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文化在應用型大學教育的融入思考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總結與分析當前地方應用型大學在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應用型環境設計教育應與區域文化相結合,充分利用區域文化特色,真正實現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關鍵詞:區域文化;高等教育;環境設計
近年來,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成為全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工作。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推動轉型發展高校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的高校轉型發展指導思想。因此,本文圍繞培養服務地方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理念的改革與創新,針對所在地方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育的實際情況,分析在辦學理念、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影響應用型教育發展所存在的問題,整合區域文化藝術資源,從而探索出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環境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的路徑。
一、區域文化在應用型環境設計教育中的重要性
賀州學院為賀州市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隨著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也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轉型發展成為了這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必然選擇。同樣,環境設計專業要向應用型轉型,就必須“突出特色、服務地方”,“突出特色”就要從挖掘其區域文化入手。賀州位于中國三大民族走廊之一“南嶺走廊”的中段,是南嶺走廊的核心區域。這一區域受中原文化、廣府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影響深遠,區域文化呈現多元共生的格局。在賀州及其周邊區域遺存著許多極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古村落、古建筑、民風民俗、手工藝品等,特別是古村落、古建筑以“實體”的形式記載著這一區域的文化歷史進程,這為環境設計教育應用型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教學資源。只有將區域文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才能培育出適合地方建設需求的人才,并創作出能體現區域文化特點的環境設計作品。
二、區域文化融入應用型環境設計教育的路徑
“南嶺走廊”賀州段是中原文化進入南嶺的核心區域,民族、族群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十分活躍。如在古建筑文化方面,通過建筑與環境、建筑與構架、建筑與材料、建筑與裝飾等方面體現出濃厚的族群文化底蘊。將這些豐富的建筑文化資源融入應用型環境設計教學中,并探索出區域文化融入應用型地方高校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一)“立足賀州”,強化辦學特色
自升本以來,賀州學院堅持以“立足賀州、服務區域、面向基層、突出特色”為辦學定位。“立足賀州”是應用型轉型的前提,環境設計專業教學要“立足賀州”,就必須以賀州“本土文化”為切入點,結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深入挖掘瀟賀古道沿線古建筑文化元素,豐富課程教學資源,強化環境設計“本土化”的應用型辦學特色。如瀟賀古道古建筑文化元素,包括黃姚古鎮的“九宮八卦”布局及白墻灰瓦的清代建筑;封陽古建筑中的鑊耳墻、龍船脊等嶺南風格建筑;石龍鎮的道教文化石雕石拱橋等。如此龐大的建筑文化資源如何融入應用型課堂?這就要求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將部分內容放在校外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從地方人文及自然生態景觀中,提高自身在環境設計方面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傳承并發展地方優秀的民族文化。同時,將課堂外考察收集的古建筑文化資源可以廣泛融入于園林景觀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等課程的教學中,在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保留其區域性的文化特色,在設計上借鑒其典型環境風格,傳承瀟賀古道區域文化。真正實現在“立足賀州”的前提下,“服務區域”經濟建設。
(二)區域文化進課堂,凸顯應用型課堂
區域文化融入應用型環境設計教育關鍵在于課程內容的不斷更新。實際上,將傳統文化融入創新型、應用型的環境設計課堂是相互促進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更多地需要教育者不斷地通過更新教學內容去使兩者更好地融合。如《著名建筑鑒賞》、《環境藝術概論》等課程依舊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課程內容以發展史論為主,課程結束進行理論考試的傳統模式。使學生對這些基礎課程產生抵觸心理,教師雖然根據教學大綱查閱、收集大量資料,并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優秀的環境設計作品,但這些都不能從實際上解決學生近距離對本土文化的認識問題,脫離了本土文化的應用型課堂也就名存實亡。在《著名建筑鑒賞》課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富有本土特色的,包括建筑選址、建筑布局、建筑裝飾、室內裝飾等建筑文化素材,通過開放性的課堂引導學生發掘本土建筑的`造型表現及材料建構的特點,拓寬設計思維,豐富其設計專業文化語匯,使學生逐漸建立獨具一格的本土設計觀念,影響和豐富本土化的環境藝術設計。在基礎理論課程中,通過不斷創新和調整教學內容,進一步凸顯應用型課堂教學。
(三)依托文化創新平臺,拓寬應用型教學渠道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成為了當今社會關注熱點。同樣,“互聯網+教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也成為了教育界所追捧的焦點。依托這些新型的教育平臺成為了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最佳渠道。賀州學院由于地理位置較為偏遠,接觸創新創意產業的機會少而單一,學生除了課堂學習以外接觸最多的就是互聯網,通過互聯網實現交流、學習等活動,甚至是在互聯網上為自己搭建就業、創業的平臺。對于應用型環境設計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課堂以外適當地建立本土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相關的課程或網站,學生可以自主地通過互聯網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內容,教師可以通過點擊率等數據的分析,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豐富學習形式。二是,通過校園建立的本土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互聯網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平臺,由學生創作并設計的本土文化環境設計作品,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與市場交流,更好地服務地方拓寬渠道。如:本土建筑文化、本土民間文化,通過互聯網進一步推廣環境藝術設計中地域文化思想的價值,在開拓學生設計視野的同時,促使具有地方特色文化走進大眾的視野。
三、結語
總的來說,地方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要向應用型轉型,需要通過轉變教學模式、創新課程內容等手段,并依托新型教育平臺拓寬其影響范圍。只有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地域文化融入應用型環境設計教育,從而為政府決策以及古村落保護、新城鎮化建設、房地產開發、民族地區旅游開發等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朱其現.地方文化特質對地方高校辦學理念的影響——基于賀州學院“立足賀州”辦學定位的思考[J].賀州學院學報,2013(02).
[2] 石承斌.地方院校美術教育應重視發掘鄉土美術資源[J].賀州學院報,2009(01).
[3] 胡宏偉.關于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藝術設計教育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1(23).
【區域文化在應用型大學教育的融入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創新創業教育推進應用型大學轉型思考論文09-12
呼喚融入鄉愁的傳統文化教育論文03-30
高校文化藝術教育思考論文10-07
中國茶文化融入職業教育的途徑論文10-06
新形勢下對高職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論文03-30
歷史教學中融入鄉土資源的思考論文08-29
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論文06-07
茶文化的大學體育教育文化體系論文10-06
大學教育與經濟文化發展論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