, 定時評比。可開辦教師基本功比賽等活動, 為教師提供一個廣泛了解、深入研究的平臺, 這有利于教師深刻反思教學實踐, 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三)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可以提高“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質量。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 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采用最合適的教學方法, 保證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首先, 教師要認真備課, 在單元備課中圍繞中心主題。教師可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 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 利用學生個體經驗的不同, 盡可能地設計多種教學情境, 引導學生與其他的人交流并發表意見, 指引他們觀察社會生活, 感悟社會生活, 并融入其中, 讓他們能夠真實地感受世界。

  其次, 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要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 激勵學生勇敢質疑, 并能對他人的質疑做出解釋。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情境中, 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激發他們主動研究的積極性, 激勵他們研究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提高學習效率。

  最后, 有效組織教學活動。教師可組合使用各種教學方法, 可將辯論、交流談論、理解閱讀、模仿教學等活動融合到一節課中, 根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內涵、教育的實際條件和具體對象的實際要求, 擇取比較合適的活動方式, 提升教學效率。同時要注意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符合教學的需求, 避免在同一堂課使用混亂, 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谷力.以主題事件活動模式引領小學品德高效教學設計[J].思想理論教育, 2013 (10) :77-80.

  [2]胡春娜.小學品德學科師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人民教育, 2013 (9) :37-38.

  [3]姚玉琴, 李應剛.基于兒童哲學的小學品德課堂教學[J].教學與管理, 2016 (5) :47-49.

  [4]程振祿.對小學品德課程實施現狀的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 2014 (3) :30-32.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教學方法研究的優秀論文】相關文章:

供熱工程傳統教學方法研究優秀論文04-17

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方法論文07-29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優秀論文06-28

創新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的具體思路分析論文06-27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01-19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06-28

《品德與社會》教學隨筆02-28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隨筆09-16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08-0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 香港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国产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 | 色花午夜福利网站 | 三a视频在线观看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