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朗讀的重要作用論文
一、朗讀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朗讀的內在動力。要使文章讀得入情、入境,以我的教學經驗來說,首先就要讓學生對朗讀文章感興趣,并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感受傾注于朗讀時的字、詞、句、篇中。朗讀是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也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為學生朗讀,從而通過自己充滿感情的范讀去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也逐步愛上朗讀,激發他們的閱讀積極性。這樣做,能夠使整節課都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因為喜歡,學生就會更好地參與其中,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那些讀來令人口齒留香的文章能夠為學生增加文字積累,為他們的終身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平時讀得多的學生,表達時流暢、清晰,寫作文時語言生動,構思獨特,與其他學生相比,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當學生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好處時,自然就會有更加熱愛閱讀,對閱讀更有興趣。由此可見,興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推動學生尋求知識、開闊眼界,能激勵學生用心鉆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
二、朗讀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用心去體會作者當時的感情,并通過自己的聲音將這種感情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出文章的意境,仿佛身在其中,跟隨著作者去感受文章中的.各種情感。如《海濱仲夏夜》一文,我在教學時就用充滿激情的范讀給學生展現此文,讀出情趣,使學生聽之有味,聽之有物,聽之歡樂,使學生感覺好像浩瀚的大海就在眼前,從而激起他們感情世界里的浪花,受到美的熏陶。
三、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脈絡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一直都是重中之重,是學生必備的一項基本功。教師可以多為學生進行范讀,以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讀得多了,學生的語感就會更好,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也會更強。學生愛讀、會讀,才能有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朗讀的過程也是一個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過程。當學生逐步掌握文章內容時,我們的教學也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語文課本中大多數課文是精選出的文質兼美的藝術作品,寄寓著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審美評價,滲透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教學時,教師要有目的地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朗讀。這樣,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走人文章,進入美的境界。如教學《春天的手》一文時,我并不是單純地進行講解,而是引導、激發,并讓學生反復地采用各種方式朗讀。這樣,死的文字變成了有聲的語言,從而喚起了他們的想象,使他們仿佛看現了春姑娘用那美麗、輕柔的手撫摸著大地,使得大地一片新綠;掠過小河,小河唱起了快樂的歌。這樣,學生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美麗、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又如,學生在朗讀《荷塘月色》時會感到在欣賞一幅畫、一首詩、一首優美的曲子。其語言的繪畫美、韻律美在誦讀的過程中給學生無窮的藝術感染力。
五、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朗讀對學生的影響,遠遠超過學生的默讀、教師的講解等。由于小學生善于模仿,教師標準且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刺激學生去模仿。漸漸地,學生就會養成一種朗讀的習慣。這樣,在朗讀的過程中,一些好詞佳句,名言警句就能內化為學生的知識,就會使學生在平日說話時不知不覺地運用出來。
六、朗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反復朗讀一篇文章,可以學習到作者的獨特構思、巧用修辭和遣詞造句。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不知不覺地加以應用了。如在教學《三峽之秋》時,我就讓學生對每段的開頭反復朗讀。這樣,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不僅了解了作者是按從早到晚的順序介紹三峽秋天的景物的,而且知道了每個時間景物的特點。所以,當我讓學生寫一篇《校園之秋》,并要求以時間為序寫出每個時間景物的特點時,學生都能仿照《三峽之秋》的寫法生動地介紹校園秋天的特點。總之,朗讀是學習語文的有效途徑之一,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朗讀的前提是激發學生朗讀的情趣,使學生樂讀,培養他們良好的朗讀習慣和學習語文的興趣。這需要教師適當的示范、點撥,并需要靠學生反復朗讀、體會、理解,才能真正完成。朗讀是打開語文這座風光無限的藝術之宮的鑰匙,可以讓我們領略到其中的無限魅力。
【語文教學朗讀的重要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論文03-29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探索論文10-13
有關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論文04-13
小學語文朗讀課堂教學論文10-13
淺談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論文07-03
語文教學中朗讀的研究的論文09-24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淺談論文07-29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教學論文)12-06
小學朗讀教學論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