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與管理中信息化測繪中的運用及發展前景論文
信息化測繪技術強調的是數據內容采集時的多樣化和專業化,測繪技術需要及時對測繪結果進行再處理、整理、綜合分析和深層次應用,確保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符合。信息化測繪技術為國家建設部門和社會各方面提供基本的地理信息,是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同時測繪的數據是各種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料,是土地管理中的重要依據。
信息化測繪技術的發展,不僅代表測繪這一行業,還代表國家信息化技術能力的增強,信息化測繪已經逐步取代了我國傳統的測繪技術,成為我國測繪行業新的里程碑。信息化測繪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術,在其技術開發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測繪的技術研究和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通過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建立起全新的信息服務平臺。隨著測繪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信息化測繪逐步發展成以GPS/GIS等技術為核心的一項新技術。信息測繪主要包括信息的獲取、信息的管理、信息的輸出等數字化功能,同時還要根據以上具體的功能建立起測繪技術服務,將信息化測繪技術與信息測繪的最終產品相結合,實現土地利用與管理的智能化。
一、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土地利用與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1.GPS、GIS和RS三者結合下的土地地籍的變更調查工作
變更土地登記和經常土地登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土地地籍的變更調查,變更土地登記和經常土地登記是保證土地地籍信息和權屬狀況在法律層面上的重要依據,是實現土地規劃利用和土地綜合管理的重要手段。隨著全球定位系統、遙感等地理信息系統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使得土地地籍的變更調查工作更加方便,管理人員對土地信息變化也能更加及時準確的掌握,從根本上提高了土地信息變化的時效性。GPS技術基本上應用在整個地籍測量區域中,這項技術可以實時地獲取地籍要素坐標信息,同時在測量區域內還能夠對測繪結果進行核實,減輕了后期對測繪數據再處理的負擔。數字化航空測量和遙感模式可以快速獲得測量區域的實時航拍圖片和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接著再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分析,通過專業軟件從中獲取土地地籍信息,將這些信息保存在土地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中,方便之后的地基要素變更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在遙感技術支持下的土地利用的現狀分析
土地利用現狀的分析是通過土地資源管理系統的數量、結構分布等多方面的分析,明確規劃區域內土地資源的優化,明確土地資源在全局中的戰略分布,制約優勢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揭露出各種土地資源在地域組合上、結構和空間是、分布上的不合理之處,確定好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重點和發展方向,為制定出符合人地協調發展的土地規劃方針提供科學的依據。通過遙感技術,可以對土地資源的類型和空間分布特征進行分化,然后再以土地資源遙感影像作為基礎,采用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技術相結合的方式,結合測繪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分析評價因素,比如說土壤、地下礦物質等評價因素,再結合測繪地區生態環境的特點,抓住區域生態環境的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采取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對該地區的土地資源分布和土地定級進行分析評價,為土地的綜合管理提供技術上的保障。
3.遙感傳感器數據的獲取與遙感影像技術的融合
多平臺、多傳感器、多角度、高空間分布率和高時相分辨率是未來高端遙感傳感器數據獲取技術的發展方向,遙感數據的獲取,為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工作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了可靠的數據資料,為國家土地政策的有效實施提供了保障。遙感影像融合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遙感數據的提取分析工作效率,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未來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4.移動數據處理技術和三維可視化與網絡GIS技術
隨著手持式GPS導航的廣泛使用,人們的活動范圍已經不再受空間上的限制,移動化的測量技術給測繪行業帶來了巨大變化。移動測繪技術主要包括多傳感器集成技術、傳感器時間和空間同步等多項技術,在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工作中,移動化的實時數據處理技術可以及時更新測繪的數據,優化地理空間信息的應用模式。特別是三維可視化的移動地理空間信息終端,這將是信息化測繪在土地利用與管理中的一個重大突破。另外,在土地利用的平面圖中,建筑物的空間位置可以在三維可視化技術的支持下得到預見,為土地的規劃設計人員檢查設計中的不足提供了便利,同時設計人員還可以消除設計中的疏漏和錯誤,避免建成后出現偏差。三維可視化技術為土地管理者在審核方案時提供了直觀的圖形,網絡GIS技術的建立打破了原本單機版土地信息系統在全局上的局限性,豐富了土地資源信息的相關內容,加強了與外界的聯系。三維可視化技術與網絡GIS技術的融合,實現了網絡GIS三維可視化系統,為實現數字化地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交通、旅游、城市規劃和土地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應用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兩項技術的融合,為信息的調用和查詢提供了便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5.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結合下的土地利用動態監控工作
土地利用動態監控指的是聯合遙感、地牢里信息系統等技術手段和計算機、監測儀器等科學設備,在以土地的詳細數據和影像作為基礎資料。對土地利用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監控和科學的分析。土地的動態監控具有多樣性、多層次性、區域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同時,地理信息系統的動態變化和遙感技術多樣性的有效結合,是監控土地利用實際情況的主要手段。遙感影像的預處理技術能夠更好的提供土地利用變化的信息,處理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到土地利用動態監控的準確度。
6.在土地勘測中的利用
土地勘測的范圍包括土地的征收、劃撥等工作,滿足土地利用規劃和土地開發的需要,實現劃定土地使用范圍的積極作用。
在土地的勘測過程中,外業前端的數據采集和內業圖形的數據處理都可以采用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土地勘測定界的外頁工作中,我們可以使用GPSRTK技術進行定位,把基準站的已采集數據傳送給流動站,流動站在接收數據后經過分析,形成差分觀測值,然后技術人員通過對定位原理實時計算出流動站的三維坐標和精度,這種測量方式可以提高土地測繪的精度,而且時間短,操作也簡便。在土地勘測的內業工作中,采用GIS技術與數據庫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實現提高土地勘測工作中的可靠性和優越性,保證從外業到內業的的一致性,既能實現內業數據處理的自動化,同時也能提高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和查詢時的便利性。
7.在土地執法監管過程中的應用
信息化測繪技術金額已幫助土地管理人員快速發現可疑違法用地現象,同時協助執法人員完成可疑違法用地的勘察和上報工作,實現土地管理的數據化。
具體操作過程是:技術人員先利用遙感監測技術和動態檢查結合的方式,來最大程度的發現違法用地的現象;之后再結合GPS接收設備和GIS中的電子地圖,快速準確找到可疑違法用地的地理位置,最后確定該地區是否存在違法用地行為,這樣就能夠彌補了執法人員在日常動態檢查過程中的缺陷,有助于形成"天上觀測、地上巡查"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土地管理形勢。
二、測繪技術在土地利用與管理上的發展前景
信息化測繪是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測繪技術正由樹狀結構向扁平結構發展,在信息的采集、處理和服務上不再受到上一層的功能影像,可以自主的在網形結構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信息化測繪技術的基本特征包括功能取向服務化、數據獲取實時化、信息交換網絡化、信息服務社會化,預示著信息化測繪技術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培養出相應的技術人才,保證在新技術、新設備出現的時候,能夠有對應的技術人員去應用,發揮出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最大作用,推動我國測繪行業更大的發展。
三、結語
總的來說,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我國的測繪技術得到了充實的運用。我們可以看出,測繪技術的信息化為土地資源管理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支持。因此,在信息化測繪技術的發展時期,測繪技術需要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不僅要保證測繪的工作質量,減輕測繪人員的工作強度,還要為土地管理工作帶來便利,這對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信息化測繪技術的意義在于為土地管理人員在土地規劃和管理提供了一個功能強大的工具,它可以克服傳統技術中的不足,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土地規劃與管理脫離現實的尷尬局面,使得土地測繪工作變得更加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實現土地測繪的信息化。
【土地利用與管理中信息化測繪中的運用及發展前景論文】相關文章:
研究在測繪工程中測繪新技術的運用論文04-13
水利測繪中GPS高程測量的運用研究論文04-16
風險管理在輸配電日常管理中的運用論文07-01
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論文07-02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機管理意識的運用論文07-02
對建筑管理中協同管理的運用的分析論文10-18
預算管理在醫院財務戰略中的運用論文10-22
管理會計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論文10-21
初中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6-28