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探討優秀論文
一、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
抽樣調查表明,當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很多學生表現為意志薄弱、情緒不穩定、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心理承受能力弱,容易出現焦慮、抑郁、強迫、緊張等心理癥狀,嚴重的會演變為心理障礙,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1.學習方面
高職學生本身文化知識基礎較差,對于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巨大轉變,很多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一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2.情感方面
高職學生年齡大多在17~20歲之間,處在青春期。這個階段是高職學生心理和生理變化最大的時期,一方面,他們渴望與異性接觸;另一方面,他們在情感問題的處理上不成熟,有的是為了排解寂寞,有的是為了經濟目的,也有的是因為對方比較優秀。總之,交往目的的盲目性,往往會導致他們處理問題比較草率,有可能導致他們的情緒大起大落。
3.就業方面
在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求職市場上,部分高職學生深感困惑,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有的學生懼怕職業選擇,或因屢次求職受挫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和自我否定;有的學生不能正確把握就業方向,依賴于父母、學校和老師的推薦;有的學生對走向社會缺乏心理準備,產生緊張心理和嚴重的危機感。這種自卑、盲目或焦慮心理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在應聘中真實水平的發揮,影響到他們能否順利就業,而就業的挫折往往會導致高職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4.人際關系方面
很多高職學生缺乏人際交往的經驗和技巧,在人際交往中通常會表現出唯我獨尊、嫉妒心強或交際恐懼等問題,進而產生孤獨、自卑、恐懼、不滿、煩惱、焦躁等不良情緒,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緊張,從而導致心理失調。
5.社會認可度方面
從外部因素來說,有些人認為高職學生是高考落榜的失利者,是學習比較差的學生,高職學校的教育質量不如名牌大學,更有錯誤的觀念認為“高職教育不是高等教育”,致使高職學生在與外界交往中,會產生社會認可度低、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從學生自身來說,有的非熱門專業畢業生就業較為困難,有的不愿意到企業第一線從事較為艱苦和枯燥的工作,有的對薪酬待遇和工作條件等期望值過高。很多用人單位選聘員工時過分強調工作經驗和片面關注學歷,理想和現實往往會有巨大落差。由此給學生帶來一系列心理問題。
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應對策略
高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既有個人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學校的乃至社會的`原因,已日益影響到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的健康成長,不容忽視。高職院校應積極采取應對策略,保障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效預防由心理問題引發的不良后果,以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目標。
1.重視思想教育工作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轉型時期的變化、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使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臨很多新的挑戰和問題。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加大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過立志成材、情感和行為規范教育,積極正面引導,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削減外界因素和社會因素給高職學生帶來的沖擊和負面影響;使思想教育工作貫穿于專業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較好的職業素質,加強擇業指導教育。因此,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2.建立預警處理機制
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應高度重視,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機預警和處理機制。心理危機預警機制起著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發生和心理危機發生前預警的作用,從而保證在危機事件發生時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處理。一方面,通過開設課程和舉辦講座,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和自我調節能力;另一方面,成立由家長、學校、系部、班主任或輔導員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危機處理委員會,主動預防,加強引導,積極采取措施,正確處理危機事件,強調有序和常規的過程管理。對高職學生進行成長訓練,其內容包括生活技能訓練、挫折訓練、專業基本功訓練、素質拓展訓練、模擬招聘訓練、入職禮儀訓練等,以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的心理素質。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隊伍,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障。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情況和條件,組織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不定期聘請高水平的、經驗豐富的心理教育專家走進校園,為學生排憂解難,通過指導和交流,關注他們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以健康的心理面對學習、生活和工作。高職院校應明確對心理健康教師的素質要求,擔任專職或兼職的心理健康教師,應具備較高的心理教育教學理論素質和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關心學生,熱愛此項工作,接受過正規系統的培訓并考核合格。高職院校應注重現有師資的職前、在職培訓,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水平。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應建立相應的考評機制,以便進行有效地監督和管理。
4.提高心理咨詢服務
一個人的行為往往是受心理活動支配的。在高職院校的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如果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會收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對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的工作,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除了日常學習、生活中給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外,還要培養學生具備完善的人格,既寬容他人,又要尊重自己;既要有爭取成功的能力和信心,也要有面對失敗的勇氣和胸懷,用陽光的心態面對一切。
5.建設和諧校園文化
高職院校應根據大學生青春激昂、活力四射的特點,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才藝大賽”“演講比賽”“街舞大賽”“歌詠比賽”等活動,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公益活動,將追求個人發展與適應時代要求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組織與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通過交流和探討,學會換位思考,讓學生體會到團隊的力量和同學協作的快樂,感受付出勞動所帶來的收獲的快樂,感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從而培養高職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健康愉快的情緒、勇于面對挫折的意志及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在組織社會活動及比賽的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媒介平臺(校園廣播、校刊、板報、櫥窗、貼吧、微信群)進行宣傳,在校園里創造關心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探討優秀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9-23
高職學生的審美心理探討論文09-15
高職機械制造的優秀論文04-05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9-23
探討對高職畢業論文03-31
高職翻譯教學探討報告11-18
校園環境與學生心理健康優秀論文09-23
對高職畢業論文工作探討04-19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優秀論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