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策略論文

時間:2022-09-28 11:52:26 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策略論文

  摘要:當下,各地在歷史文化資源旅游開發過程中,往往忽視了一些問題,從而制約了地區旅游業開發進程。據此,運用理論分析結合案例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從歷史文化資源對游客的吸引力入手,著重分析當前地區旅游業開發的瓶頸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并從正、反兩方面歷史文化資源旅游開發案例,再次重申歷史文化資源旅游開發過程中,應強調文化保護與商業開發的協調與統一。

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策略論文

  關鍵詞: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區域旅游;開發策略

  引言

  所謂“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即可被用以開展歷史文化旅游活動的那些以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為主的旅游資源。它是人類社會生活過程中的可為現在及今后所利用的遺存。其價值主要表現在歷史、文化藝術與科學價值三方面。通常,按其歷史形成與作用、民族文化特色、功能特點等對其進行區分,應有如下幾個類別:一是古都類,二是區域統治中心類,三是少許民族文化特色類,四是紀念勝地類,五是古代交通重鎮與手工業、工礦業發達類。以遼寧為例,遼寧的地方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旅游價值,它主要由遠古遺存、歷史遺跡和近代戰爭紀念地等組成,具有極其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民族文化特色。我國歷史文化資源極其豐富,這為發展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在進行旅游資源開發的同時需要張揚與發展,要與時俱進,為現代旅游消費者廣為接受。在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的過程中,可以在原基礎上適當的注入新鮮元素現并與現代科技結合,從而達到推陳出新的效果。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是一項涉及范圍極廣的系統工程,不僅要規劃到位,從長計議,統籌開發,還要樹立融合開發觀,在市級層面加大資源的整合力度,實行多元文化與多種功能的融合。因此,我們要大力挖掘和整合利用文化資源,從而解放文化生產力,以著手進行合理有效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當前,伴隨地區間交流日益加深,區域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因此,各地政府愈加重視旅游業,特別是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特征鮮明地區的旅游業發展,試圖借由挖掘與開發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價值,實現其經濟效益與文化價值的雙贏。這是因為地區特色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推動。但因各地在開發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時,可能對合理性與系統性的兼顧不夠,真正可憑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吸引旅游者駐留的特色旅游地不多。面對這一現象,迫切需要針對現有問題,提出較有效的改進措施,以切實促進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

  1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比較優勢

  1.1展現特定歷史文化

  我國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利用我國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對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升城市發展的軟實力,增強區域競爭的優勢,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可通過實物資源展現某一地方某一歷史時期特定的歷史文化,這對游客來說,是比較大的吸引力。游客在其旅游行為中,主要領略的是歷史文化的再次熏陶;體會的是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風貌。基于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最表層的角度,歷史文化遺跡憑其建筑石刻、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等實物特征,向游客展示的是某一特定時期特有的文化與風貌,帶給游客的感觸是最外在,也最直接,其藝術創造力往往令游客嘆為觀止,更深刻地體會歷史。

  1.2滿足游客思想情感需要

  誠然,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會憑其外部形勢對游客直接感受產生影響,它也能憑借其特有的文化氛圍對游客思想與感情產生影響。旅游過程中,游客將充分體會到歷史文化魅力,并深受其感染,進而從特有的情感角度加深對歷史文化的體會。以安徽西遞古鎮為例,這是頗負盛名的歷史名城之一。論及西遞古鎮所展現的歷史文化,其核心應是“徽文化”。基于徽文化這一背景,西遞古鎮所營造的恰恰是古樸的民居,使游客借由對風景與古物的觀賞體會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對源自于古樸村落的自然與悠閑印象深刻。

  1.3引導旅游者價值思維

  就影響深度而言,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帶給游客最深的影響就在于可引導其價值思維方式。歷史遺跡不同,其歷史文化特征迥異,它們會從不同角度對其情感與思想產生引導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實物性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基于政治制度層面予以展示的,也有基于文化或禮儀的層面進行展示的。在視覺與感官的幫助下,游客可直接感受與領略其特有的審美情趣與價值觀,而此過程中,則對游客自身價值觀與思維模式的確立有利。

  2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中存在的障礙

  歷史文化資源是一個國家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物質生產活動必備要素之一,是驅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豐富的自然資源有可能帶動經濟高速增長,成為經濟賴以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但是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并不是無條件的。現階段,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旅游開發常常伴隨幾個難題,這些難題常常桎梏著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進程,對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深入開發形成制約瓶頸。

  2.1歷史文化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間的沖突

  受傳統思想禁錮,歷史文化旅游資源保護常伴隨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沖突,成為制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旅游開發的一大難題。事實上,常說的積極保護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其意義有兩層:一是借由定期修繕與維護,免于外界環境侵蝕;二是借由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價值的梳理,強化其價值深入開發。然而,各地方政府及其文化管理部門觀念相對傳統,其管理機制也就或多或少地存在缺失,多認為開發便意味著破壞,而不樂于承擔開發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失敗所帶來的破壞責任,普遍僅從免于外界環境侵蝕的角度保護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僅是避免外界行為破壞可能的損害,而鮮少基于資源再開發的角度分析資源保護問題,造成歷史文化旅游資源保護同開發間的沖突。

  2.2資源的有限性與不可再生性加大旅游開發難度

  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固有的有限性與不可再生性成為加大旅游開發難度的又一突出問題。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特性一是稀缺、二是不可再生,它形成于特定歷史階段,但凡遭遇外界破壞必然不可再生。就全世界范圍而言,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總體遺存量相對有限,尤其應視為珍稀資源的是優質歷史價值資源,諸如敦煌莫高窟等。就我國而言,不論是無法抗拒的自然力,還是人力都已對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造成相對嚴重的多重破壞,倘若后期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措施不當,那么,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將再次遭受重創,而這種重創也是不可恢復的。

  2.3旅游開發的系統性與持久性不足

  除上述提到的兩個問題外,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受限的又一難題就是因地區經濟水平參差不齊所帶來的旅游開發系統性與持久性不足的問題。深入開發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內涵,提升其旅游價值往往既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又需大量人力支持。我國地區經濟水平多參差不齊,這就從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產業化發展。而旅游管理制度機制缺失背景下,旅游專業管理人才匱乏,無法真正開發、管理旅游資源,致使系統性與持久性發展不足成為共性問題。

  3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策略

  針對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特點及當前旅游開發所存在的問題,地區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須從保護與開發并重的角度進行考慮,合理促進提升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吸引力,保護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完整性,以求真、求實的態度對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合理地開發。

  3.1合理調節歷史文化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

  要開發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先要從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獨特性出發,以更鮮明的主題突出資源特點,圍繞此問題展開相關的旅游活動,減少與其他競爭資源之間的同質性,從而形成獨特的競爭力。首先,各地區旅游資源開發商及文化管理部門要從保護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角度出發,以更深層的文化產業發展思路為指導,對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特點進行挖掘。同時,要展開充分的市場調查活動,通過對旅游市場的覆蓋度、需求特點、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分析,建立具有獨特競爭力的旅游產業。最后,還要通過合理的資源分析,挖掘資源特有文化內涵,提煉最符合資源特征的文化特色,將其定為主題,以特色引導其他旅游活動。

  3.2整合周邊旅游資源合作開發

  歷史文化旅游資源一般都具有規模較小的特點,對其開發須充分考慮到自然資源的原貌,同時結合周圍景點的特征,對旅游資源進行整合,通過適當的補充和連接,建立景點間的關聯性,構建具有規模效應的旅游資源群,營造統一的歷史文化氛圍,具有特色的旅游線路引導旅游者的旅游情感,為旅游者打造一個全方位的旅游文化主題。

  3.3強化系統性與持久性開發

  鑒于旅游資源管理制度的缺失,各地應基于地區現狀,從旅游規劃的編制開始,直至制度完善與實施,都應逐步完善,目的是確保在對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內涵予以尊重和保護的基礎上,加大開發力度,并確保開發活動的合理性。合理開發文化活動,并豐富其開展形式,既有助于開發旅游資源,又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時滿足其對旅游內涵的需求。只有將游客同旅游資源緊密結合,深挖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內涵,才能令游客將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魅力體會得更為充分。因此,要開發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就需從保護資源真實性角度出發,通過一系列合理的旅游活動讓游客多參與歷史文化場景,增加互動與體驗,使其體會更接近于真實的歷史環境,以充分滿足其旅游需求。

  4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案例分析

  當下,國內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既有成功范例,也不乏相對薄弱者。以四川為例,四川的巴蜀文化是根植于中國西部土壤的一支地域文化,是中華文化中一朵光彩奪目的新星,它的內容充實,積淀厚重,傳統特色鮮明,成為中國西部文化的代表之一、中華民族文化的驕傲。并且巴蜀文化對加強對區域性文化的歷史定位和歷史特征的研究,對構建適應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區域性特色文化,促進我國西部的大開發,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四川在旅游資源開發上以單一自然資源利用為主,而對“千年巴蜀文化”的開發則略顯不足。對比之下,云南竭盡全力地進行旅游資源開發,“納西古樂”人盡皆知,而它正是來自于四川清城山道教洞經音樂。其原因就在于四川可能在搜集與整理洞經音樂方面缺乏針對性,致使珍貴樂篇大量流失。與此同時,旅游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面對開發與保護的矛盾,如何保護自然和獨特人文資源成為最大難題。作為世界文化保護遺產之一,黃山開發過度,各色塑像館與游樂宮大同小異,地域特色文化逐步流失。就整體來看,有些景區過多地被商業氣息所包圍,而無法凸顯其固有風格。與四川形成鮮明對比,云南的旅游文化資源利用較為成功。云南旅游資源構成復雜多樣、豐富多彩,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極其豐富,有雄偉壯麗的山川地貌和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遺存及近現代革命歷史紀念物,還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成為中國大陸聯結東南亞、南亞的橋梁,成為中原文化、藏文化、東南亞文化、西方文化的交匯點。云南麗江古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其清新與靈韻依舊得以保留,堪稱世外桃源,既可追憶雪山清渠,又可回味納西古樂繞耳余音與神秘圖騰。麗江分新城區與舊城區,前者完全一派現代氣息,而后者既有旅游紀念品,也不乏身著傳統服飾閑談的老者、辛勤工作的作坊主以及熱情商販,等等。可以說,云南很好地處理了保護古老文化與商業開發利用之間的固有矛盾,值得其他區域借鑒。

  5結語

  應看到要開發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須從其珍貴性、特有性出發,將保護與開發共同推進作為指導方針,以文化特有價值為開發主題,通過旅游資源的積聚實現旅游資源整合,合理規劃旅游文化活動,以更完善的旅游管理制度推動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實現地區旅游行業的發展。因此,各地區應從自身的歷史文化特點出發,針對本地區旅游發展的狀況,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開發策略推動地區經濟及文化發展。

  參考文獻

  [1]云南省社科聯課題組.論云南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內涵、類型、特色和價值[J].學術探索,2014,(8):14-16.

  [2]郭二艷.河南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深度挖掘及旅游開發[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42-145.

  [3]羅學鋒,張永豐.秦皇島旅游立市戰略發展中文化資源的開發對策[J].生態經濟,2013,(2):56-58.

  [4]譚婷婷.淺談旅游產業中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宗教文化旅游為例[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3,(1):101-102.

  [5]郭二艷.河南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深度挖掘及旅游開發[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42-145

【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旅游資源開發調研報告04-19

營銷策略論文02-02

關于開發鎮安東線旅游資源報告精選05-31

旅游資源開發建議書(精選7篇)11-24

服務營銷策略論文11-11

產品營銷策略分析論文02-15

關于小米的營銷策略論文04-22

營銷策略論文(15篇)02-02

營銷策略論文15篇02-02

營銷策略論文精選15篇02-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免费大片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是免费 | 在线人成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新一二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区偷拍区综合区 | 韩国日本久久国产精品va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