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人文關懷研究論文
一、語文教學充滿人文關懷的措施
1.構建輕松的教學環境。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用平等身份以及使用民主態度開展教學。教師屬于教學中的主導,而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構建輕松的教學環境,可以充分引起學生求知的欲望。語文教學中涵括人文教育,在內容上主要指教師語文教學時必須確保學生可以成功體驗其在應該獲得的價值和情感兩方面的體驗,進一步使語文內涵轉變為具備生命根基的內涵。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個體生命,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給學生提供具有人文關懷特點的教學。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語文教學中必須以師生關系的民主平等為前提,由此形成師生可以進行自由的交流和合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起到顧問、提供參考意見以及協助察覺問題的作用,由此,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來開展教學活動。在對話當中,教師和學生均需要以下情況:(1)教師與學生均同屬于構成課程的重要部分,兩者共同努力建立起一起研究的平臺。(2)教師扮演著聆聽的角色,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而學生則需要懂得如何選擇。(3)教師必須誘導學生發揮其主體意識與潛能,致使其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形成新思想,進一步使其人文內涵得到有效的培養。(4)教師要有尊重和關心學生的意識,并且將學生擺在主體位置上,給予每位學生從人格上的尊重,尤其是學生當中的弱勢群體更加需要尊重和愛護,確保其可以享受到相同的呵護與關心,協助其形成科學的為人原則,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采取上述的措施,構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民主平等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學生在人文關懷的影響下增加其語文內涵。
3.感性之中蘊含著理性。語文教學必須對文化傳統開展合理的繼承,才能夠將其人文特質完全發揮出來。感性之中蘊含著理性的含義主要有:(1)注重感性思維。語文教學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其具備大量的感性素養,僅僅使用理性對其進行教學,效果不大。如果語文教學缺乏合適的感性,那么主動思維形成的可能性不大,此情況能夠使充分發揮人文關懷的作用受到阻礙,學生的感性不可以合理地被釋放,進而導致其個性達不到應有的伸展與張揚,最終造成對學生不能夠開展人文關懷。(2)投入情感。語文教學投入合適的情感,主要指教師必須在教學中保持著豐富的熱情以及親切的感情,使學生被其所感染,從而達到“以情激情”。教師直接地將其激情全部傳達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靈在一定程度上被觸動,從而有效地融合到其構建的藝術情感內。
二、結語
綜上所述之,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屬于教學中的重點且需長時間培養,其對語文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師必須堅持貫徹實行“以人為本”的觀念,重視每個學生的個性、情感以及道德三方面的情況,確保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的發展。
【語文教學人文關懷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讓人文關懷融入作文評價論文05-28
人文關懷:新課程語文教學的基調12-06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 教學反思12-05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教學反思12-20
讓語文教學充滿人文關懷(網友來稿)12-06
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素養培養研究論文01-23
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研究論文01-23
彰顯人文關懷的記敘文序列研究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