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堂優化地理教學論文
1.優化教學目標,引領教學有效開展
在高中地理教學工作中,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方向引領,教學目標的素質化程度與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效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深入研究素質教育的目標與要求,以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基礎為出發點,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訂應當體現有效性,將其細化到單元、章節以及教學課時的目標,形成環環緊扣、逐層落實的有效教學目標體系。科學有效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緊密結合起來。教學目標的設置應當防止出現兩個極端,既不能設置過難,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也不能設置過易,這樣會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投入程度,要選準恰當的度,保持適中的難度系數。教學目標的設置還應當體現全面性原則,不僅要著眼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要將情感、態度等方面融入其中,致力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三維教學目標的設置方面,知識與能力版塊的目標還應當體現差異性原則,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差異適當調整難度系數,既要能夠滿足地理學科教學的基本目標,還要兼顧學生的能力狀況,對難度進行適當的微調,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夠有效投入到地理學習活動之中,從而有效提升教學互動的有效性。
2.優化教學方式,打造生動高效課堂
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強化教學方法的指導,以高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生動效果,讓學生喜愛地理學習,并輕松地學習。
首先,教師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將其有效運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是較為有效的積極情感,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夠為課堂營造濃厚的氛圍。現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具有許多趣味性的教學信息,為教學生動性的提升提供了必要基礎。教師要善于做“裁縫”,將教材中的趣味信息與搜集到的補充信息制作成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讓教學活動充滿形象性,從而有助于教學成效的提高。例如在“世界的洋流分布”教學中,筆者向學生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一個案例,英法軍隊對直布羅陀海峽進行了最為嚴密的封鎖,德軍被封鎖在了地中海,但是德軍經過研究,發現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的密度流可以幫助他們脫離困境。德軍將潛艇潛入海底并熄滅引擎,順著洋流溜過了直布羅陀海峽。這樣的趣味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接下來對洋流的學習營造了良好氛圍,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更為集中。
其次,教師可以發揮教材中圖像的作用。地理分布圖、示意圖以及景觀圖等,都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教師可以借助于圖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探究。如在“世界地震與火山的分布特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出示“六大板塊示意圖”,要求學生與“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進行對比,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效果。這樣既能提高形象效果,也能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從而進行深刻的`分析與研究,以提高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進行學習研究,如指導學生運用地理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去野外進行考察驗證等。理論聯系實際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生動效果
隨著高中教學條件的改善,信息化教學媒體已經成為了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信息化教學手段融入地理教學也是當前地理教學改革與教學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抓手。
高中地理教師應當強化這一方面的鉆研,運用多媒體手段形象直觀演示的優勢,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動效果,讓學生學得有興趣和更高效。例如在“山地形成”的教學中,僅憑口頭講述與示意圖難以讓學生全面掌握其形成過程,此時多媒體手段就可以派上用場。筆者運用多媒體可見演示的方式,模擬演示了地球板塊運動的過程,讓學生看到巖層受到地殼擠壓形成褶皺,褶皺巖層組合最終形成了皺褶山,巖層斷裂位移則形成了斷塊山。這樣的多媒體模擬演示將地球內部的運動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比起口頭講授的方式,成效更為明顯,有助于學生緩解對知識點理解的難度。在多媒體直觀演示的基礎上,輔之以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理解效果更為顯著。另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介紹各種趣味的地理知識,讓學生欣賞美麗的世界風景等,這對于豐富地理教學信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具有顯著成效。
4.優化教學流程,構建立體高中教學體系
許多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沒有能夠注重課前與課后的延伸與拓展,局限于單純的地理課堂,導致地理教學陷入停滯狀態。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將教學環節進行前置與拓展,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良好平臺,以科學的教學體系與流程全面實現學生培養目標。
在教學環節前置方面,筆者著力幫助學生制訂科學有效的預習計劃,自己嘗試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基礎信息,去分析理解教材中知識點與內在規律。在預習活動環節,筆者幫助學生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同時注重在預習活動中總結學習的難點,以增強課堂學習探究的針對性效果。在課堂教學環節,筆者將更多的精力投放于學生的啟發引導活動。在對地理知識的講解過程中,筆者沒有進行直接的講解,而是運用教學探究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學探究題進行分析研究,集中大家的智慧進行突破。學生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教師相應地開展點評與點撥,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學習答案,在訓練學生分析研究能力的同時提高了知識點掌握效果。另外,課后拓展環節的有效運用也很重要,筆者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運用于課外研究實踐之中,并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地理現象與問題進行分析,以撰寫調查報告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強化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成效,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高中課堂優化地理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優化地理教學論文09-01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論文04-19
淺析故事教學法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優化論文12-13
改進教學方式,優化課堂結構論文07-05
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論文04-15
高中人文地理教學內容優化及整合論文09-02
地理課堂教學論文03-17
優化課堂教學環節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論文07-04
高中地理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分析論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