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基礎上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論文

時間:2021-06-19 16:22:04 論文 我要投稿

互聯網+基礎上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論文

  今天,以多媒體技術、移動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現今為“互聯網+”時代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這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里,數字化、信息化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同時,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也對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活動式教學設計、微課教學、微信平臺的教學應用,其本身就是依據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法和認知工具。基礎教育課程的數學,必定將移動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到課程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創新、學習方法的改革中。

互聯網+基礎上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論文

  1 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意義

  目前,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正從普及期向整合期邁進,需要大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過程的融合,其實質就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采取探究式、討論式、啟發式、任務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鼓勵過程性評價,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教學水平的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創新與應用,都迫切需要開展信息技術在學校的不同層面的應用以及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數學課程整合將是大數據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數學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互聯網+”時代的學校數學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而,在我國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研究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整合,能夠將復雜抽象的中學數學概念變得形象深動,提高了學習者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的基本原則

  中學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并不是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簡單相加。中學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注意學科的交叉性,將信息技術作為數學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于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其出發點和立足點在于學習者的能力培養。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應遵循以下原則。

  2.1 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的原則

  在教育教學的改革中教師雖然是創造者,但是學生才是學習的實施者。中學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中,教師應能夠根據中學數學教學本身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從課程中尋找切入點,創設具有挑戰性、豐富性、真實性和開放性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更為寬廣、有彈性且具有創意的學習環境,使得以學生為中心得以體現。

  2.2 探索、發現的原則

  利用信息技術將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展示給學生,體現對數學知識的探索,重視對數學知識的應用以及對數學知識的遷移。教師設計中學數學的具體任務,體現有意識地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設計理念,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用數學的方式提出問題、探究解決方法、解決問題的狀態中,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能夠做到個性學習與團隊協作相統一,以達到中學數學學習的目標。

  2.3 知識學習和創新精神相結合的原則

  微信、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為課程教學提供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以及學習者的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的平臺。這樣的平臺使學生在學習相同的數學知識時,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與方法對其進行研究,對原有的知識從多角度去思考,從而構建新的知識。

  2.4 信息技術作為中學數學學習的基本工具的原則

  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的融合過程中信息技術不再是素材的提供者,或是練習機器,而是學習者獲取數學知識所需信息、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因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學會把信息技術作為終生學習的認知工具。

  2.5 終身學習的原則

  中學數學課程目標是學生學會終身學習的手段和方法。課程整合應在掌握現實知識的基礎上,為數學學習者提供大量的可供研究的問題,為數學學習者提供研究問題的方式與方法。這些經驗的取得與積累,必會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生巨大的作用。

  3 確立新的`教學理念,提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層次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就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采取探究式、討論式、啟發式、任務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鼓勵過程性評價,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教學水平的教學模式。因而,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就是課程資源,教師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縱觀國內外研究成果,任務式教學方式能夠更好促進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設計教學任務時教師始終堅持教師的教學方式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師的教學是以學生的發展作為根本目的的理念,設計任務時首先要依托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使得真實情境與虛擬情境相互融合,設計的任務要與學生的現實密切相關,學生要以信息技術為學習的認知工具,這樣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欲望。例如,在中學數學的等腰三角形的學習中,教師首先利用信息技術展示世界各國優秀建筑的圖片,這樣能夠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廣泛應用,主動與自身的生活相聯系,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建立在為社會生產實際服務的基礎上。例如,在學習軸對稱的概念時,首先利用幾何畫板制作一只會飛的花蝴蝶,這只蝴蝶出現在屏幕上,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會根據蝴蝶的兩只翅膀在運動中不斷重合的現象了解“軸對稱”的定義,并受此現象的啟發,還能舉出不少其他的實例。然后在屏幕上顯示出形成軸對稱的兩個對稱三角形,利用幾何畫板的動畫和隱藏功能,讓兩個對稱三角形動起來,使之出現的對稱圖形,時而隱去,時而顯示一些線段及延長線。在這種形象化的情景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啟發下認真觀察、主動思考,并主動探究對稱點與對稱軸之間、對稱線段與對稱軸之間的關系,主動發現軸對稱的三個基本性質并理解了相應的定理,進而實現了邏輯思維與直覺思維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知識的主動建構。例如,學習中學數學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時,學生應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合作研究,共同探索。由于幾何畫板幾分鐘就能實現動畫效果,還能動態測量線段的長度和角的大小,通過拖動鼠標可輕而易舉地改變圖形的形狀,因而,幾何畫板能夠讓學生參與探索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在動態中去探索、觀察和發現對象之間的數量變化關系與結構關系,能充當數學實驗中的有效工具,使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從聽數學轉變為做數學,真正實現了直覺思維與時間邏輯思維的結合。這樣,教師就要由知識的灌輸者、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習情境的設計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實驗過程的指導者。

  4 結 語

  現今為“互聯網+”的時代,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水平已成為提升世界競爭力的基礎,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質就是依托信息技術設計中學數學課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能夠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并能夠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互聯網+基礎上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課程整合思考的研究論文09-26

信息技術學科整合論文04-11

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網絡技術論文10-11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論文02-17

中學新課程中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的整合論文03-29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教育論文07-03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對策的論文10-09

淺談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的整合的論文03-29

淺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的整合論文03-2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性爱视频久久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91 | 忘忧草日韩综合一区三级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 | 日韩欧美国产一二区 | 亚洲V国产欧美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