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雷達和通信原理課程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論文
針對“航空雷達和通信原理”課程特色,面向學員的任職崗位,從教學目標、內容、方法三個方面對本課程的教學進行設計。實踐證明,正確的教學思路是強化教學效果的重要支撐,為今后的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新裝備的技術含量的提高和所用理論的豐富,對維護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專業課程培訓的學員既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更應具備一定的信息應用能力。目前學員在校學習的理論課時減少,實踐課時增多,特別是專業課的學習,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較之以前更多的理論及維護知識,這勢必要求課堂上理論課信息量要大,效果要好,同時要教給學員信息獲取、篩選的方法。在此情況下,保證課程教學質量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教員要對課程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如何搞好課程教學設計?不同課程、不同對象、不同教員有不同的方法。結合“航空雷達和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我試談談如何搞好教學設計。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學員通過課程學習,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應達到的預期效果。由于“航空雷達和通信原理”是一門關于航空雷達和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工作過程的課程,是大學?剖抗傧嚓P專業的一門任職崗位課程,因此教學目標就是了解航空雷達和通信的基本概念、雷達和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理解雷達和通信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熟練掌握雷達對目標的距離、方位和速度的測量原理、實現方法及各分系統的工作特性;熟練掌握各種模擬調制和數字調制方式的原理、實現方法及特點;初步掌握航空雷達和通信裝備在現代戰爭中的作戰使用方法;初步涉入雷達對抗和通信對抗作戰基本知識;牢固樹立信息化戰爭觀念,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進入部隊后能勝任本職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重組教學內容,突出主線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要求學員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分輕重地接受大量的理論知識,那么只能是囫圇吞棗。所以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必須突出重點,讓學員獲取最有價值的.信息,遵循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原則,將教學內容設計為“兩大模塊、兩條主線”。
課程內容采用模塊化設計,劃分為航空雷達模塊和航空通信模塊。其中以雷達概述、雷達的組成和雷達對目標參數的測量構成航空雷達模塊,以通信概述、軍事通信及信道技術、模擬調制系統、數字調制系統和模擬信號的數字傳輸構成航空通信模塊。
航空雷達模塊以“雷達的基本功能—基本組成—基本工作過程—對具體參數的測量”為主線,航空通信模塊以“通信系統的基本功能—基本組成—基本工作過程—調制與解調”為主線。兩條主線由淺入深,側重學員對雷達參數測量及通信系統調制與解調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精心收集航空雷達和通信系統在現代戰爭中的作戰使用案例,力求把基本理論與裝備緊密結合起來,豐富主線內容,深化學員對航空雷達與通信裝備作戰使用能力的理解與掌握。
三、合理使用教學方法及手段
本課程的基本教學方法是理論講授和專題研究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裝備和專業網站開展教學,具體思路如下:
(一)在教學方法上,以研討式教學為主,多種教學方法并用
課程教學應廣泛開展研討式教學,強調教學、學學互動,將案例教學、討論教學、問題教學、啟發教學等優秀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過程之中,將雷達與通信的最新技術研究成果、學術前沿理論穿插于教學內容之中。通過教學互動,激發學員分析和思考問題,將創新思維及信息化作戰觀念的培養貫穿于教學活動之中。
(二)面向學員任職崗位開展專題研究
專題研究以崗位任職需求為導向,以專題為形式,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以教員為主導,以學員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專題研究活動,幫助學員轉變觀念、獲取知識、深化理解、掌握科學研究技能的現代教學方法。
本課程將引導學員針對航空雷達和通信裝備使用及如何增強裝備的抗干擾能力等方面的內容開展專題研究活動,既培養了學員的科學研究能力,又為提高學員電子對抗裝備作戰使用能力奠定了基礎。其實施的過程包括確定研究題目、撰寫研究報告、匯報交流討論等基本環節。
(三)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加深對抽象內容的理解
由于本課程是一門理論講授課程,教學內容抽象且不易理解。為了加深學員對抽象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裝備和信息資源,通過綜合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軟件模擬仿真、網絡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根據每次課的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合理選用具體的教學手段,有利于開展研討式教學,激發學員學習興趣,增加教學信息量,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利用虛擬電子對抗作戰實驗仿真等手段,開展對雷達的工作過程及結果顯示、通信過程及調制與解調的實現等部分內容的觀摩實驗教學,以加深學員對這些抽象內容的理解。
(四)充分發掘信息資源,著重信息技術的利用
信息化教學的課堂設計,教員要充分發掘信息資源,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適時地介紹信息處理方法,以擴大學員的知識面,增強信息處理的能力,強化教學效果。同時,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既可以增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擴大學員的知識面,拓寬其思路,掌握教學內容,同時為其自主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裝備進行必要的知識儲備。在課堂設計中,要針對具體教學內容,有效地利用不同的信息發布形式和信息技術手段,以強化課堂教學效果。例如:針對信號的處理方法和過程的不同與抽象,我們利用了多種信息發布形式和信息技術手段,有音頻、圖片、視頻錄像、動畫、MATLAB仿真等。例如:視頻錄像、頻譜分析圖像是學員自主探索學習的認知工具;課件中的動畫演示是幫助學員理解問題、理清思路的有效手段。教學過程中,在增加教學信息量的同時,還注重在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上適時地介紹了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選擇與評價等一系列信息處理的方法,使學員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航空雷達和通信原理課程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對藝術設計專業理論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論文06-27
家具設計課程教學的思考論文01-11
家具設計課程教學思考論文01-11
編譯原理實驗課程教學設計的改進論文07-03
微機原理課程設計教學初探論文11-29
對“新課程”的幾點思考11-25
新課程背景下復習課教學設計幾點思考06-30
在新課程教學中的實踐和思考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