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數學提問能力的嘗試論文
數學課堂上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及時提出來,有助于教學者了解學生,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擴展了學生的思維、凝聚了學生的集中力,更重要的是擊活了課堂,使老師的獨角戲,一下子變成了熱鬧的師生雙邊活動。下面就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談些粗淺的看法。
一、情境創設
問題是心理活動的一種刺激,要使學生在課堂上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就必須使學生面臨一種“令人困惑”、“充滿張力”的環境,或是說給學生一種“刺激”,主體學生只有面臨新的未知或情境才會產生問題,引發新的思維,因此教者在教學中要精心創設數學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能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數學環境,引起學生的認識沖突,發掘他們質疑、猜想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應遵循如下基本要求:首先要以一定的知識點為依托。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應服務于一定的教學目標,必須以教學內容緊密相結合。其次,要符合學生數學思維,發展規律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創設問題情境的深層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潛在力,只有當創設的數學情境進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呈現給學生的一個“似懂非懂”的場景或一個“似懂非懂”的現象,使問題具有能被學生“摘得到”的難度,才最能激發學生的思維。
二、教師少問
適當少問是指教師在教學課堂中不要壟斷提問,不要只管自己問而忽視了學生對問題的反應,應適當地把提問題的權力交給學生,課堂上教師恰當的提問也可激發學生的思維,教師適當少問是讓學生真正掌握提問的主動權,只有當學生真正掌握了提問的主動權,探求的欲望才會真正提高。此外在教學時間分配上,也要不擠學生提問的時間,要給學生充分的提問時間,避免學生有問題而沒有機會問。
三、培養技巧
1、明確標準。
對學生提問的訓練,首先是一種價值判斷的實踐提出和選擇什么樣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價值取向。所以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從數學的`角度看,一個好的問題應符合以下標準,有較強的探索性,有多種不同的解法,甚至多種可能的答案,可以引出新的問題和進一步思考,問題的表述應該簡單易懂。
2、了解途徑。
教給學生產生問題的一些常見途徑,抓住事實的實際與理論之間的矛盾,抓住事物的邏輯矛盾或錯誤,抓住爭論中的不同意見,抓住事物之間的關系。
3、掌握方法。
提出問題的一般性數學方法,觀察與實驗的方法,類比猜想方法、歸納猜想的方法,還可以向學生介紹“否定假設法”(如果不是這樣,又是什么),即通過對原問題的條件,限制或結論進行否定性的改變而產生新問題。
此外為了引起學生對提問行為的重視,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教者應將學生提問能力納入數學成績評定。在考試中,可以適當增加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如改編數學問題、增減條件或補充結論等開放性題型,以考察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深刻性。
新課程下的數學課堂,學生應大膽提出問題,教者要放一定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課堂主人,讓難起齒、難開口的學生嘗到在課堂提問的甜頭,從而使數學課堂更熱烈、更精彩。
【培養學生數學提問能力的嘗試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論文06-29
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的論文06-29
物理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論文07-04
物理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的論文08-13
淺談對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論文06-30
談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論文07-04
培養幼兒說的能力的幾點嘗試論文04-23
初中數學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10-10
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培養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